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應(yīng)知道的20件國寶書法!

中國人都應(yīng)知道的20件國寶書法!

國寶書法

  • 支   持:
  • 分   類:名家書法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677次
  • 發(fā)   布:2023-11-09 14:23:39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

#中國人都應(yīng)知道的20件國寶書法!簡介

國家文物局分別在2002年、2012年和2013年發(fā)布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共計195件/組。這些文物被稱為“國寶”,它們呈現(xiàn)了一部輝煌的中華文明史。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fā)《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規(guī)定64件/組珍貴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2012年6月26日,國家文物局發(fā)布《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guī)定37件/組一級文物禁止出境展出。此次文物名單只有書畫類作品,其中書法作品17幅,繪畫作品20幅。2013年8月19號國家文物局《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共有94件/組一級文物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含青銅器16件、陶瓷32件、玉器9件、雜項(金銀器、漆器、絲織品、書畫、其他)等37件四大類。


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中,今天我們挑選其中的20件國寶書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01

陸機《平復(fù)帖》卷


西晉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65)


《平復(fù)帖》的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現(xiàn)存年代最早并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它用禿筆寫于麻紙之上,筆意婉轉(zhuǎn),風(fēng)格平淡質(zhì)樸,其字體為草隸書。《平復(fù)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都有參考價值。


釋文:“彥先羸瘵 ,恐難平復(fù),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爲(wèi)慶。承使唯男,幸爲(wèi)複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複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恒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釋文據(jù)啟功《〈平復(fù)帖〉說并釋文》)

《平復(fù)帖》內(nèi)容涉及三個人物:賀循,字彥先,是陸機的朋友,身體多病,難以痊愈;陸機說他能夠維持現(xiàn)狀,已經(jīng)可慶,又有子侍奉,可以無憂了。吳子楊,以前曾到過陸家,但未受到重視;如今將西行,復(fù)來相見,其威儀舉動,自有一種較前不同的氣宇軒昂之美;最后說到夏伯榮,他因寇亂阻隔,沒有消息。


根據(jù)尾紙董其昌、溥偉、傅增湘、趙椿年題跋,可得知《平復(fù)帖》歷代遞藏情況。此帖宋代入宣和內(nèi)府,明萬歷間歸韓世能、韓逢禧父子,再歸張丑。清初遞經(jīng)葛君常、王濟、馮銓、梁清標(biāo)、安岐等人之手歸入乾隆內(nèi)府,再賜給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光緒年間為恭親王奕訢所有,并由其孫溥偉、溥儒繼承。后溥儒為籌集親喪費用,將此帖待價而沽,經(jīng)傅增湘從中斡旋,最終由張伯駒以巨金購得。張氏夫婦于1956年將《平復(fù)帖》捐獻國家。


02

王珣《伯遠帖》卷


東晉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66)


《伯遠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珣行書書法作品,是現(xiàn)今學(xué)術(shù)界公認唯一傳世的東晉名家法書真跡。


《伯遠帖》內(nèi)容是一封信:

“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yè)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yōu)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爲(wèi)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書:“江左風(fēng)華”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筆”一璽。并御題:“唐人真跡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nèi)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繭紙家風(fēng),信堪並美!幾余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鈐“乾隆宸翰”、“涵虛朗鑒”二璽。


前隔水御書:“家學(xué)世範(fàn),草聖有傳。宣和書譜”12字。下有:“乾隆宸翰”、“幾暇臨池”、“耽書是宿緣”三璽。又御識:“乾隆丙寅春月,獲王珣此帖,遂與快雪中秋二跡並藏養(yǎng)心殿溫室中,顔曰三希堂,御筆。又識”,鈐“乾”、“隆”二璽。


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后有乾隆御筆繪枯枝文石,并識:“王珣帖與其昌跋皆可寶玩,即裝池側(cè)理亦光潤堪愛,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長春書屋御識”,鈐“幾暇怡情”一璽。后有“墨云”一璽。

