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446次
分類:趙孟頫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趙孟頫《張留孫碑》原刻民國拓本簡介
趙孟頫《張留孫碑》全名《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輔成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志道宏教沖元仁靜大真人張公碑》,又稱《道教碑》。此碑有兩塊:一塊在北京東岳廟,天歷二年(1329)立,俗稱北道教或北碑。正書兩面刻,各28行,滿行60字。趙孟頫撰并書,吳全節立石,茅紹之鐫。另一塊在江西龍虎山,至正四年(1344)立,人稱南道教或南碑。碑文與北碑同,兩面刻,碑陽35行,碑陰25行,滿行均75字。趙孟頫撰并書,吳全節立石,張純摹刻。南碑較北碑立石時間更晚,碑文卻完全相同,僅立石時間和刻者不同,這些可以說明南碑是據北碑摹刻而成。北、南兩碑皆豐碑,雄偉高大,碑文2800余字。在趙孟頫所書碑刻中,罕見如此長篇巨制,因此歷代評價甚高。
趙孟頫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六月,兩碑都是在其去世之后一二十年所立,因此存在疑議,很多學者認為此碑并非趙孟頫所書。清人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卷十五認為,《道教碑》為趙孟頫之子趙雍代筆之作。學者王連起經過大量考證之后,進一步判斷《道教碑》不是代筆,極有可能是刻工茅紹之的“冒名”之作。
此次分享的《仁靖碑》為原碑民國時期的拓本,收藏于北京圖書館,封面有“元張公碑銘”五字。
【1】元張公碑銘
【2】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輔成贊
【3】化保運玄教大宗師志道玄教沖玄仁靖大真人知集賢院事領諸道教事張公碑銘
【4】并序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臣趙孟頫奉
【5】勑撰并書丹篆額。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受命上天,混一四海,拔
【6】豪杰異材,以自輔翼。蓋不惟處之將相大臣,則有若開府儀同三司上卿,輔
【7】成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張公,則以方外顯矣。公諱留孫,字師漢,系出文成
【8】侯,至唐之宰相文璀之子孫。始居江南,其分居信州貴溪者,世為士族。公生宋之
【9】季年,因從伯祖聞詩學道龍虎山上清宮,受黃帝老子之書及正一符箓祠祭
【10】天地百神之法。羽衣高冠,修髯廣顙,狀貌甚偉。有相者過之日:“異哉,貴人!七分
【11】神仙,三分宰輔也。”歲己未,世祖軍武昌,已聞嗣漢天師張宗演名,使通問。及
【12】得江南,亟召之。從其徒數十人以來,皆美材奇士。上獨
【13】目公而偉之,于是宗演歸而公留。上時時召問,因及虛心正身,崇儉愛民
【14】以保天下之說,深合上意。裕宗在東宮寢疾,上以為憂。詔公往
【15】護視疾,司瘳。上悅。上幸日月山,昭睿順圣皇后又寢疾。上命貴臣趣
【16】公,禱祈以其法。中宮夜夢絳衣,朱轂行青草間,介士白獸擁道。以問
【17】公,公曰:“青草,生意也,明疾以春愈。”果然。后從公求所禱神像禮之,見畫者與夢
【18】契,益以為神。乃詔兩都各立上帝祠宇,皆賜名曰“崇真”之宮,并以居公。賜平
【19】江嘉興田八百頃,大都昌平栗園五千畝給其用,而號公曰“天師”。公曰:“天師有
【20】世嗣,臣不可稱天師。”于是以宗師為天師別號,詔尚方作玉具劍,刻文曰:
【21】“大元皇帝賜張上卿佩之”,號曰“上卿元教宗師”,總攝道教。服寶冠金縷衣裳,玉
【22】佩珠履,執圭以奉祠事。即家起其父九德為信州治中佐郡,以愿謹聞,超拜浙
【23】東宣慰同知,又改浙東,以便家進。其高弟門人,皆給館傳。車騎行幸,無所不從。
【24】公或留禁中,至夜即輟乘輦使回,導以衛士,雖固卻不聽也。上曰:“古者天
【25】子皆親巡方岳,今海內初定,恐勞吾民,上卿其乘驛馬五十以代朕行。”是時,
【26】上急欲周知遐邇,探訪遺逸。故以近臣介公,而敕宰相百官祖餞國南門外,
【27】還朝多所奏薦。上籍其名聘焉。擢公商議集賢院事。初,集賢翰林共一院,
【28】公奏始分。翰林掌詔誥國史,集賢館天下賢士,以領道教置道官及宮觀,主
【29】者給印,視五品,為其道者復徭役。或以道家書當焚,上既允奏。裕宗以公言
【30】請曰:“黃老之言,治國家有不可廢者。”上始悔悟,集儒臣論定所當傳者,俾天
【31】下復崇其教。而嗣漢天師之傳,自宗演至于今凡四世,皆以公論建矣。會廷議
【32】開通惠河未決,召問公。公曰:“河成,誠便利,愿敕有司,毋重傷民可也。”武宗
【33】仁宗之始生也,上皆命公擬名以進。仁宗五歲時,譯為梵文,今廟諱
【34】是也。上將相完澤,命公以《易》筮,遇同人之豫。公曰:“同人柔得中而應乎乾,
【35】豫利建侯,象為君臣咸吉,誠相完澤,天下幸甚。”明日,拜完澤右丞相。上不
【36】豫,諭隆福宮曰:“張上卿事朕歲久,終始一德。宜令諸皇孫尊信其道。”又諭
【37】公“善事嗣皇帝”云。未幾,上崩。成宗歸自潛邸。隆福太后遣重臣
【38】從公郊迎,行至,公下馬立道左。上令就馬,且語之曰:“卿家老君,今猶爾睡邪?”意
【39】謂焚經后,道教中衰也。公對曰:“老君今當覺矣。”上悅。傳駕屢親祠崇真。
【40】敕留守段益真買民地,充拓其舊。期年訖功,上臨落成。明年,有星季于
【41】正北,詔公禱之。公奏曰:“臣聞人事失于下,則災異見于上。愿陛下省躬修
【42】德,以祈天也。”上曰:“卿戒甚至,朕不敢忽。”未幾兩都及河東地震,復命公禱之。公
【43】曰:“今命臣祠上帝,徒取故事受辭于有司。臣竊為陛下懼。”上曰:“卿言是
【44】也,朕之一心,天實鑒之。賴卿禮祠以達之爾。”遂禱于“崇真”,有白鶴數百,翔集中
【45】庭,詔文臣閻復等作頌刻石。上嘗御便殿,命公講《南華經》。公推廣成子
【46】語黃帝之說。上感嘆,加特賜上卿玄教大宗師。以公生日賜玉冠,上尊良馬,
【47】隆福宮、中宮皆有錫賚。自是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