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吳冠中簡介

畫家吳冠中簡介

畫家吳冠中簡介 吳冠中的簡介

  • 支   持:
  • 分   類:書畫作品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291次
  • 發   布:2023-08-02 09:56:05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

#畫家吳冠中簡介簡介

吳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蘇省宜興縣。1942年畢業于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隨蘇沸爾學校學習西洋美術史。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先后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筑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曾出版過《吳冠中素描、色彩畫選》《吳冠中中國畫選一輯》《東尋西找集》《吳冠中散文選》等。

畫家吳冠中簡介(圖1)

吳冠中肖像

  吳冠中是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他為中國現代繪畫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長期以來,他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他執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吳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畫家吳冠中簡介(圖2)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的藝術觀念和繪畫創作就適應歷史發展和時代的需要,推動了中國現代繪畫觀念的演變和發展。

  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畫風景創作,并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

  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他擅長表現江南水鄉景色,如初春的新綠、薄薄的霧靄、水邊村舍、黑瓦白墻,和諧、清新的色調,寧靜、淡美的境界,使畫面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

  從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

  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并探求中國畫的革新。

  他的水墨畫構思新穎,章法別致,善于將詩情畫意通過點、線、面的交織而表現出來。

畫家吳冠中簡介(圖3)

  他喜歡簡括對象,以半抽象的形態表現大自然音樂般的律動和相應的心理感受。

  既富東方傳統意趣,又具時代特征,令觀者耳目一新。

  吳冠中生平簡介

  1919年8月29日(陰歷閏七月初五),生于江蘇省宜興閘口鄉北渠村。父吳爌北,務農兼鄉村小學教員。

  1926年七歲,就讀吳氏小學,并常觀村里的一名畫家繆祖堯作畫。

  1930年十一歲,考入宜興縣立鵝山小學學習。

  1932年十三歲,小學畢業,考入省立無錫師范學校。

  1934年十五歲 ,完成三年師范初中,改而投考浙江大學代辦的省立高級工業學校電機科,以望工業救國。

  1935年十六歲,在省立高級工業學校讀完一年。參加全省大中學生暑假軍訓時,結識杭州藝專預科學生朱德群,在朱德群帶領下參觀杭州藝專,受強烈沖擊,自此決心投身藝術,放棄電機科,轉學杭州藝專。

  1936年十七歲,考入國立杭州藝專預科,師事李超士、方干民、王子云等先生。

  1937年十八歲,抗日戰爭爆發。是年冬,校長林風眠率領杭州藝專師生,乘木船撤離杭州,到諸暨縣鄉下。隨后又輾轉遷校到江西貴溪。

  1938年十九歲,春,杭州藝專由江西遷至湖南沅陵老鴉溪,在濱江荒坡上蓋木屋上課。其時國立北平藝專也從北方遷來,教育部令兩校合并為“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合并后人事糾紛,鬧學潮,林風眠辭職離去,教育部派滕固任校長。

  國立藝專預科結業,升入本科學油畫,師事常書鴻和關良。同時亦學習中國畫。

  始用“吳荼茶”為筆名,后改為“荼”,成為畫作上的簽名。

  1939年二十歲,春,隨國立藝專經貴陽至昆明。

  1940年二十一歲,年初,國立藝專遷至滇池邊呈貢縣安江村,以數座古廟為校舍上課

  年秋,校長滕固因病辭職,呂鳳子接任校長,國立藝專遷至四川璧山。

  轉入中畫系,師從潘天壽,學習國畫,臨摹大量歷代繪畫精品。

  1941年二十二歲,隨國立藝專遷至四川重慶青木關。

  仍迷戀油畫色彩,又轉回西畫系。

  1942年二十三歲,七月,國立藝專校長呂鳳子辭職,陳之佛接任校長。

  自國立藝專畢業。于國立重慶大學建筑系任助教,教素描和水彩。課余時間在中央大學旁聽文、史課程,以及法文。

  冬,作品《靜物》參加于重慶舉辦的全國第三次美展。

  1943年二十四歲,于重慶大學建筑系任助教,住沙坪壩重慶大學助教宿舍。

  為赴法學畫做準備,工作之余全部時間、精力投入學習法文。

  于重慶沙坪壩青年宮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

  1944年二十五歲,于重慶大學建筑系任助教。工作之余,全力學習法文。

  1945年二十六歲,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繼續于重慶大學建筑系任助教。工作之余,全力學習法文。

  1946年二十七歲,夏,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全國留學生考試,以美術類各科總分第一的成績被錄取,作為“中法交換留學”公費生,派赴法國學習美術。

  冬,與朱碧琴在南京結婚。陳之佛為證婚人。林風眠在其結婚紀念冊上題詞作畫。

  1947年二十八歲,7月從上海乘“海眼”號美國郵輪赴歐洲,到意大利那波里港,換乘火車,8月底抵巴黎。

  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選擇杜拜(J?Dupas)教授的工作室,學習繪畫。

  晚秋,長子可雨在宜興出生。

  1948年二十九歲,轉入蘇弗爾皮(J?M?Souverbie)教授工作室。

  暑假期間,去意大利和瑞士,參觀博物館和文化遺址。

  參加巴黎的春季沙龍展及秋季沙龍展。

  1949年10月,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

  繼續在巴黎的學習。暑假期間,去英國倫敦補習英文。

  1950年三十一歲,夏,乘法國“馬賽曲”號郵輪,自馬賽啟航,一月后抵達香港。

  換火車北上,到北京,等待分配工作。

  秋,經杭州藝專同學董希文介紹,到中央美院任講師。

  回故鄉宜興接妻、子來北京。在東四魏家胡同租房居住。

  1951年三十二歲,在中央美院的課堂上向學生介紹西方現代繪畫,宣講個人藝術觀點。

  搬進大雅寶胡同美院宿舍。

  次子有宏出生。

  1952年三十三歲,在文藝整風運動中受批評,被斥為“資產階級形式主義的堡壘”。所作人物畫被批判為“丑化工農兵”。因不愿按政治模式畫人物畫而改畫風景。

  三子乙丁出生。

  1953年三十四歲,調往清華大學建筑系任副教授,教授素描及水彩風景畫。

  遷居清華園北院六號。

  1954年三十五歲,在清華大學建筑系任教。

  假期到山西五臺山寫生。

  1955年三十六歲,在清華大學建筑系任教。

  秋,應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主任衛天霖之邀,調往北師大美術系任教。并參與北京藝術師范學院的籌建工作。