卷尾敕董邦達繪圖,邦達有記,又有沈德潛書“三希堂歌”。卷后有董其昌、王肯堂題記。


本幅前后有古半印二,漫漶不可識。清代所鈐寶璽有:“石渠寶笈”、“乾隆鑒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養(yǎng)心殿鑒藏寶”諸璽。收傳印記上鈐有“郭氏觶齋秘笈之印”。


此帖與陸機《平復(fù)帖》為現(xiàn)今僅存的兩件晉代名人法書。

王珣本人有書名,此帖風(fēng)神俊朗,瀟灑流利,在王氏家族書風(fēng)的基礎(chǔ)上自具面目,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王珣《伯遠帖》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進入內(nèi)府,經(jīng)乾隆品題,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并藏在養(yǎng)心殿西暖閣內(nèi)的盡間,乾隆御書匾額“三希堂”。乾隆十二年又精選內(nèi)府所藏魏晉唐宋元明書家134家真跡,包括三希在內(nèi),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閱古樓”,把上述刻石嵌在樓內(nèi)墻上,拓本流傳以示臨池之模范。三希原件仍藏在養(yǎng)心殿三希堂。

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儀出宮以前,《伯遠帖》、《中秋帖》曾藏在敬懿皇貴妃所居的壽康宮,溥儀出宮之時,敬懿皇貴妃將此帖帶出宮,后流散在外。1951 年周恩來總理指示將《伯遠帖》、《中秋帖》從香港購回,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03

馮承素摹王羲之《蘭亭序》卷


唐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67)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是書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歷朝臨本、摹本無數(shù),而真跡的去向至今未知。唐代臨摹墨跡存世有虞世南、褚遂良的臨本和馮承素的摹本,一般認為馮承素摹本更為接近原作。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


此本用楮紙兩幅拼接,紙質(zhì)光潔精細。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后紙明項元汴題記:“唐中宗朝馮承素奉勒摹晉右軍將軍王羲之蘭亭禊帖”,后世鑒藏家依此定為馮承素摹本。


此卷前紙13行,行距較松;后紙15行,行距趨緊,然前后左右映帶,攲斜疏密,錯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優(yōu)于其它摹本。用筆俯仰反復(fù),筆鋒尖端銳利,時出賊毫、叉筆,既保留了照原跡勾摹的痕跡,又顯露出自由臨寫的特點,摹臨結(jié)合,顯得自然生動,并具一定的“存真”的優(yōu)點,在傳世摹本中最稱精美,體現(xiàn)了王羲之書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藝術(shù)風(fēng)神,為接近原跡的唐摹本。


據(jù)考,卷首“神龍”半印小璽并非唐中宗內(nèi)府鈐印,而是后人所添,定馮承素摹也不可信,但仍是唐以來流傳有緒的古摹本。


本卷前隔水有“唐摹蘭亭”四字標(biāo)題。引首乾隆御題“晉唐心印”四字。后紙有宋至明20家題跋、觀款。鈐鑒藏印180余方。其流傳經(jīng)過,根據(jù)各題跋、印記和各家著錄,大致如下:南宋高宗、理宗內(nèi)府、駙馬都尉楊鎮(zhèn),元郭天錫,明內(nèi)府、王濟、項元汴,清陳定、季寓庸、乾隆內(nèi)府。

04

歐陽詢書仲尼《夢奠帖》


唐 遼寧省博物館藏

禁出文物(195-68)


歐陽詢書仲尼《夢奠帖》傳承有序,雖無款,但通常被認為此貼是歐陽詢晚年真跡。元書法家郭天錫在題跋中將此貼認定為“世之歐行第一書也”。趙孟頫在題跋中寫道“歐陽信本書,清勁秀健,古今一人”。


楷書端肅險勁,法度森嚴,世稱“歐體”,歐陽詢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稱為唐初四大書家。此帖則是彌足珍貴的歐氏書法墨跡之一,從中可以窺見歐陽詢行書的面貌。

05

國詮楷書《善見律》卷


唐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69)


