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是唐初書家,以擅長楷書出名?!杜f唐書》說“詢初學王羲之書,后漸變其體,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絕,人得其尺牘,或以為楷模焉”。說明唐代時即把他的字當作范本來臨習了,歐字結體以倚側取勢,即筆畫安排右肩稍稍向上抬起,點劃十分緊密、奇險。所謂奇險,即點劃橫豎斜正、長短粗細、虛實變化既巧妙又恰到好處,稍加變動就會破壞了它的完整性。筆法以方筆為主,轉折頓挫,棱角鮮明,筆力勁挺。形成一種結體嚴密筆力森挺、高間肅穆的險勁風格。
這對練習基本功是合適的。但是,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緊密險勁的結體和筆法,要在這種風格上變化也比較難。他的楷書作品以《九成宮醴泉銘》為最著名,另外還有《化度寺碑》、《皇甫炎碑》、《虞恭公碑》等。
顏真卿是唐代最富有創造性的書家,他留下來有20多件楷書碑帖,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書法風格的不斷探索變化的過程。顏字結體平整,正面視人,體型豐滿猶如山東大漢危襟正坐,這是吸取了篆隸書正面結體的特點。筆畫對稱勻整,橫輕豎重,方框的兩豎筆寫成圓弧形,猶如向外的兩張弓。筆法以圓筆為主,柔中帶剛,所謂綿里裹鐵。轉折頓挫以圓筆不露頭角為主,橫畫一般都逆入平出,到收筆停頓時也很少露圭角。形成一種雄強偉狀、氣勢磅礴的風格。
學習顏字,一是注意結體不要寫松散了;二是注意不要只求點劃的豐潤,要力求表達出筋健的內在筆力。他的碑帖留存較多,早期的有《多寶塔碑》,晚期的《顏卿禮碑》、《顏家廟碑》。前者自己的風格還不明顯,后兩碑自己風格已經成熟。另外還有《東方畫賛碑》、《八關齋報德記》、《麻姑仙壇記》、《中興頌》等。雖然各碑風格稍有不同,但總的風格是一致的。
柳公權(公元778—865年),是唐代后期著名的書法大家,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元和年間考中進士,穆宗即位后,當了右拾遺,為翰林侍書學士。穆宗曾向公權問以筆法,他回答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彼臅?,初學王羲之,又遍閱各家筆法,得力于顏真卿,歐陽詢,骨力遒健,結構勁緊,兼頗歐之法而別開生面,自成一體,世稱“柳體”,與顏真卿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的說法。相傳當時公卿大臣家的碑誌,如果不是出自公權的手筆,人們會認為其子孫是不孝的。外夷入貢,都要特意購買一些柳書回去。可見,柳公權的書法在當時就有很大的影響。
柳公權酷愛書法藝術,常常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據說他每每作書,總是先閉門焚香,靜坐沉思,然后下筆。這恐怕是為了排除一切雜念,用心專一之故。由于柳公權對書法專心致志,因而對生計瑣事則缺乏料理。他經常為公卿大臣們書寫碑誌,每年的收入不少。但這些錢多為收藏人所竊,他雖知道也不嚴加追究。公權雖不重錢財,但對筆硯圖書,卻自為封鎖,時為檢視,不使有損,十分寶愛。
總的來講,柳字受顏字影響,但不如顏字厚重,比顏字剛勁挺拔給人以親勁的美感,體現出所謂“柳骨”的精神,柳書下筆有力勁健,橫、豎、鉤、撇、捺,都有自己一套入筆、轉筆和收筆的程式。他的楷書碑帖有十余種,早年的有敦煌出土現流傳到法國的《金剛經》,代表后期的作品有《玄秘塔》、《神策軍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