  暫住和平門師大單身宿舍,周末騎自行車回清華園北院。

  1956年三十七歲,以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和音樂系為基礎組建的北京藝術師范學院在北京恭王府舊址成立。衛天霖任副院長,吳冠中任油畫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赴南京開會,到蘇州寫生,作油畫《蘇州水巷》等。

  搬入恭王府西側院的學院教工宿舍。

  1957年三十八歲,在北京藝術師范學院任教。

  學校假期,到江蘇無錫、浙江紹興等地寫生。

  油畫《魯迅故鄉》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

  1958年三十九歲,學校假期,到山西洪洞縣寫生。

  搬入前海北沿十八號,當時屬北師大職工宿舍的居民大雜院。

  1959年四十歲,自費到江西井岡山及瑞金等地寫生

  《美術》雜志發表其井岡山寫生作品與文章《井岡山寫生散記》。

  1960年四十一歲,春,回故鄉宜興探望父母,創作油畫《故鄉之晨》。

  利用暑假,自費到海南島寫生。創作油畫《椰林與牛》、《海南島香茅加工廠》、《海南島木棉林》等。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作品小輯》。

  北京藝術師范學院改制為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成立吳冠中工作室。

  1961年四十二歲,由中國美協組織,與董希文、邵晶坤到西藏寫生五個月

  創作油畫《扎什倫布寺》、《拉薩龍王潭》、《西藏佛壁》等

  在拉薩和北京舉辦“西藏寫生畫展”。

  1962年四十三歲,文章《談風景畫》在《美術》雜志1962年第2期發表。

  到故鄉宜興及山東微山湖寫生。表。

  1963年四十四歲,到浙江富春江及雁蕩山寫生。此時期的作品包括油畫《桑園》、《京郊山村》、《富春江上打魚船》、《富春江》等。

  1964年四十五歲,北京藝術學院撤消。與衛天霖一起調至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

  假期回故鄉宜興寫生。

  1965年四十六歲,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生去河北任縣農村參加“四清”運動。

  半年后患肝炎回京療養。

  1966年四十七歲,文化大革命爆發,被禁止繪畫、寫作及教學。

  趕在紅衛兵抄家前,自毀人體油畫、素描及所有在巴黎所畫作品。所藏外國畫冊則被紅衛兵抄走

  1967年四十八歲,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接受批判,學習“毛著”及政治文件,檢討思想。

  1968年四十九歲,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接受批判,學習“毛著”及政治文件,檢討思想。

  長子可雨赴內蒙草原插隊。

  次子有宏赴山西農村插隊。

  1969年五十歲,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接受批判,學習“毛著”及政治文件,檢討思想。

  三子乙丁被分配到北京遠郊區建筑工地工作。

  1970年五十一歲,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生下放到河北獲鹿農村勞動。

  妻朱碧琴隨美術研究所下放到河北邯鄲農村勞動。

  1971年五十二歲,在河北獲鹿縣李村勞動,同時在軍隊干部管理下繼續接受批判和“再教育”。

  1972年五十三歲,在李村勞動。

  節假日被允許作畫,因沒有足夠畫具,只好買農村寫毛主席語錄的小黑板制作畫板,以農家柳條編成的糞筐作畫架,人們戲稱為“糞筐畫家”。畫了二十余幅油畫,包括《瓜藤》、《高粱與棉花》、《房東家》、《山花》、《麻雀》、《野菊》等。他當時對自己的藝術要求是“群眾點頭,專家鼓掌”,由此形成他后來提出的“風箏不斷線”的目標。

  年中,被軍隊領導調到邢臺師部指導文藝兵作畫,作油畫《池塘》、《西柏坡山村》等。

  冬,獲得一個月假期,同妻子經桂林赴貴陽探望病中岳母。寫生油畫《桂林山村》、《漓江新篁》、《黔靈山》等。接著去重慶、萬縣等地寫生,作油畫《長江晨霧》、《瀑布》等。

  1973年五十四歲,被調回北京,被委派為北京飯店新樓繪巨幅作品

  與黃永玉、袁運甫、祝大年為繪制巨幅壁畫《長江萬里圖》,到蘇州、南京、黃山、三峽、重慶等地寫生,后因“四人幫”批黑畫而中止了這項工程,但后來以寫生的素材創作了數幅巨幅油畫如《長江》、《長江三峽》、《南京長江大橋》、《水田》等。

  1974年五十五歲,1月,自重慶返回北京。

  創作油畫長卷《一九七四年?長江》,及油畫《太湖鵝群》、《山間春色》、《碩果》、《玉米》、《荷花》等三十余幅。

  為北京站創作巨幅油畫《迎客松》。

  是年春,開始水墨畫創作。

  1975年五十六歲,到山東龍須島及嶗山寫生,創作油畫《青島紅樓》、《嶗山松石》等。

  在北京創作油畫《故宮白皮松》、《向日葵》、《白楊山桃》、《雙白楊》等十余幅。

  1976年五十七歲,春,帶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生到山東龍須島、泰山等地寫生,作油畫《苗圃白雞》、《濱海漁村》、《小院春暖》、《龍須島新村》等十余幅。

  到浙江紹興寫生,作油畫《魯迅故鄉》、《紹興東湖》等。

  于北京前海北沿陋室內創作大量的水墨畫,包括第一幅大幅水墨畫《漓江新篁》(144×181厘米),其夏北京受到唐山大地震波及,但未使他停止創作。

  冬,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創作巨幅油畫《長江三峽》。

  1977年五十八歲,1月,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創作的巨幅油畫《長江三峽》完成。

  3月,到浙江紹興寫生,作油畫《魯迅故鄉》、《魯迅鄉土》、《紹興河濱》、《綠苗圃》等。

  4月,帶中央工藝美院學生到廣西桂林、南寧寫生,作油畫《桂林山水》、《漓江之濱》等。

  秋,到福建廈門、鼓浪嶼、武夷山及江西井岡山、湖南韶山等地寫生,作油畫《武夷山村》、《鼓浪嶼》、《井岡山》、水墨畫《韶山》等。

  1978年五十九歲,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吳冠中作品展”,這是他回國后首次個人作品展。

