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次貸危機會有短期的影響,但藝術品畢竟是長期的投資
●中國當代藝術的全球性市場重心一定在香港
●佳士得香港夜場將成為亞洲市場的標志
2008年春拍在紐約蘇富比平平的拍賣紀錄中開始,引來中國內地藝術類媒體一片看淡中國當代藝術的聲音,“次貸危機”、“金融動蕩”的影響等各種報道不絕于耳,佳士得香港卻在此刻推出亞洲當代藝術和20世紀中國當代藝術兩個專場的夜間拍賣,自然令人關注。記者為此對佳士得國際董事、香港當代藝術主管張丁元做了專訪。張丁元表示,中國當代藝術會進入5到10年穩定發展的階段,佳士得香港的夜間拍賣會成為一個慣例。
推出夜場時機已經成熟
張丁元指出,在香港推出上述兩個專場的夜間拍賣是他們一直在計劃中的。他說:“早在2006年,我們就把中國當代的作品放到紐約、倫敦的夜場拍賣。我們一直在觀察亞洲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一直在與藏家交流。”他認為夜場拍賣選擇在今年春拍推出有幾個理由:一是亞洲藝術品市場發展已將近30年;二是這幾年中國和亞洲各國經濟文化蓬勃發展;三是佳士得拍賣業績的進步——去年的兩次大拍,亞洲當代藝術和20世紀中國藝術兩個專場都是連續拍賣12個小時以上。“去年的業績給我們推動,我們發現,買家是全球性的而非僅是亞洲的;夜場的時間對那些全球買家也很合適。此外,佳士得開發的網絡實時拍賣平臺,第一次接到40多個標單,第二次卻接到了60到80個標單,顯示驚人的需求,同時電話委托的需求并未下降。”他還指出,今年是奧運年,亞洲市場一直在期待與紐約、倫敦相同的市場基礎和架構;與此同時,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價值與亞洲經濟的發展、與民族文化的認同、與西方對亞洲藝術的認同和渴求等,諸多因素確定了夜場拍賣推出的時機已經成熟。
張丁元認為,從國際市場的角度看,中國當代藝術正在經歷一種雙向的發展:一方面,紐約、倫敦的拍賣市場比較成熟,通過加入其中的夜場,有助于中國當代藝術融入國際藝術市場,與西方當代藝術結合在一個拍賣平臺上;另一方面,紐約、倫敦和香港在國際市場上各有側重點,紐約畫派的作品,肯定會在紐約更受歡迎,同樣的,從歷史、文化和美術的意義看,中國當代藝術的全球性的市場重心一定在香港。
看好中國藝術市場長期走勢
張丁元表示,今后會維持夜場拍賣這個做法。夜場的作用可以從三方面來看:一是夜場將成為亞洲市場的標志;二是夜場會讓中國當代藝術帶動亞洲市場往前走;三是夜場表明中國當代藝術有更大的市場潛力,有國際化的前景。可以斷言,夜場拍賣的設立是一個時代的開始,將開啟一扇大門,5到10年里會比較樂觀,會變成一個國際平臺。與此同時,中國與亞洲新藝術家,正沒有時差地與西方藝術家一起來創作,這是前所未有的,會為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
張丁元在回答記者關于中國當代藝術家一些全球頂級的畫廊陸續簽約的消息時還指出,這是很正面的消息,是那些世界頂級的畫廊對中國當代藝術、對亞洲市場的肯定。從這個角度看,次貸危機會有短期的影響,但藝術品畢竟是長期的投資。上述的簽約意味著這些畫廊對中國當代藝術持續的推廣,未來有更大的空間與期望,有更多更重要的藏家會進入。拍賣行與畫廊是既有競爭又有互補,他們的舉措和我們推出夜場拍賣在時間點上是一個巧合,但說明我們對時機的判斷不約而同。
夜場拍品估價超2億港元
張丁元還透露,亞洲當代和20世紀中國藝術兩個專場總的估價為5億港元,而夜場拍賣60件拍品的估價總計為2.2億港元,幾乎占到一半。他表示,夜場拍賣拍品征集的標準有兩條,一是作品的稀缺性,二是作品的代表性。以這次夜場拍賣為例,張曉剛的作品有5件,尤其是“血緣系列”的“母與子”,不僅出現了母子的形象,還有給母親的信、母親的照片等細節,可以說是這個系列的核心作品,帶有鮮明的自傳性,而藝術家的自我描述總是最深刻的。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年第6號”,是這個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很罕見,因為這個系列大多是單個人的,很少有像這張那樣是群像。這個系列雖然取名面具,但嘗試描繪的卻是面具下面的那些人,而這部作品更是從群像的肢體語言中,傳達了許多深刻的內涵。岳敏君的“轟轟”,是他的作品主人公變成自畫像式的對象的開山之作,他用這種自畫像式的戲謔的手法與社會互動,表現一種灰色的幽默。他的另一件作品“大團結”,也用了類似的象征性符號,用了自畫像的表達方式,體現一種灰色幽默。還有嚴培明的作品也是代表性作品。作者:邱家和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