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span>
下載:420次
分類:董其昌
董其昌70歲楷書《陰符經府君碑卷》欣賞
- 支 持:
- 分 類:董其昌
- 大 ?。?span>
- 版本號:
- 下載量:420次
- 發 布:2023-02-09 09:45:59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董其昌70歲楷書《陰符經府君碑卷》欣賞簡介
董其昌《楷書陰符經、府君碑卷》,紙本,楷書, 25.1×143.4cm ,書于明天啟四年(1624),上海博物館藏。本卷前半節書《陰符經》。董氏觀賞顏真卿《多寶塔碑》有感,遂以其筆意臨米芾《陰符經》,然米書少了結尾“八卦甲子”等二十余字,董氏字數則更少。后半臨徐浩《府君碑》,董氏定此碑出自李邕、徐浩自書,并將歐陽詢、歐陽通,及徐嶠之、徐浩喻為“唐之羲、獻”。徐浩與顏真卿為盛唐豐滿剛勁書風的代表。1624年,董氏70歲,其楷從嫻熟漸返生拙,有人書俱老之趣。光潔的鏡面箋,滋潤生秀,纖毫畢現。
從董其昌的傳世作品來看,其書法創作主要集中于楷、行、草三體,篆、隸幾乎無涉,這與明代書法的主流是相一致的。今天看來,在三種書體之中,行、草是其主戰場,但他對自己的小楷也極為自負,在《畫禪室隨筆·評書法》中他如是說道:“吾書無所不臨仿,最得意在小楷書,而懶于拈筆,但以行草行世”足見董氏之得意。既然最為得意,他又為何少作小楷呢?
表面上,他以“懶”字為托,實際上,可能是因為小楷過于謹嚴,不太符合董氏率意的天性吧。這點從其“余性好書,而懶矜莊,鮮寫至成篇者”的自述中也可以得到應證。從董其昌的傳世楷書來看.以小楷、中楷為多,大楷極少。其小楷起初清秀飄逸,如44歲所書之《溫泉賦竹扇賦》,結體修長,用筆精妙,重提筆,尚清勁,頗有褚遂良《陰符經》之面貌,后用顏法,兼采張旭、徐浩之長,漸趨沉古而成熟,如73歲所朽之《般若波羅蜜心經》冊,結體變方而更沉穩,用筆含蓄,骨肉豐滿。
董其昌的中楷和大楷比較樸拙,主要師法顏真卿,兼用戰掣抖動之法,試圖用顏體之雄渾來彌補自已作大字之柔媚,如其80歲所書之《五古》軸,用筆老辣,墨濃筆枯,雖偶用行書起筆,但仍顯含蓄與厚重。
董其昌《楷書陰符經府君碑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