  到云南昆明、西雙版納及大理等地寫生。

  應魯迅博物館邀請,到紹興寫生,回北京后為魯迅博物館繪制巨幅油畫《魯迅故鄉》。

  秋,到廣西桂林、四川嘉陵江、樂山、峨眉山寫生。是年,作油畫《玉龍山下叢林》、《西雙版納村寨》、水墨畫《月下玉龍山》、《玉龍山下麗江城》等三十余幅作品。

  1979年六十歲,3月,應邀到重慶西南師范學院美術系講學,講學之余偕美術系老師們到大巴山及大足等地寫生。

  4月,北京中國美術館主辦“吳冠中繪畫作品展”。展出油畫和水墨作品一百二十幅。北京展出結束后,被邀請到四川、湖北、湖南、浙江、江蘇、廣東、廣西、山西、遼寧等省巡展,應邀隨展到各地做學術講座。

  為人民大會堂繪制巨幅油畫《長江三峽》。

  為北京首都機場繪制巨幅油畫《北國風光》。

  應邀到長沙,為人民大會堂湖南廳巨幅湘繡做畫稿。在湖南寫生,意外發現人跡罕至的張家界,撰文贊張家界,張家界由此出名。

  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文章《繪畫的形式美》在《美術》雜志1979年第5期發表。在美術界引起強烈反響。

  山東省第一輕工業科學研究所出版《吳冠中彩畫素描選》。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畫選》。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油畫寫生》。

  1980年六十一歲,春,為香山飯店繪巨幅水墨畫《長城》。

  帶中央工藝美院的學生到蘇州寫生。作油畫《水上人家》、《水鄉》、《江南人家》等。

  到山東曲阜、泰山和浙江舟山群島及普陀山寫生,作油畫《漁港》、《漁船》、水墨畫《泰山五大夫松》等。

  秋,赴貴州原始森林寫生,作油畫《侗家村寨》、《貴州錦屏山林》、《清水江上》等。

  文章《關于抽象美》在《美術》雜志1980年第10期發表,在美術界引起大辯論。

  1981年六十二歲,春,北京市美協分會主辦“吳冠中新作展”。

  文章《內容決定形式?》在《美術》雜志1981年第3期發表,繼續激化美術界的大討論。

  到故鄉宜興寫生,作油畫《故鄉橋》、《故鄉小巷》、《老墻》等,回北京后,創作水墨畫《故鄉》、《桑園》、《雙燕》等。

  夏、秋,到新疆講學、寫生,創作油畫《新疆農家》、《高原人家》、《白樺林》,水墨畫《交河故城》、《大漠》、《奔馬》、《高昌遺址》等作品。

  到京郊十渡寫生。

  冬,任中國美術代表團團長,與詹建俊、劉煥章出訪尼日利亞、塞拉利昂及馬里。

  1982年六十三歲,2月,從非洲回國。在巴黎轉機,停留三天,探訪同窗好友朱德群、熊秉明及趙無極。

  作品參加日本東京“現代中國畫展”。

  到浙江烏鎮、石塘寫生。

  到陜西追尋古跡寫生。

  為北京中國劇院創作巨幅油畫《井岡山》。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國畫選》(第一輯)。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東尋西找集》。

  由前海北沿大雜院遷入勁松小區居民樓,居住條件始得改善,終于有了一間11平方米的畫室。

  1983年六十四歲,美協江蘇分會與江蘇美術館主辦了“吳冠中作品展”。

  到江蘇、浙江及黃山寫生。

  到四川大涼山彝族自治州寫生。

  參加北京美協分會主辦的“八十年代中國畫展”。

  在家創作丈二幅水墨畫《獅子林》和《漢柏》。

  1984年六十五歲,作品參加日本福岡、金澤、札幌、名古屋“現代中國洋畫展”。

  作品參加美國三藩市、紐約、伯明翰“現代中國畫展”。

  任“第六屆全國美展”評委,在沈陽參加評選油畫工作。

  到山西五臺山、黃河壺口及河南龍門石窟寫生。

  經長江三峽到樂山、大足及烏江寫生。

  回北京后創作水墨畫《神女在望》、《大江東去》、《松魂》、《巫峽魂》(丈二幅)、《葛洲壩》、《咆哮》、《長河落日》、《白皮松》等。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天南地北》。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國畫選》(第二輯)。

  1985年六十六歲,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參加香港藝術節“認識現代中國”及研討會。

  4月,中國美術家協會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吳冠中新作展”,展出近年創作的具有抽象意味的作品,如水墨畫《塊壘》、《峭壁》、《松魂》、《漢柏》、《溶洞》等。

  到江蘇昆山、東北長白山、四川九寨溝等地寫生。

  回北京后創作油畫《魚樂》、《白樺》、《竹林》、《中流》、《瀑布》、《家》、《魯迅鄉土》、《江南村鎮》、《彩山》、《江南早春》、《大佛》、《寒林》、《雨后叢林》等。

  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在黃山召開的“油畫藝術研討會”。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文集《風箏不斷線》。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國畫選》(第三輯)。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畫集》。

  1986年六十七歲,應邀參加香港中文大學和《明報》舉辦的“當代中國繪畫”展覽及研討會。

  任中國東方美術交流代表團團長,赴日本京都參加“國際交流聯合繪畫展”開幕式。

  到山西呂梁山、福建鼓浪嶼等地寫生。

  參加北京“國際藝苑第二屆油畫展”。

  在家創作水墨畫《阿爾泰山村》、《藤與墻》、《山高水長》、《朱墨春山》、《山》、《瀑布》(丈二幅)、《長城》(立幅)、《老墻》、《春秋》、《大宅》、《黃河東去》等。

  為全國政協禮堂創作丈六幅水墨畫《九寨溝》。

  北京輕工業出版社出版《吳冠中畫冊》。

  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畫集》。br>張仃作《吳冠中—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吳冠中畫集》,河北美術出版社,1986年)。

  1987年六十八歲,3月,參加北京“國際藝苑第一屆水墨畫展”。

  作品參加日本東京“亞洲美術展”。

  4月至5月,到浙江天臺山寫生。

  6月,參加在印度舉行的“中國當代油畫展”,并作為該展代表訪問印度,在印度寫生。

  9月,偕夫人赴香港參加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吳冠中回顧展”開幕式。

  回北京后,創作油畫《旅途》、《印度婦女》、《山城魚池》、《高原窯洞》、《茶場》、《山水懷里》、《西湖斷橋》、《江南橋》,水墨畫《嶗山松石》、《高昌遺址(二)》、《黃土高原》、《松林》、《榕樹與海》、《荷塘》等。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文集《誰家粉本》及《吳冠中國畫選》(第四輯)。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畫集》。

