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名家書畫因被人們視為“軟黃金”而爭相購藏,顯得炙手可熱。但是由于造假日漸猖獗,市場魚龍混雜,買家常不免被投機者所害。當前在書畫投資中主要存在以下五大誤區,需引起廣大藏家的警惕與注意。
聽故事
一些造假者為了兜售他們手中的贗品,每每苦心積慮、花言巧語的編造故事,以自圓其說證明東西來源可靠。這些所謂的故事大多神乎其神,具有很大的欺騙性,有些投資者不明真相,信以為真大上其當。切記你收藏的是書畫,而根本不是什么傳奇的故事。
看上款
在當前的市場中,偽造名人的假上款也屢見不鮮。一些造假者為夸大作品的來頭,常常在偽作的上款上大做文章,故意偽造名人的上款以唬騙買家。什么美國總統、蘇聯元帥、國家領導人的假上款紛紛涌現市場。
重題跋
隨著投資者對偽作泛濫的擔心,附有名家鑒定題跋的拍品給買家很大的安全感,在市場上備受青睞。于是,不少投機者便打起題跋的主意,或打通門路讓某些見錢眼開的專家題假為真,或干脆偽造名家的假題跋,導致市場中“假畫真題”與“假畫假題”比比皆是。目前,市場中充斥的這些假題跋大多集中在吳湖帆、謝稚柳、徐邦達、楊仁愷、史樹青、單國強等人身上。
唯專家
近兩年專家變為市場上的“香餑餑”,被人們到處請去做鑒定。一些專家被人為的捧上神壇,他們對作品真偽的意見成為“一錘定音”,他們的判斷不容懷疑。一些人張口專家,閉口專家,已到了迷信的程度,“唯專家現象”相當嚴重。
迷圖錄
利用圖錄與出版物偽裝造假編假近年在國內藝術品市場層出不窮。去年7月某媒體曝光了《何水法寫生集》造假事件,造假者完全仿照天津人美出版社的版式、紙張印制了一本假畫冊,外觀上真假畫冊毫無二致,但里面的畫全是假的,因假畫冊十分精致考究,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一些人信以為真大上其當。用出版物偽裝蒙騙危害極大,由于被編入其中的大多是名家之作,金額數目可觀,藏家往往損失慘重。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