趙孟頫早年小楷精絕,此卷皇家珍品,整體工整,筆法精嚴,是不可多得的小楷范本。


國詮,初唐經(jīng)生,生平不詳。此卷為其貞觀廿二年(648年)十二月十日手抄小乘佛教律部重要經(jīng)典《善見律》。字作典型的唐代“經(jīng)生體”,結(jié)構(gòu)謹嚴優(yōu)美,筆畫挺拔腴潤,使轉(zhuǎn)靈活生動。全文二百六十余行,四千四百多字,一筆不茍,整齊勻凈,表現(xiàn)了書者虔誠的心境與深湛的功力,實為唐人小楷上乘之作。

今日所見唐人寫經(jīng)主要為百年前敦煌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多出民間寫手,且斷爛殘破。此卷則為千年傳世之本,首尾俱全。卷末題名中有“趙模監(jiān)”、“閻立本總監(jiān)”字樣,趙氏為宮廷“搨書人”,曾摹《蘭亭序》;閻氏后官至右相,曾繪《步輦圖》。研究者據(jù)此認定此卷是當(dāng)時奉敕所作的皇家珍品。

同樣難得的是此卷的傳承過程。它曾入南宋內(nèi)府,鈐有高宗“紹興”、理宗“緝熙殿寶”二璽;元代曾歸趙孟頫、皇姊祥哥剌吉兩大藏家;明代華夏、董其昌及清初王鴻緒曾藏;入清宮后著錄于《秘殿珠林續(xù)編》。卷后趙孟頫、馮子振、趙巖、邢侗、董其昌等大家的題跋相互輝映,為之增重不少。

06

懷素 草書《苦筍帖》卷


唐 上海博物館藏

禁出文物(195-70)


懷素擅狂草,唐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與張旭齊名。


《苦筍帖》為懷素代表作,草書二行,釋文為:“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懷素上。”十四字書法俊秀,墨彩如新,草、行間出,蘊真于草,筆法精妙,用筆圓轉(zhuǎn)靈動,藏正于奇,筆勢左揖右讓,疏密有致。興到筆運,如驟雨旋風(fēng),圓轉(zhuǎn)飛動,雖變化而法度具備;書風(fēng)豐腴遒美,含有“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的天趣。


清吳其貞《書畫記》評:“書法秀健,結(jié)構(gòu)舒暢,為素師超妙入神之書。”是帖經(jīng)宋宣和、紹興內(nèi)府遞藏,為傳世稀有的懷素手跡。

07

杜牧行書《張好好詩》卷


唐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71)


《張好好詩》卷是杜牧該詩作名篇的稿本,也是稀見的唐代名人書法作品之一。


《張好好詩》卷鑒藏印有“弘文之印”、“宣龢”、“政和”(連珠)、“宣和”、“政龢”、“內(nèi)府圖書之印”、“秋壑圖書”、“張氏珍玩”、“北燕張氏珍藏”、“項子京家珍藏”、“張則之”、“蕉林居士”、“宋犖審定”、“張伯駒珍藏印”等,以及清代乾隆、嘉慶、宣統(tǒng)三帝御覽及清內(nèi)府鑒藏印11方,朱文)等張伯駒鑒藏印。


《張好好詩》卷是唐代詩人、書法家杜牧的僅存墨跡,也是稀見的唐代名人書法作品之一。張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顏嬌美,才華出眾。杜牧的這首五言長詩,就是為她而作。詩中描寫了作為少年歌妓的張好好始得高官沈傳師寵遇,終因沈的去世而流落市井的不幸身世,寄托了對她的無限同情,是杜牧詩作名篇。詩載杜牧《樊川集》中,墨跡的末二句,因傷殘缺“灑盡滿”、“一書”五字,然不傷書詩的整體精神。


