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675次
分類:董其昌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董其昌52歲大字行草書《鵯鵊詞》簡介
翰墨擷英·中國碑帖集珍
董其昌 鵯鵊詞
董其昌草書《鵯鵊詞》,縱34.5厘米,橫18.6厘米,共二十七開,五十四頁。董其昌此書墨蹟不見流傳,世傳拓本僅見于《宗鑒堂法書》。《宗鑒堂法書》摹刻于清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匡山金輪選輯,慈水王文光勒石。摹刻精工,頗傳墨跡神韻。
明 曾鯨、項圣謨 董其昌小像
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一五八九)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后諡『文敏』。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等。
這卷董氏書于盛年(1607年,時年52歲)的行草書,在董氏流傳至今的行草書卷里,算是字較大的一類。董氏論書強調用筆要『提得筆起』,這卷書法,充分體現了董氏的這一用筆主張。用筆瀟灑自如,結字變化收放得度,通篇神采奕奕。董氏壯年時期的類似代表作品,有如無錫博物院所藏其書于1611年 (56歲)時的絹本《仿懷素體唐人絶句》卷,書風相近,精神氣質亦頗接近。相較《仿懷素體唐人絶句》卷,《鵯鵊詞》有用意更爲精嚴。類似時期的大字行草書墨蹟,所見還有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書于1603年(48歲)的《試墨帖》。此卷是頗得懷素《自敘帖》神味的大字草書墨跡,是董氏壯年時期杰作之一,無意爲佳乃佳,一派神行。用筆、結字、布白偏于狂草。《鵯鵊詞》中飛動恣肆的幾處,不由使人想到這個卷子。另外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杜律冊》,也是董氏壯年時的精品,論筆法之精嚴,結字之變化而言,似不如這卷《鵯鵊詞》精彩。董其昌一生勤于書畫,又享高壽,所以傳世作品頗多,雍正初年去董氏去世不到百年,《宗鑒堂法書》選此卷刻石,足見其爲董書這一時期極精之作。
董其昌草書《鵯鵊詞》欣賞
中國碑帖集珍
|董其昌 鵯鵊詞|
僅售:35元
點擊圖片小程序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