來源:北京日報 文章作者:佚名
■保利效仿海外“夜場拍賣”
“夜場拍賣”的模式來自于海外,因能進入夜場的畫大多是百萬美元級的拍品,所以“夜場拍賣”又成為“高價”的代名詞。2007年11月30日晚6時30分,北京保利“首次中國藝術品夜場拍賣會”在昆侖飯店舉行。本場拍賣會共118件拍品,其中109件順利易手,成交率高達92.37%,共斬獲4.4億元,單場成交和拍品均價創出國內新高,成為本年度國內秋拍季中最為重頭的一場拍賣。率先在國內推出“夜場拍賣”的保利,終于嘗到了“精品高價”的甜頭。
■“香港長風”高調亮相
香港長風作為第一個赴港開展拍賣業務的內地拍賣品牌,于2007年11月25日在灣仔君悅酒店圓滿落槌,總成交額達1.783億元港幣,首次亮相香港就引起了業內轟動。隨著內地拍賣業的不斷壯大成熟,向海外拓展空間將成為一大方向。
■當代藝術狂漲引發“泡沫”爭議
2007年,當代藝術繼續保持強勢一路上漲,尤其是張曉剛、岳敏君、方力鈞、曾梵志的作品屢破千萬元大關,帶頭領漲。全年在海內外成交價超過千萬元的達20幅以上,年底蔡國強的《APEC景觀焰火14幅草圖》在香港佳士得更以7424.75萬港元再創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天價,當代藝術的飆升不斷受到質疑并引發“泡沫”之爭。
對當代藝術究竟是否存在泡沫,眾說紛紜。中央美院藝術市場分析中心主任趙力認為:“泡沫肯定會有,關鍵是它對于整個結構的破壞性有多大。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來說,泡沫不是主要問題,它的積極方面總是大于消極方面的。”雖然中國當代藝術的高價大多是在海外創造的,在國內成交的尚不及三分之一,但卻強力拉動了國內當代藝術品價格,導致許多畫作在短短幾年內上漲了幾十倍。市場風險快速累積,不少業內人士擔心油畫繼續“高燒”會步前幾年書畫炒作后下跌的后塵,也并非沒有道理。
■明仇英《赤壁圖》再創紀錄
在2007年11月北京嘉德秋拍上,一件明仇英《赤壁圖》以7952萬元的高價創出了古書畫拍賣的天價,瞬時成為市場焦點。無獨有偶,在年底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明董其昌《書畫小冊》也拍出了4848.75萬港元的高價。《赤壁圖》的天價標志著古書畫在歷經兩年的頹勢再度受人關注,特別是宮藏古書畫精品受到買家的格外青睞。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