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周春芽《綠狗》
向京:彩虹隋建國中國制造-恐龍
兩岸藝術品市場的互通與融合面臨新契機
進入6月,臺灣地區的各家拍賣行包括羅芙奧、臺北中誠、金仕發等繼舉辦了春季大拍。隨著拍賣公司和拍品數量的有所增多,臺灣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在春拍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中國當代藝術由于其國際性的影響力,拍品質量、學術價值和投資價值也得到了臺灣買方市場的普遍認同,成為市場絕對的重點。同時,臺灣本土的當代藝術家的拍賣紀錄也不斷被打破,成為臺灣藝術市場中又一股重要的高價力量。春拍結果顯示,在兩岸藝術品市場的互通和共同作用下,臺灣地區整個藝術市場的持續旺盛。
“西畫雕塑”爭奪稍遜往年
在6月初推出的臺北中誠拍賣中,以“西畫雕塑”為主題,推出了拍品176件,成交率為81%,總成交金額為4580.368萬元。從拍場的反應看來,市場反應并不如上年春拍熱絡,拍賣呈現出整體的盤整狀態,場面也不如上年火爆,可見市場在經歷了短時間的價格飛速升漲后,買方在一定程度上進入了觀望狀態,但重要拍品仍然創出了高價的水平。臺灣雕塑家朱銘的《太極對招》(1991年作)是該場拍賣的最高價,成交價為481.78萬元。中國當代藝術家周春芽,一向以綠狗及山石系列作品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此次推出了三件作品《太湖石》(2000年作)、《綠狗》(2006年作)、《風前薄面小桃花》(2007年作),成交價分別為402.3萬元、389萬元和322.8萬元,在拍賣中成交價格排名居前。黃鋼則擅長結合西藏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并產生差異沖突,這次上拍了更具規模的《我的箱子·我的紅星》(2007年作)成交價為142.7萬元,《我的箱子》(2006年作)則以接近81萬元成交。而在臺灣的當代藝術家中,王文平作品都一直強調自由意志的重要性,超越經驗原則,1994年的《跳板》是他的佳作之一,成交價超過25萬元。郭維國的作品《北臺灣》是上年秋拍中創下價格新高的《臺灣島》的姐妹作,此次以124萬余元成交,承襲了上年的高價態勢。
曾梵志依然是焦點
在金仕發的春季拍賣中,201件拍品涵蓋了海內外華人藝術、臺灣本土藝術、臺灣當代、中國當代、日韓當代、雕塑、版畫、攝影等,內容豐富,本場的成交率高達90%,總成交額為9118.221萬元。中國當代藝術成為當之無愧的拍場主角,曾梵志的《毛語錄》(2005年作)奪得了全場最高價,這位剛剛打破了中國當代藝術價格拍賣紀錄的藝術家,此次推出的這件作品成交價為1041.25萬元,遠遠高出了預估價。趙無極的《8.6.2003》(2003年作)也拍出了422.3萬元的高價。其他中國當代藝術家尹朝陽的《天安門紀念碑》(2004-2007年作)成交價為319.1萬元,在拍場上一直都炙手可熱的岳敏君的《樂》(2000年作)以241.78萬元成交。祁志龍描繪女性軍裝的中國女孩形象系列的《無題》,其標志鮮明的風格拍出約216萬元的亮眼成績,競標氣氛相當熱絡的還有俸正杰的《China 2005 No. 40》,成交價為152.16萬元。
2008年春季的臺灣藝術品拍賣陸續舉辦,從羅芙奧、臺北中誠、金仕發的幾場拍賣中,可以看出臺灣市場在近幾年來的發展變化:羅芙奧早已扎根臺灣市場,并成為20世紀大師精品和中國當代藝術的主力推動者,而臺北中誠拍賣公司、金仕發等新的拍賣公司紛紛成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交業績。內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藝術品市場的繁榮,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臺灣市場中國藝術品的高價。而在畫廊市場,不論是博覽會的熱烈交易現狀,還是在內地的臺系畫廊重心轉臺,都預示了臺灣藝術市場復蘇的跡象。此外,中國臺灣一向有著較好的藝術收藏力量和美術館、博物館的教育運作機制,兩岸在學術、市場上的交流也為臺灣市場創造了良好條件,臺灣很多年輕的藝術家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到了內地的市場系統,獲得了更多的買方資源,這些都將成為臺灣藝術市場復蘇的有利條件。而今年春拍的市場數據顯示,藝術品價格漲幅較大,臺灣地區的藝術市場正在復蘇,并呈現出愈加繁榮的發展態勢。作者:董岳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