該卷書用麻紙,制作相當(dāng)精細。書用硬筆,筆法勁健,頗多叉筆。這些都是唐代書法的用紙、筆法的特點。《宣和書譜》一書評杜牧?xí)ǎ骸皻飧裥劢。c文章相表里”,是說作者詩文、書法有統(tǒng)一的風(fēng)格。卷前有宋徽宗趙佶書簽“唐杜牧張好好詩”,并鈐有宋徽宗御府的諸璽印,保存著北宋內(nèi)府裝潢式樣。茲后曾遞藏于宋賈似道、明項元汴、張孝思、清梁清標(biāo)等人,乾隆年間入藏內(nèi)府。據(jù)《式古堂書畫記考·卷七》所記,該卷后元人諸跋,是從唐趙模《千字文》后移來。《宣和書譜》、《悅生所藏書畫別錄》、《平生壯觀》、《大觀錄》、《吳越所見書畫錄》、《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著錄。


該卷曾被清遜帝溥儀攜出宮外,流散民間后歸張伯駒所有。1956年張伯駒先生將其捐贈政府,此珍貴文物重為故宮博物院收藏。


08

唐人《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


唐 遼寧省博物館藏

禁出文物(195-72)


唐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697),王羲之后裔王方慶進獻其先祖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并王氏一門二十八人法書真跡,武則天命弘文館用勾填法摹之以留內(nèi)府,并令中書舍人崔融撰《王氏寶章集?敘》以紀其事。


王方慶所獻原跡無傳,現(xiàn)僅存王羲之、王薈、王徽之、王獻之、王僧虔、王慈、王志等七人法書摹本十通。因署有“萬歲通天”年款,又稱《萬歲通天帖》。


王羲之墨跡早在北宋時期就不易獲致,唐摹本日漸稀少。此卷勾摹精妙,有下真跡一等之譽,從中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之間書風(fēng)的傳承關(guān)系,為研究我國書體的發(fā)展演變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此摹本在流傳過程中曾兩遭火劫,至今仍清晰可見火燒的痕跡。


09

楊凝式草書《神仙起居法》卷


五代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73)


《神仙起居法》是楊凝式書寫的古代一種健身,文體近似口訣。


釋文:“神仙起居法。行住坐臥處,手摩脅與肚。心腹通快時,兩手腸下踞。踞之徹膀腰,背拳摩腎部。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厭頻,晝夜無窮數(shù)。歲久積功成,漸入神仙路。乾祐元年冬殘臘暮,華陽焦上人尊師處傳,楊凝式(下一草押)。”


后紙有宋米友仁,元商挺,清張孝思題記及無名氏行書釋文5行。卷前右下角有明項元汴“摩”字編號。卷前后及隔水上鈐有宋“紹興”、“內(nèi)府書印”,明楊士奇、陳淳、項元汴,清張孝思、陳定、清內(nèi)府等鑑藏印。


此卷最早為宋高宗內(nèi)府之物,后入賈似道手中,至明代曾經(jīng)“江陰葛惟善收藏”(都穆《寓意編》),《清河書畫舫》又稱“郡人王氏所藏”,明代為項元汴所有,至清代乾隆時進入內(nèi)府。


書法由唐到宋,楊凝式是一轉(zhuǎn)折人物,蘇軾評曰:“自顏、柳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fēng)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杰,有二王、顏、柳之余,此真可謂書之豪杰,不為時世所汩沒者。”


此幅小行草書是楊凝式七十六歲時的作品,筆法勁逸,轉(zhuǎn)側(cè)多變。用墨濃淡相間,時有枯筆飛白。書字的結(jié)勢于攲側(cè)險勁中求平正,且行間字距頗疏,在繼承唐代書法的基礎(chǔ)上,以險中求正的特點創(chuàng)立新風(fēng)格,盡得天真爛漫之趣。此書是楊凝式行草書傳世作品的代表作,對宋代書法影響較大。

10

林逋《自書詩》卷


北宋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74)


林逋與蘇軾難得的珠聯(lián)璧合作品,硬被乾隆生生插一腳……人稱“梅妻鶴子”的高冷先生林逋,常年隱居杭州西湖孤山,據(jù)說他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因此傳世作品極少。此卷是林逋歸隱西湖孤山時所作,共5首詩,除第2首是五言詩外,其余均為七言詩。