  1988年六十九歲,2月,偕夫人參加新加坡國家博物館主辦的“吳冠中畫展”開幕式。向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捐贈大幅水墨畫《松與瀑》。并于新加坡寫生。

  創作丈二幅水墨畫《鸚鵡天堂》。

  6月,為北京飯店創作巨幅水墨畫《清奇古怪》(300×1500厘米)。

  10月,偕夫人赴東京參加日本西武畫廊與北京榮寶齋舉辦的“現代中國繪畫巨匠——吳冠中畫展”開幕式。

  12月,作為“北京風光畫展”中國代表團團長訪問澳門,并于當地講學。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藝術論文集《吳冠中繪畫形式分析》和《吳冠中速寫集》。

  1989年七十歲,1月,為北京貴賓樓飯店創作巨幅油畫《雪山》。

  2月,創作丈二幅水墨畫《小鳥天堂》(此畫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

  3月,應日本西武百貨店社長邀請,偕夫人赴巴黎寫生。

  5月,在北京創作以巴黎為題材的油畫、水墨畫四十余幅。

  香港萬玉堂畫廊舉辦“吳冠中畫展——萬紫千紅”,同時出版同名畫集。

  被收藏的水墨畫《高昌遺址》在蘇富比拍賣中以港元一百八十七萬元售出,開創中國在世畫家畫價的最高紀錄。

  6月,偕夫人赴美國參加美國舊金山中華文化基金會舉辦的“吳冠中—— 一個當代中國藝術家”畫展的開幕活動,并在美國寫生。此畫展在舊金山、伯明翰、堪薩斯、圣約翰、底特律五市的博物館巡回展出,為時一年半。同時出版大型畫冊《吳冠中畫集》。

  9月,赴日本東京參加“吳冠中畫巴黎畫展”開幕式,同時出版畫冊《吳冠中巴黎敘情》。

  10月,到山西河曲黃土高原寫生,歸來作黃土系列,油畫和水墨多幅。

  11月,參加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舉辦的“林風眠藝術研討會”。

  12月,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文集》。

  熊秉明作《訪問吳冠中》(《吳冠中(中國當代美術家系列畫集)》,四川美術出版社,1989年)。

  蘇立文作《吳冠中人生、思想及藝術評析》(《吳冠中—一個當代中國藝術家》,美國舊金山中華文化基金會,1989年)。

  高居翰、曹星原作《吳冠中繪畫風格與技法》(《吳冠中—一個當代中國藝術家》,美國舊金山中華文化基金會,1989年)。

  理察·班赫特作《吳冠中之歷程》(《吳冠中—一個當代中國藝術家》,美國舊金山中華文化基金會,1989年)。

  李鑄晉作《吳冠中的藝術發展與理論基礎》(《吳冠中—一個當代中國藝術家》,美國舊金山中華文化基金會,1989年)。

  高美慶作《東尋西找,允執闕中》(《萬紫千紅—吳冠中畫集》,香港萬玉堂,1989年)。

  1990年七十一歲,2月至3月,在香港講學。

  3月,被收藏的油畫《巴黎蒙馬特》在佳士得拍賣中以港幣一百一十四萬元售出,創中國油畫的最高價

  4月,中央美術學院邀請吳冠中為該校師生做學術報告,題為《我們的路》。《美術》雜志9月號發表了報告的二、三部分。

  4月至5月,萬玉堂畫廊于新加坡、臺灣及香港舉辦“行到水源處——吳冠中畫展”,并出版同名畫冊。

  5月,偕夫人赴新加坡參加新華畫廊舉辦的“吳冠中水彩水粉畫展”開幕式,同時出版同名畫冊。

  新加坡電視臺專訪并拍攝介紹吳冠中藝術的專題片《風箏不斷線》。

  6月,香港國際性書畫鑒賞刊物《名家翰墨》出版《吳冠中專號》。

  7月,帶領中國美術家代表團到泰國,參加《中國當代美術家畫傳》發行式。

  8月至9月,在北京創作人體油畫、水墨畫及速寫數十幅。

  11月,為籌備“吳冠中眼中的香港”畫展,攜夫人赴香港寫生。

  四川美術出版社和北京外文出版社聯合出版《吳冠中畫集》(中、英文兩種版本)。

  臺北藝術家出版社出版《吳冠中畫集》。

  臺灣遠行出版社出版吳冠中文集《要藝術不要命》。

  韓國漢城玄畫廊舉辦“吳冠中畫展”并出版畫冊。

  本年創作油畫二十余幅,水墨畫六十余幅。

  1991年七十二歲,3月,因夫人朱碧琴患病住院,暫停作畫。

  4月,北京榮寶齋出版《吳冠中山水畫譜》。

  5月,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吳冠中師生展”,并出版畫冊《吳冠中師生作品選》。

  7月,在法國駐華大使館接受法國文化部授予“法國文化藝術最高勛位”。法國文化部長杰克?朗在給吳冠中的賀信中說:“法國人民通過你的作品了解、喜愛中國。此項榮譽授予對文化做出創造性貢獻或對法國及世界文藝有光輝貢獻者。”

  8月,中國南方多個省份發生水災,吳冠中獻出精品水墨畫《老墻》,拍賣所得五十萬港元全部捐助災區人民。

  林風眠病逝于香港,撰文悼念林先生。

  9月,整理家中存畫,毀掉約二百幅不滿意的作品。

  10月,赴太行山寫生,中國中央電視臺派攝制組隨行,拍攝寫生實況。

  11月,赴香港參加香港土地發展公司舉辦的“吳冠中眼中的香港”畫展開幕式,同時出版同名畫集。

  被輾轉收藏的水墨畫《交河故城》在蘇富比拍賣中以港幣二百六十萬元售出,再創中國在世畫家最高畫價新紀錄。

  香港繁榮出版社出版《吳冠中文集》。

  在北京方莊小區購得一公寓單位,以最大的14平方米主臥室作畫室。

  本年創作油畫二十余幅,水墨畫四十余幅。

  劉驍純作《吳冠中與林風眠》(《文藝研究》,1991年第4期)。

  賈方舟作《吳冠中的藝術觀》(《文藝研究》,1991年第4期)。

  莫一點作《吳冠中的畫》(《吳冠中眼中的香港》,香港土地發展公司,1991年)。

  陶詠白作《“吳冠中熱”中尋吳冠中的路》(《名家翰墨》22期“吳冠中鑒定特集”,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

