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精品購物指南
這是一場特殊的拍賣會。更準確地說,這是中國美術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慈善拍賣——在不久前的保利春拍“中國當代藝術家為地震災區捐獻作品義拍”上,周春芽、張曉剛、羅中立、曾梵志、方力鈞、岳敏君……這些作品市價已破千萬的藝術家攜手捐贈精品畫作,全場成交額達人民幣8463萬元。
一場義拍,彰顯了當代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而在這場躋身于春拍之中的義拍背后,“隱藏”的則是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走勢。
與以往不同,今年的春拍是在兩種完全對立的論調中開始的:一方堅信,在股市震蕩后,一部分游資會流入藝術品市場,從而引發一波升勢。香港蘇富比豪氣沖天的拍賣現場、嘉德創歷史新高的9.93億成交額,似乎都驗證了這種說法;另一方卻不以為然:“股市是宏觀經濟的大窗口,藝術品市場是宏觀經濟的小窗口,股市不好,藝術品市場自然好不了。”而說這話的人也絕非信口開河,紐約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品專場的成交額僅為2300萬美元。
“看不懂!”如同撲朔迷離的股市,當代藝術品市場用“自相矛盾”的表現給人們留下了這樣的感慨。在保利現當代中國藝術品夜場拍賣上,全場65件拍品,只有49件成交,陳逸飛、張曉剛、靳尚誼、周春芽的重要拍品紛紛流拍。然而,就在幾個月甚至幾天前,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三號》拍出了4736.45萬港元的高價,劉小東的《溫床No.1》以5712萬元創下了中國內地油畫拍賣價最高紀錄。當然,定價偏低且在夜場次日即舉行的賑災義拍也讓保利吃了虧:“許多大買家在義拍中買了很多作品,但在夜場卻極少出手。應該說,公司犧牲了夜場,成全了義拍。”
但不管怎樣,人們必須接受的現實是,較之前兩年的火爆,今年的當代藝術品市場放緩了腳步——2007年,美國金融市場出現次貸危機,直接導致歐美證券市場的暴跌,并迅速波及全球其他市場,從一度流傳的中國當代藝術品藏家清倉獲利的消息來看,人們對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確實引發了藝術品市場的騷動。有人甚至斷言,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即將步入熊市。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