據(jù)詩后林逋自識:“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寫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時年57歲,其書體瘦勁,秀逸,筆法厚重,風(fēng)致綽約,與時人李建中風(fēng)骨俊整的書風(fēng)極為接近。詩后有蘇軾書七言詩《書和靖林處士詩后》,無年款,據(jù)徐邦達先生考證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間蘇軾(時年約54歲)第二次到杭州作刺史時所書。此書藏鋒斂鍔,姿媚可愛,是罕見的蘇軾傳世佳作之一。這兩段名人書法相映生輝,珠聯(lián)璧合,實為難得的珍寶。


后紙有乾隆皇帝用蘇軾原韻五題御制詩題記二則(其中一則由董誥奉敕而書),又有明王世貞、王世懋,清王鴻緒三家題跋。另鈐有“濟陽文府”,清王鴻緒、清內(nèi)府等鑒藏印。


11

蔡襄《自書詩》卷


北宋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75)


“宋四家”之一蔡襄,以楷書擅長,“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fēng)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自書詩》因?qū)賯€人詩稿,無意求工,故筆致飄逸流暢,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圓潤的書風(fēng)特色與純熟的功力。


卷尾有宋代蔡伸、楊時、張正民、蔣璨、無名氏、向水,元代張雨、張樞,明代陳樸、匡山凷翁、胡粹中、清代王文治及近代朱文均等十三家題跋。本幅第三首詩題下有小字批語“此一篇極有古人風(fēng)格”,據(jù)楊時題跋稱,乃歐陽修所書。鑒藏印記:“賈似道印”、“悅生”、“賈似道圖書子子孫孫永保之”、“武岳王圖書”、“管延枝印”以及梁清標(biāo)、清嘉慶內(nèi)府諸印。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罷福建轉(zhuǎn)運使,召還汴京修起居注,遂從福州一路北行,歷時半年多。沿途見聞有感于懷者,皆成詩章,此卷所書五言、七言詩11首即是。書寫時間當(dāng)在詩成之后不久,蔡襄時年約40歲。因?qū)賯€人詩稿,無意求工,故筆致飄逸流暢,點畫婉轉(zhuǎn)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圓潤的書風(fēng)特色與純熟的功力。近代朱文均贊云:“此冊行楷略備,無不臻美。其婉約處極似虞永興,而溫栗不減柳諫議。蓋其能博采約舉以自成一家書派者。”


12

文彥博行書《三帖卷》


北宋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76)


文彥博作品較少,而關(guān)于此《三帖卷》(或被稱為《三札卷》)的圖像和文字資料也是少之又少,就連其官方收藏單位故宮也未在官網(wǎng)列出這份收藏。內(nèi)容為葬禮、浚河等事。是文彥博晚年之作。筆勢清勁,風(fēng)格英爽,“振筆揮灑無意求工者。而一種渾樸之氣溢于褚墨間“。后有宋賈似道,明黃琳等鑒賞印。宋米友仁、向水,清永理題跋。

13

北宋 《韓琦楷書信札》


北宋 貴州省博物館藏

禁出文物(195-77)


札卷為《信宿帖》與《旬日帖》聯(lián)裝,此帖被補稱為“千古二帖”。兩帖之后有元、清兩朝共十三段跋語。上鈐數(shù)位題跋者印信及清乾隆、嘉慶、宣統(tǒng)三位帝王鑒賞印。前帖《信宿帖》曾與其后的蔡景行跋一同入選《三希堂法帖》。


前帖又稱《信宿帖》為韓琦寫給歐陽修的一封信,感謝歐陽修為自己在家鄉(xiāng)相州的宅子撰《相州晝錦堂記》一文之事,此帖全文十五行,150多個字,正楷書寫,除個別字殘損外,大多清晰可見。