  方毓仁作《淺談吳冠中與傳統》(《名家翰墨》22期“吳冠中鑒定特集”,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

  黎朗作《吳冠中與中國傳統》(《名家翰墨》22期“吳冠中鑒定特集”,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

  1992年七十三歲,1月,新加坡文物館和斯民藝苑舉辦“夕照看人體——吳冠中人體畫展”,并出版同名畫冊。

  3月,赴香港參加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中華書局及斯民藝苑聯辦的“九十年代的吳冠中”畫展開幕式,并做學術演講。

  文章《筆墨等于零》在香港《明報月刊》3月號發表。

  3月至5月,大英博物館舉辦“吳冠中——一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同時出版同名畫冊。赴倫敦參加畫展開幕式。向大英博物館捐贈巨幅水墨畫《小鳥天堂》。英國BBC電視臺采訪并拍攝同名專題片。在英國北部和南部地區寫生。

  5月,在北京創作以英國風景為題材的油畫。

  7月,臺灣新光三越百貨公司、斯民藝苑、隔山畫館聯合舉辦“誰看白首起舞——吳冠中畫展”。國風出版社出版同名畫冊。

  9月,應中央電視臺之邀赴故鄉宜興及吳縣、周莊等地拍攝吳冠中專題片《生命的風景》。

  11月,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新華社和新華書畫院于東京三越畫廊舉辦“吳冠中畫展”,同時出版《吳冠中作品集——東尋西找新航道》。赴東京參加開幕活動,并到九州等地寫生。畫展期間,日本NHK電視臺拍攝、播放吳冠中專題片。

  香港“一畫廊”舉辦“吳冠中新作觀摩展”,同時出版《吳冠中’92新作選》冊頁。

  12月,捐出水墨畫《峨眉勁松》,義賣所得三十萬港元購買《名家翰墨》1992年全年雜志,贈送中國一百五十家高校圖書館。

  北京東方出版社和香港建筑與城市出版公司聯合出版大型畫冊《吳冠中自選畫集》。

  中華書局(香港)出版吳冠中文集《望盡天涯路》。

  新加坡八方文化企業公司出版《藝途春秋——吳冠中文選》。

  本年創作油畫十余幅,水墨畫六十余幅。

  水天中作《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吳冠中》(《夕照看人體—吳冠中》,新加坡藝達作坊,1992年)。

  郎紹君作《生命的吟唱—吳冠中裸體繪畫及其他》(《夕照看人體—吳冠中》,新加坡藝達作坊,1992年)。

  陶詠白作《看吳冠中畫人體》(《夕照看人體—吳冠中》,新加坡藝達作坊,1992年)。

  文樓作《90年代的吳冠中》(前言)(《九十年代的吳冠中》,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1992年)。

  梅利柯恩作《開辟通往中國新航道的畫家》(英國《先驅論壇報》,1992年4月4日~5日)。

  李霖燦作《通古今之變成中西之美》(《誰看白首起舞—吳冠中畫集》,臺灣國風出版社,1992年)。

  高美慶作《吳冠中的繪畫藝術》(《吳冠中—一個20世紀的中國畫家》,大英博物館,1992年)。

  平山郁夫作《吳冠中先生畫集前言》(《東尋西找新航道—吳冠中作品集》,日本藝術新聞社,1992年)。

  針生一郎作《吳冠中繪畫道路的意義》(《東尋西找新航道—吳冠中作品集》,日本藝術新聞社,1992年)。

  1993年七十四歲,5月,赴新加坡參加新加坡文物館與斯民藝苑舉辦的“吳冠中四十年速寫展”開幕活動。同時出版《吳冠中速寫集》。

  11月,赴法國巴黎出席巴黎市立塞紐奇博物館舉辦的“當代中國畫家——吳冠中水墨新作、油畫及素描”畫展開幕式,同時接受巴黎市政府授予的金勛章。向塞紐奇博物館捐贈水墨畫《竹林與水田》。

  新加坡“斯民藝苑”和香港“一畫廊”在香港亞洲藝術博覽會舉辦“東方情思——吳冠中畫展”,同時出版同名畫冊。

  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吳冠中散文選》。

  東方出版社出版吳冠中文集《望盡天涯路》。

  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吳冠中隨筆集《畫中思》。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和臺灣錦繡出版社合作出版大型畫冊《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吳冠中》。

  11月30日,委托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向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起訴書,狀告上海朵云軒和香港永成古玩拍賣公司拍賣假冒吳冠中名義的偽作《毛澤東炮打司令部》侵犯姓名權和名譽權。

  本年創作油畫十余幅,水墨畫四十余幅。

  1994年七十五歲,3月,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4月18日,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庭開庭審理偽畫案未有結案,吳以侵犯著作權為由第二次起訴。

  5月,隨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訪問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及比利時。

  9月,訪問印度尼西亞并寫生。

  回北京后,創作北歐、印尼及國內題材油畫四十余幅,創作丈二幅水墨畫《蘇醒》。

  11月,新加坡“斯民藝苑”和香港“一畫廊”在香港亞洲藝術博覽會舉辦“天南地北風情——吳冠中畫展”,同時出版同名畫冊。

  1995年七十六歲,1月,在《光明日報》發表關于假畫侵權案的長篇文章《黃金萬兩付官司》。

  3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談藝集》。

  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畫冊《寰宇覓知音——吳冠中九十年代新作選》(中、英、法三種語文版本)。

  6月,獲法國軒尼詩公司“九五軒尼詩創意和成就獎”。

  9月28日,吳冠中起訴假畫侵權案,由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結案,吳冠中勝訴。被告不服判決,上訴。

  10月,赴香港出席由香港市政局主辦、香港藝術館籌劃的“虛白齋國際研討會及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展覽”,該活動包括一個研討會和三個展覽。主題展為“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傳統與創新”,專題展為“澄懷古道——黃賓虹”和“叛逆的師承——吳冠中”。向香港藝術館捐贈巨幅水墨畫《瀑布》。

