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358次
分類:董其昌
董其昌《行書宋之問詩》長卷,心手相應,頗得己意
- 支 持:
- 分 類:董其昌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358次
- 發(fā) 布:2023-02-20 09:41:21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董其昌《行書宋之問詩》長卷,心手相應,頗得己意簡介
董其昌《行書宋之問詩》長卷,金粟山藏經紙,縱30.9cm,橫468.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書寫時間為“辛亥寒食次日”,即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董氏時年57歲。從他的自題中可知,此卷是以鼠須筆書寫,心手相應,頗得己意,并稱只恨不能為米芾所賞,可見頗傳米書神韻。
董其昌作為一代書法宗師,在明代就擁有大批的追隨者和學生弟子。到清代,董其昌的嫡傳弟子和后代弟子匯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具有蓬勃生命力的董氏書法傳播鏈帶,影響了近300年書法藝術的發(fā)展。
清圣祖玄燁(1654-1722),八歲即位,十六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年號康熙。康熙本人喜愛書法,曾以擅長書法、專學董其昌的沈荃為師,受其影響,也十分推崇董其昌的風格。康熙曾為董其昌的墨跡題過一長段跋語加以贊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于褚墨問,非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經意處,豐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云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于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于《蘭亭》、《圣教》,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晉人。趙孟俯尤規(guī)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誰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每謂無姿功力俱優(yōu),良不易也。”
作為帝王的康熙,他對董氏書法的學習和贊美,在封建社會就是最好的廣告宣傳,他的傳播直接導致董書風靡一時,董其昌書法幾乎影響了整個清代和這個帝王的傳播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
董其昌《行書宋之問詩》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