后帖又稱《旬日帖》,字跡漫潰不清,多不可辨。但就所見僅存幾字與前帖比照,字體端謹精密乃為一人所書。清代著名鑒定家高十奇在此札的跋中也認為后帖“雖紙黑漫演,字法實出一手”。


據(jù)清代學(xué)者王鴻緒在此機后跋中所記,清康熙時,此帖就已無法識讀,僅殘存一句“口公旬目前得手書,雖云近苦多病,勉強親筆,草隸道勁,雖少年所不能及”。首字雖殘,王鴻緒依稀辨認出右半的“十”字,他暗測為“杜”字。故推測比書是韓琦寫給杜衍的。


作為一件關(guān)系兩位名人、一篇傳世名作的北宋墨跡紙本,相關(guān)研究甚少。目前所見的文章,大都是對此札的基本介紹,及對韓琦書法的賞析。惜乎對此札的題跋者,流傳收藏經(jīng)歷缺多考證研究。

14

王安石行書《楞嚴經(jīng)旨要》卷


北宋  上海博物館藏

禁出文物(195-78)

在書法領(lǐng)域,王安石雖不能與宋四家齊名,但時代性決定了這些作品取法于唐又別于唐的藝術(shù)造詣。《楞嚴經(jīng)旨要》不循法度,行間緊密少有空白,但并無繚亂之感,看似漫不經(jīng)心,卻有閑適之韻,是王安石存世最佳作品。

此卷摘錄《楞嚴經(jīng)》中《觀世音發(fā)妙耳門》一節(jié),正書中間有行書,淡墨疾書,筆畫清勁,雖行次緊密,少有空白,然無繚亂之感。


其用筆似不經(jīng)意,卻有閑和蕭散之韻。卷后自署“余歸鐘山,道原假楞嚴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時元豐八年(1085年)四月十一日臨川王安石稽首敬書。”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親自校正《楞嚴經(jīng)》經(jīng)卷文字。


15

黃庭堅草書《諸上座帖》卷


北宋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79)

《諸上座帖》是宋黃庭堅為友人李任道所錄寫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語錄》,全文系佛家禪語。黃庭堅草書節(jié)奏變化強烈,歷來備受推崇。故宮博物院收藏《諸上座》卷無疑是黃庭堅眾多作品中的最優(yōu)者。這是作者為友人李任道所錄寫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語錄》,全文系佛家禪語。即便只看官方掃描圖,作品中傳遞出來的情緒感也是躍然紙上。


此書師法懷素狂草體,筆意縱橫,氣勢蒼渾雄偉,字法奇宕,如馬脫韁,無所拘束,尤其能顯示出書者懸腕攝鋒運筆的高超書藝。


黃庭堅《山谷自論》云:“余學(xué)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后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在《語錄》后黃氏又作大字行楷書自識一則,結(jié)字內(nèi)緊外松,出筆長而遒勁有力,一波三折,氣勢開張,一卷書法兼?zhèn)涠w,相互映襯,尤為罕見,是其晚年杰作。



16

米芾《苕溪詩帖》卷


北宋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80)


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1088年),時米芾38歲。開首有句“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襄陽漫仕黻”,知所書為自撰詩,共6首。


此卷用筆中鋒直下,濃纖兼出,落筆迅疾,縱橫恣肆。尤其運鋒,正、側(cè)、藏、露變化豐富,點畫波折過渡連貫,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無雕琢之痕。其結(jié)體舒暢,中宮微斂,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時長畫縱橫,舒展自如,富抑揚起伏變化。通篇字體微向左傾,多攲側(cè)之勢,于險勁中求平夷。全卷書風(fēng)真率自然,痛快淋漓,變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書的典型面貌。吳其貞《書畫記》評此帖曰:“運筆瀟灑,結(jié)構(gòu)舒暢,蓋效顏魯公化書者。”道出了此書宗法顏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藝術(shù)特色。


此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諸友等詩,先臣芾真跡,臣米友仁鑒定恭跋。”后紙另有明李東陽跋。