  11月,中國油畫學會在北京成立,被推選為學會名譽主席。

  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畫外音——吳冠中散文選》(上、下冊)。

  本年創作油畫及水墨畫四十余幅。

  賈方舟作《色色空空,漸臻化境》(《寰宇覓知音—吳冠中九十年代作品選》,外文出版社,1995年)。

  水天中作《吳冠中和他的水墨畫》(《叛逆的師承—吳冠中》,香港藝術館,1995年)。

  朱錦鸞作《從解體到結體—吳冠中的樹景》(《叛逆的師承—吳冠中》,香港藝術館,1995年)。

  梅利柯恩作《有一個中國奇跡:繪畫的文藝復興》(英國《先驅論壇報》,1995年)。

  1996年七十七歲,2月,北京榮寶齋出版《我讀石濤話語錄》。

  5月,參加李政道博士主持的“科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并因之創作抽象畫《簡單?復雜》。

  9月,吳冠中起訴上海朵云軒和香港永成拍賣假畫侵權案,由上海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吳冠中勝訴。

  10月,香港“一畫廊”舉辦“吳冠中小幅作品展”,同時出版大型畫集《吳冠中畫選’60—’90》。

  11月,赴印尼雅加達參加“吳冠中畫展”開幕活動,同時出版大型畫集《吳冠中精品選集》。

  12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繪畫藝術與技法》。

  本年在北京創作《荷塘春秋》、《紅蜻蜓》、《遺忘的雪》、《點線迎春》、《古韻新腔系列》等四十余幅油畫,《圍城》、《憶江南》、《新城》、《書畫緣》、《老樹叢林》等四十余幅水墨畫。

  在龍潭湖附近,購得一處近60平方米的畫室,此后數年間,在此畫室創作十余幅丈二幅水墨畫和數十幅大幅油畫。br>水天中作《吳冠中—中國藝術轉折期的探索者》(《吳冠中精品選集》,新加坡藝達作坊,1996年)。

  賈方舟作《巨匠與中國名畫—吳冠中》(臺灣麥克公司,1996年)。

  1997年七十八歲,5月,赴臺北出席臺灣歷史博物館和山藝術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吳冠中畫展”開幕式

  向臺灣歷史博物館捐贈巨幅水墨畫《巫峽魂》

  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吳冠中畫展圖錄》

  此畫展7月移至高雄山美術館續展

  向山美術館捐贈大幅水墨畫《黃土高原》

  山美術館出版畫冊《吳冠中——中國當代藝術家選集(1)》。

  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翟墨著《圓了彩虹——吳冠中傳》。

  9月,赴加拿大出席由加拿大保護中國文物基金會主辦的“中國二十世紀名家畫展”開幕式。

  11月,文章《筆墨等于零》在北京《中國文化報》發表。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文集《美丑緣》。

  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文集《滄桑入畫》。

  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線描》。

  榮寶齋出版《當代速寫精粹——吳冠中專集》。

  本年創作丈二幅水墨畫《都市之夜》、《海風》、《老重慶》、《張家界》《黃河》、《夕照華山》、《墻上秋色》、《荷塘》、《母土春秋》、及油畫《紅蓮》、《水巷》、《故宅》等。

  黃苗子作《脫卻樊籠奮翅飛—吳冠中的突破》(《名家翰墨·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全集22—吳冠中/伴侶》,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陳玉珍作《風箏不斷線—吳冠中之于中國現代水墨的新發展》(《吳冠中畫展圖錄》,中國臺灣歷史博物館,1997年)。

  熊秉明作《不息地向前》(《吳冠中—中國當代藝術選集(1)》,臺灣山美術館,1997年)。

  邵大箴作《中國藝術土壤上的新品種》(《吳冠中—中國當代藝術選集(1)》,臺灣山美術館,1997年)。

  林銓居作《不斷線的風箏》(《吳冠中—中國當代藝術選集(1)》,臺灣山美術館,1997年)。

  華天雪作《在古今中外的交匯點上—吳冠中論》(《吳冠中—中國當代藝術選集(1)》,臺灣山美術館,1997年)。

  黃春秀作《吳冠中繪畫里生命的流動》(《吳冠中畫展圖錄》,中國臺灣歷史博物館,1997年)。

  莊素娥作《從“形式”談吳冠中的創作觀》(《吳冠中畫展圖錄》,中國臺灣歷史博物館,1997年)。

  胡懿勛作《吳冠中的創作觀察與作品鑒賞舉隅》(《吳冠中畫展圖錄》,中國臺灣歷史博物館,1997年)。

  翟墨作《圓了彩虹—吳冠中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

  1998年七十九歲,3月,巴黎國際藝術城舉辦“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特邀吳冠中參加及出席開幕式。

  訪問西班牙和荷蘭。

  6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三卷本《吳冠中文集》。

  本年創作丈二幅水墨畫《根扎南國》、《逍遙游》、《母土青草》、《高粱》、《滄桑之變》,創作油畫《懷鄉》、《苦瓜家園》、《嶗山松石》、《棄舟》等二十余幅。

  1999年八十歲,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畫外話?吳冠中卷》。

  3月,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彩虹人生?吳冠中畫傳》。

  4月,“吳冠中師生壩上采風攝影展”在北京舉行。

  6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文集《藝海浮沉》。

  7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二十世紀中國大師畫論書系?吳冠中畫論》。

  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的“1999吳冠中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展出90年代的新作八十四幅。同時出版同名大型畫集和研究論文集《論吳冠中》。在畫展開幕式上,吳冠中向國家捐贈十幅精選作品。近百名國內外學者和美術家出席了同時舉辦的“吳冠中藝術學術研討會”。

  吉林攝影出版社出版吳冠中散文集《溫馨何處》。

  本年創作油畫《春歸何處》、水墨畫《墻上姻緣》、《四合院》、《人之家》等二十余幅。br>水天中作《霜林晚晴》(《論吳冠中—吳冠中研究文集》,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

  劉驍純作《吳冠中的大水墨畫》(《論吳冠中—吳冠中研究文集》,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

  劉建作《吳冠中的繪畫藝術》(《論吳冠中—吳冠中研究文集》,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

  曹小鷗作《吳家粉本—記吳冠中先生》(《論吳冠中—吳冠中研究文集》,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原載《光明日報》)。

  劉光明作《獨創與超越—吳冠中美術創作理論評述》(《論吳冠中—吳冠中研究文集》,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原載《光明日報》)。

  王懷慶作《畫家,兩個字里的故事》(《論吳冠中—吳冠中研究文集》,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

