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慧聰網)
據奇石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靈璧石很受武漢藏家歡迎,去年在武漢辦展覽時,一藏家帶來的所有靈璧石都賣完了。今年的奇石展上,一個重2噸名為水簾洞的靈璧奇石吸引很多藏家前來咨詢。
歐亞達古玩城奇石藏家丁先生介紹,靈璧奇石近年來整體價位不高,因此漲幅很大,幾乎是一年一個價,如一個藏家收藏的紋石壽星,幾年前才幾千元,去年賣到2萬,現在開價都到了10萬。
上海的李先生4年前花500元買的一塊酷似金元寶的烏江奇石,日前在城隍廟古玩市場被一位溫州奇石玩家以3萬元的價格買走。早在2007年6月中國長春首屆奇石、古玩藝術品展示交易會上,一塊名為“黑妞”的雨花石,長約15厘米,寬約10厘米,白底石面上有一黑色女孩微微低著頭,圖案清晰可見,十分逼真。一些權威鑒賞家評估“黑妞”價值高達36萬元。石頭居然能換大錢,許多門外漢都覺得不可思議,但這的確是事實。
奇石收藏漸入佳境,“黃金有價,奇石無價?!睆哪壳暗慕灰浊闆r來看,不少玩石者收益非常不錯。在市場上,一塊好的幾十厘米的靈璧石要數百元;一塊大小約香煙盒的藍銅礦晶體要價近千元;一塊50厘米×30厘米的完整山脈型的墨石在千元以上;一塊上好的貴州龍化石的價位在數千元;其他造型奇特、質量優質的珍稀奇石市價則高達上萬元以上。早在1995年,深圳舉辦的奇石拍賣會上,一塊馬頭奇石以30萬元高價拍出;1996年,臺灣地區一客商在福建漳州看中了一塊九龍壁石,以6萬元成交;1997年由山東外運奇石館在北京拍賣一塊名為《香港回歸》的臨朐彩石,曾創下了42.9萬元的當年奇石成交最高記錄;1998年嘉德拍賣會上還以39萬元拍出的一塊山東臨朐石。跨入新世紀以來,全國各地舉辦的奇石專場拍賣會日益增多,有些拍賣會上奇石成交情況還較好。2004年春季,在廣西柳州舉辦的首屆國際奇石節上,綠泥石《傲梅》,起拍價1000元,最后以9000元成交;石膽《駝龜》以1.8萬元成交;貴州烏江石《海上明月共潮生》以2萬元成交;馬鞍石《茅舍》,以12萬元成交。奇石收藏漸入佳境,以有著“天下第一石”美譽的安徽靈璧石為例,因靈璧石所具備的天然藝術性和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其具備了很高的升值空間。由于存世的“老靈璧”多是體量巨大的園林景觀,又多保存在如北京故宮、開封大相國寺、蘇州網師園等名勝之地,能夠上市的“老靈璧”則十分罕見。曾經有藏友十幾年前以幾十元買進的一件名為“妙筆生花”的小件靈璧石,在2009年春季以2萬元的價格轉讓;至于一些體量更大、造型更好的靈璧石,從當初的幾十元、幾百元收進到今天的幾萬元、幾十萬元轉手,已不是什么新聞。
進入2009年春季以來,冷淡了數年的國內奇石市場,出人意料地有所回暖。江蘇常州、河南濮陽、山東壽光、陜西西安、內蒙古呼和浩特等許多城市在近期相繼舉辦或正準備舉辦各類奇石展覽。國內古玩奇石市場人流有所增多,各種奇石成交也日益活躍。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