鑒藏印記,有:“睿思殿印”、“紹興”、“白幾印章”、“鮮于”、“陸友”、“囗氏囗壽珍玩”、“西楚王孫”、“士奇之印”、“楊氏家藏”、“全卿珍賞”、“全卿”(半印)、“武林錢子章玉鑒賞圖書”及項元汴、梁清標(biāo)、清乾隆、嘉慶、宣統(tǒng)內(nèi)府諸印。又項氏“獨”字編號。此帖曾藏入南宋紹興內(nèi)府,明楊士奇、陸水村、項元汴、梁清標(biāo)等藏家處,后入清乾隆內(nèi)府,并刻入《三希堂法帖》。



17

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


北宋 遼寧省博物館藏

禁出文物(195-81)


宋徽宗趙佶的草書代表作。這卷狂草千字文,其法出自懷素狂草一派,全長數(shù)丈,一氣呵成,毫無倦筆,頗為壯觀。


明末清初學(xué)者孫承澤在《庚子銷夏錄》中指出:“徽宗千文,書法懷素。”當(dāng)代書畫鑒定專家楊仁愷先生云:“此卷草書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騰猿過樹,逸虬得水;有的或連或絕,如花亂飛;有的若枯松之臥高嶺,類巨石之偃鴻溝;有的如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卷后落款的宣和壬寅年,正值趙佶年屆四十。此作為其盛年書寫的成熟之作。

   第三批   

18

宋拓東漢西岳華山廟碑冊


宋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181)



此碑立于延熹八年(165年),隸書,典雅壯偉。“在漢人八分最為險勁,已開魏碑之先河”(清汪喜孫語)。漢碑極少留書者姓名,此碑文末有“書佐新豐郭香察書”名款。碑文記述歷朝帝王封禪祭天地的祀典和當(dāng)朝弘農(nóng)太守袁逢主持重修華岳廟碑的經(jīng)過。



原碑宋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著錄。據(jù)元駱天驤《類編長安志》和明郭宗昌《金石史》中記載推測,宋末元初碑已毀。傳世拓本罕見,可信者有四:一是長垣本,以明代長垣王文蓀藏得名。二是華陰本,明時為華陰東肇商兄弟和郭宗昌收藏,也稱關(guān)中本。三是四明本,明時寧波豐熙萬卷樓與范欽天一閣所藏,寧波古稱四明。四是順德本,因清季順德李文田獲存而得名。



華陰本濃墨精拓。原碑的第一行至十七行損泐一百余字,較長垣、順德本拓得晚,約在宋、元之間。附頁存郭宗昌、王鐸、翁方綱、阮元等題跋、觀款230余條。其中王弘撰跋云:“倡明漢隸當(dāng)與昌黎文起八代同功”;朱筠跋專從六書理論考究碑文字形結(jié)構(gòu),以證篆、隸、楷之遞變;朱錫庚跋詳敘《華山碑》諸拓本流傳遞藏經(jīng)過,均有較高學(xué)術(shù)價值。

19

《曹全碑》拓本

明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

禁出文物(195-182)


《曹全碑》內(nèi)容為王敝記述曹全生平。康有為認為此碑“以風(fēng)神逸宕勝”,是漢隸中“秀韻”一路代表。



碑主曹全自幼勤奮好學(xué),博學(xué)多能,他的孝行在家鄉(xiāng)更是有口皆碑。先后擔(dān)任過郡右職上計掾史、涼州治中別駕,在建寧二年(169)舉孝廉,拜西域戊部司馬。當(dāng)時正逢疏勒國發(fā)生政變,對大漢王朝也不再稱臣進貢。