  翟墨作《彩虹人生—吳冠中畫傳》(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

  王朝聞作《意先于筆》(《論吳冠中—吳冠中研究文集》,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原載《文藝報》月刊)。

  袁運甫作《我所認識的吳冠中及繪畫》(《論吳冠中—吳冠中研究文集》,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原載《光明日報》)。

  何冰、段薇作《吳冠中圖式分析》(《論吳冠中—吳冠中研究文集》,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

  2000年八十一歲,4月,赴江蘇、浙江寫生。

  6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吳冠中畫韻美文》。

  10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型畫冊《中國名畫家精品集——吳冠中》。

  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吳冠中談美——新作本》。

  本年創作油畫十余幅,水墨畫五十余幅。

  2001年八十二歲,2月,中國旅游出版社出版文集《移步換形》。

  4月,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文集《吳冠中人生小品》。

  6月,與李政道博士共同主持的大型展覽“藝術與科學”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0月,赴安徽寫生。

  11月,訪問海南省。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素描集》和《吳冠中2000年作品年鑒》。

  華夏出版社出版《亦文亦畫書系?吳冠中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畫冊《名家畫北京?吳冠中》。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吳冠中詞典》。

  本年創作油畫十余幅,水墨畫七十余幅。

  2002年八十三歲,3月,赴香港,參加香港藝術館舉辦的“無涯惟智——吳冠中藝術里程”畫展開幕活動。展出自1960年以來各時期代表作品一百二十四幅。

  出版同名大型畫冊。向香港藝術館捐贈十幅精選作品。應香港藝術館邀請示范寫生維多利亞海港。

  獲選為法蘭西學士院藝術院(Academie des Beaux-Arts de I’ Institut de Fance)通訊院士(Correspondant),成為全球獲此崇高榮譽的首位中國人。

  10月,赴陜西省考察自然林保護工程。

  11月,訪問云南省邊境地區。

  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吳冠中速寫意境》。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文集《畫里畫外》。

  臺灣未來書城出版畫論集《吳冠中畫中心情》。

  臺灣臉譜出版社出版《吳冠中速寫意境》。

  本年創作油畫十余幅,水墨畫三十余幅。

  2003年八十四歲,1月,患病,入住北京醫院治療。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2001年作品年鑒》和“吳冠中美文美畫系列”:《朱墨春山》、《望盡天涯路》、《又見巴黎》、《山水屐痕》。

  3月,康復出院,開始考慮寫回憶錄或自傳。

  10月,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四卷本畫集《生命的風景——吳冠中藝術專集》。

  印尼收藏家郭瑞騰在新加坡建立的“吳冠中專題”落成開幕,同時舉辦“此岸?彼岸——吳冠中藝術精典展”,出版同名畫冊。

  12月,接受中國文化部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香港“一畫廊”舉辦“吳冠中小幅精品展”,同時出版《吳冠中近作集》。

  本年創作油畫二十余幅,八尺幅水墨畫《白發之花》等。br>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四卷本畫集《生命的風景—吳冠中藝術專集》。

  桑尼雅·保明戈爾作《新世紀的吳冠中》(《吳冠中近作集》,香港一畫廊,2003年)。

  2004年八十五歲,1月,完成自傳《我負丹青》。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2002—2003年作品年鑒》。

  2月,三十年前所作油畫長卷《一九七四年?長江》在家中被重新發現。

  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中國美術館、萬達集團聯合主辦的“情感,創新——吳冠中水墨里程”世界巡回展,首站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開幕。

  月中,患病入住北京醫院治療。

  北京紫禁城天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中華世紀壇舉辦“吳冠中《一九七四年?長江》油畫長卷特展”,同時出版同名專輯畫冊。

  7月,“情感,創新——吳冠中水墨里程”巡回展移到北京,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8月,康復出院。

  9月,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文集《畫外音》。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文集《短笛無腔》。

  11月,被收藏的油畫《北京雪》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以人民幣三百九十萬元成交,再創中國油畫畫價最高紀錄。

  12月,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中國油畫十家——吳冠中》。br>賈方舟作《水墨行程三十年》(《情感·創新—吳冠中水墨里程》,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

  劉巨德作《彩色雨》(《情感·創新—吳冠中水墨里程》,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

  2005年八十六歲,1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

  《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6月版)被中國出版集團選編入《中國文庫》。

  5月,水墨畫《黃土高原》在北京“2005年中國榮寶春季拍賣會”上,以人民幣一千八百七十萬元成交。此幅于1987年創作的《黃土高原》,是吳冠中代表作品,曾多次參加海內外展覽,1997年于臺灣高雄市山美術館展出后,留贈山美術館收藏。兩年后,山美術館以二百七十萬港幣拍賣售出,在海外被輾轉收藏,2005年初進入國內藝術品市場。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文集《畫外文思》。

  5月下旬,患病,入住北京醫院治療。

  6月,湖南美術出版社啟動《吳冠中全集》(九卷)編纂工程,在北京召開《吳冠中全集》編委會第一次工作會議。

  6月中旬,康復出院。

  9月,上海美術館舉辦“吳冠中藝術回顧展”,展出作品九十六幅,大部分是近十年的新作。同時出版大型畫冊。赴上海參加畫展開幕活動,向上海美術館捐贈六幅精選作品。

  11月,丈二幅水墨畫《鸚鵡天堂》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公司2005年秋季拍賣會”上以人民幣三千零二十五萬元成交。此幅于1988年創作的巨作曾在美國、日本展出,先被海外收藏家收藏,后轉為國內某企業集團的藏品。本次拍賣的買家是印尼收藏家建在新加坡的“吳冠中專題”。

  12月,《吳冠中2005年作品年鑒》由百雅軒藝術沙龍和廣西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收錄繪畫作品58件,書法作品32件。

  本年創作水墨畫《晚香》、《自家江山》、《遺忘之花》、《孤峰夕照》、《脂粉世家》、《黑蜻蜓》等五十余幅,書寫漢字三十余幅。

  袁運甫作《吳冠中藝術的民族心、中國情—衷心祝賀吳冠中先生畫展在上海開幕》(《吳冠中》,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

  許江作《簡遠高人意,毫端通境逼—淺談吳冠中先生繪畫》(《吳冠中》,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

  殷雙喜作《內心的風景—吳冠中藝術略論》(《吳冠中》,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

  江梅作《“吳冠中藝術回顧展”策展報告》(《吳冠中》,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

  石建邦作《彩面朝天—吳冠中的世界》(上海畫報出版社,2005年)。

  2006年八十七歲,1月15日-2月28日,“吳冠中2005年新作展”在中國美術館和百雅軒藝術沙龍舉行。

  2月,吳冠中1946年參加公費留法考試美術史試卷在南京陳之佛先生女兒陳修范家中被發現。這份被陳之佛先生用毛筆抄錄并批注為“三五年官費留學考試美術史最優試卷”共1700多字。

  3月,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文集《橫站生涯五十年》。

  4月,“走進北大——吳冠中復制精品展”在北京大學百年學術講堂舉行

  6月,英國美術評論家邁克?蘇立文教授來京訪問吳冠中。

  8月,經典代表作油畫長卷《一九七四年 長江》、水墨畫《石榴》、《江村》無償捐給國家文化部,并永久珍藏故宮博物院。

  8月27日,“吳冠中《一九七四年·長江》等作品向國家無償捐贈儀式暨吳冠中歷年捐贈作品匯展”開幕式在故宮博物院太和門廣場舉行。此次活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故宮博物院承辦,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上海美術館、魯迅博物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協辦。此次展覽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城樓展廳舉行,持續到9月15日。

  同時舉行“吳冠中歷年捐贈作品匯展暨傳統與創新——收藏與弘揚”國際學術研討會。

  《吳冠中捐贈作品匯集》由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9月6日,故宮博物院舉辦“吳冠中歷年捐贈作品匯展——紫禁城里的東西方藝術對話”座談會。

  9月11日,中央電視臺三套《文化訪談錄》播出《奉獻——故宮午門專訪吳冠中》專題片。

  10月,中華書局出版《皓首學術隨筆——吳冠中》。

  11月25日至11月29日,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百雅軒畫廊承辦的“走進京師——吳冠中版畫展暨2006年新作展”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

  12月11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吳冠中2006年新作展”。同時舉行“吳冠中藝術教育”學術研討會。

  2006年12月24日至2007年1月24日,“吳冠中2006年新作展”在百雅軒畫廊舉行。《吳冠中2006年作品年鑒》由百雅軒畫廊和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12月,香港中文大學授予吳冠中文學榮譽博士稱號。

  12月27日,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專程到北京,舉行了授勛儀式。

  12月31日,中央電視臺《大家》欄目播出吳冠中專訪《丹青負我,我負丹青》。

  2007年八十八歲 ,2月,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欄目制作播出吳冠中專訪“道是濃艷,卻見平淡”。

  4月,吳冠中早年就讀杭州國立藝專和留學法國時,寫給其老師吳大羽的20余封信件被發現。

  4月,法國出版機構La Diffrence出版《吳冠中畫集》法文版、英文版。

  5月18日,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欄目播出吳冠中專集“生命的光芒——吳冠中”。

  5月25日至6月9日,“天地之藝——吳冠中版畫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美術館舉行。

  6月3日,水墨作品《交河故城》在北京保利拍賣公司的夜場拍賣會中,以4070萬元人民幣成交,創造了內地當代藝術家國畫拍賣的新紀錄。

  7月18日,在上海《文匯報》上發表《獎與養》一文,針對我國文藝戰略和文化體制改革的問題,提出“以獎代養”的建議。

  8月31日,湖南美術出版社在北京國際俱樂部飯店主辦了“《吳冠中全集》新書發布暨吳冠中藝術研討會”。《吳冠中全集》(九卷本)出版發行。

  10月15日至24日,由中國美術學院、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主辦,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協辦的“滄桑入畫——吳冠中藝術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并舉行吳冠中藝術研討會。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畫集《滄桑入畫——吳冠中作品選》。

  10月15日至24日,浙江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協辦“吳冠中版畫展”在浙江大學舉行。

  10月17日至18日,在杭州出席“滄桑如畫——吳冠中藝術展”期間,參觀林風眠故居,專程到紹興再次訪問魯迅故居。

  11月,“走進山西——吳冠中版畫展”先后在山西大學和山西師范大學舉行。

  12月,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文集《吳帶當風》。此書為該社編輯出版的《吳冠中文集》第三卷

  《吳冠中絲網版畫》畫冊由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出版,收錄了其2007年制作的絲網版畫33幅。

  本年創作水墨作品和“漢字春秋”系列作品《秋聲賦》、《凹凸》等計八十余幅。水天中作《吳冠中和他的藝術》(《吳冠中全集》總序,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鄧平祥作《素描寫生—吳冠中藝術的感性之根和形式之源》(《吳冠中全集》第一卷分序,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徐虹作《從“寫生”中尋找繪畫形式美—吳冠中20世紀50—70年代的水彩和油畫》(《吳冠中全集》第二卷分序,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賈方舟作《吳冠中油畫的分期與藝術成就》(《吳冠中全集》第三卷分序,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殷雙喜作《霜葉紅于二月花—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吳冠中油畫藝術》(《吳冠中全集》第四卷分序,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劉驍純作《自然抽象觀念的孕育和形成》(《吳冠中全集》第五卷分序,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劉巨德作《走向未知—吳冠中水墨畫(1986—1990)藝術思想探微》(《吳冠中全集》第六卷分序,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柴寧作《風箏之線—談1991—1996年吳冠中水墨畫創作的抽象化》(《吳冠中全集》第七卷分序,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魯虹作《水墨新曲—吳冠中1997—2006年水墨畫研究》(《吳冠中全集》第八卷分序,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王林作《知識分子的天職是推翻成見—吳冠中寫作生涯與藝術論爭》(《吳冠中全集》第九卷分序,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2010年于6月25日晚23時57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暖暖直播在线观看| 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国产 | 国产欧美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电影资源网站大全| 欧美xxxxxxxxxx黑人|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日韩欧美|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黄的一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4p高h肉辣古代|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插|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日本道v高清免费|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久久精品视频2| 欧美人与动zoz0大全|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网|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 新婚之夜性史观看|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在线| 特级毛片www|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美女胸被狂揉扒开吃奶二次元|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精品27页|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 樱花视频入口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网|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小说网| 又硬又粗进去好爽免费| 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观看大全 | 中文字幕人妻三级中文无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燃情仕途小说全文阅读免费无弹窗下载 | 3751色视频|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天海翼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