曹全奉旨征討,最終將和德王“面縛歸死”,將諸部落貢納的二百萬錢全部登記造冊納入官府。之后又被舉為孝廉,官拜酒泉福祿長。后來張角起義時,戰(zhàn)亂不堪,曹全出任郃陽令,他收拾殘局,安撫百姓,將屬地管理得很出色。前來投奔者云集郃陽,在他治下的“農(nóng)夫織婦百工戴恩”。其后又在遭水災(zāi)之后,“興造城郭”,還幫助一些有學(xué)識之人獲得官爵。難能可貴的是曹全所作所為,“費不民出,役不干時”。曹全在郃陽的門生故吏因共同出資,為其“刊石紀功”。碑石質(zhì)堅潤,刻刊精良,為漢碑中保存最為完好者。國寶級文物。


20

唐寫本 王仁煦《刊謬補缺切韻》


唐 故宮博物院藏

禁出文物(195-183)


《刊謬補缺切韻》,5卷,唐吳彩鸞寫本,韻書,唐王仁煦撰,長孫訥言注,裴務(wù)齊正字。素箋厚紙本,龍鱗裝。凡24頁,首頁單面書,余皆兩面書,共47面,每面35行,自第9頁“耕”起為36行,每行字數(shù)不等。

卷首、末鈐宋宣和及清乾隆帝諸璽。卷末有明宋濂跋。前隔水有“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初九日重裝”及“裱褙匠曹觀”字樣。

隋仁壽元年(601年),顏之推、陸法言等撰成《切韻》一書,凡5卷,共收12100余字。王仁煦在其基礎(chǔ)上又進一步整理增訂而成《刊謬補缺切韻》,除對《切韻》加以刊正、補注義訓(xùn)外,還對本字俗體等加以辨析,增收約6000余字,另增立兩韻,并注明《切韻》與另外5家韻書分韻的異同,可供了解其分韻梗概和關(guān)系等。


此書原為散頁,宋宣和年間裱成手卷,后有所改異:以首頁全幅粘裱于命紙右端,第二頁接續(xù)首頁尾,僅以右端紙邊粘于命紙上,各頁再依次以右紙邊向左相錯1cm粘裱,此式卷起如手卷,展卷時書頁鱗次相積,故稱“龍鱗裝”。因在收卷時各頁鱗次朝一個方向旋轉(zhuǎn),宛若旋風(fēng),故又有“旋風(fēng)裝”之稱。外形似卷軸,但長度大大縮短,既便于翻檢,又保護了書頁,可視為卷軸向書冊過渡的一種裝幀形式。明洪武年間重裝時保留了原裝形式。


此書由宋內(nèi)府遞歸清內(nèi)府,清亡時被溥儀盜攜出宮,流落民間。1947年復(fù)為故宮博物院購得,仍完整無缺。與各書著錄比照,宋徽宗泥金題簽已佚,宣和7璽存4,本幅上加鈐了乾隆帝諸璽。欲得《切韻》原貌,唯賴此全本,同時還可賞其書法,考其紙墨裝潢,堪稱稀世之珍。1947年,故宮博物院將此本影印出版,簽題《唐寫本王仁煦刊謬補缺切韻》。


已知《刊謬補缺切韻》還有兩種傳本:其一出自敦煌石室,系本世紀初法國人伯希和盜出,現(xiàn)存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殘損較甚;其二為故宮所藏明項元汴跋本,稱“內(nèi)府本”,但內(nèi)容與宋濂跋本殊異,早經(jīng)學(xué)者定為他人改作之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国产青草视频免费观看97| 一线在线观看全集免费高清中文| 日韩小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热久久最新视频|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色聚网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19禁啪啪无遮挡免费网站| 天堂网在线.www天堂在线资源| 东京热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日本高清二三四本2021|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欧美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级片在线观看| 美国一级毛片免费| 国产一级做a爰片在线| 4hu四虎永久免在线视| 国产精品久久久尹人香蕉| 999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不卡| 女人体a级1963免费|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男男| 新婚娇妻1一29芷姗txt下载|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 最新eeuss第141页| 亚洲午夜小视频| 欧美综合社区国产|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男生与女生差差| 全彩调教侵犯h本子全彩网站mj| 美女被暴羞羞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18禁强伦姧人妻又大又|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 免费涩涩在线视频网|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野花香社区在线视频观看播放| 国产小情侣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