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濤,筆名元呈(塬埕),安徽太和人。二00四年師從國畫大師石齊先生,為入室弟子,致力于國畫人物的創作與研究,畫風婉約精美,嚴謹不失奔放,細膩又不甜俗,多幅作品入選大展并獲獎,出版個人專輯多種,數十家報刊雜志、電臺、電視臺曾作專題報導,并先后在中國山東、山西、云南、河南、河北、上海、釣魚臺國賓館、政協禮堂,人民大會堂等地舉辦個展或聯展,作品被泰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臺灣,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美術愛好者收藏。
現任:中國華人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工商大學客座教授、專家導師、國內藝術動態書畫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華人書畫潤格評審展覽工作委員會專家評委。
曾任:石齊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神州商橋畫院院長、長城書畫家協會理事、文化部簽約畫家、一級美術師。
滄浪七彩舞乾坤——著名中國書畫家張有濤
張有濤老師現場創作
淮潁古風撫星辰,更有輝光啟后俊。
張有濤,號塬埕,淮上太和人也。將近知天命之年,早以其雄渾山水、鮮活人物、空靈花鳥以及飄逸書法,成為享譽中國書畫界的一代翹楚。
淮潁大地,沃土厚闊,地靈人杰,老莊遺風,管鮑偉才,三曹華章,俊采星馳。尤其是塬埕世居之地,憑窗而望,便是楚國故都遺址,先賢的文化熏陶,給童蒙的塬埕以心靈的最早啟蒙和震撼。
雖然出身農家,祖上未有舞文弄墨之前輩,但塬埕性喜書畫。雖因家貧無錢購紙筆,幼小塬埕便以大地作紙,樹枝當筆,以山水人樹花鳥蟲魚為模特,開始了一生最天真無邪的摹寫創作。四鄉八里,皆知有一位無師自通的書畫神童。上學之后,他開始從素描,工筆以及二王唐楷入手,尤以宋畫用功頗深,苦練書畫基本功。
塬埕18歲即被特招電影海報畫師,10多年間,塬埕的書畫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而最終讓他書畫藝術躍然升華的關鍵,正是他2004年拜名師石齊之后。石齊是中國一代國畫大師,師承黃胄、劉海粟,致力于中國畫傳統語言框架的突破與拓展,以其雄渾厚樸的風格樣貌為中國畫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體現了中國當代畫家的“筆墨現精神,融匯與革新”的風神。
塬埕耳提面命恩師的教誨,更加刻苦登攀藝術高峰,對中國傳統繪畫有了全新的認知。他深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法,系統臨摹唐宋元明清先賢巨擘,博諸家之長,求索創新,三十余年藝海浪遏飛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莊重嚴肅、恬靜自如,飄逸灑脫,古樸雄渾的藝術風格。
古人云:夫畫者心畫也。筆墨當隨時代,藝術貴在思想,表現貴在意象。塬埕認為,藝術家因性格而對生活感悟不同,用筆的力量、速度、節奏、變化及所表達主體的意象各異。既強調具象寫生,又強調意象參悟自然,同時強調線的運用,才能發現中國畫更深邃的表現時空。
塬埕的佛像菩薩系列,莊嚴肅穆,親切祥和,將夢幻般的時空和宗教傳說與現實相結合,流暢的祥云引領慈善的菩薩觀世音降幅人間。塬埕的芭蕉少女系列,展現了他的藝術天賦與造詣:月色淡淡,隱隱溪流,芭蕉美女,相映成趣。畫面墨色濃淡相宜,虛實合理,線條細致,剛柔相濟,疏密互補;線面、墨彩結合微妙,人體美與自然美合二為一,塬埕的人物畫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線條勁健,簡遠秀逸。塬埕的山水系列,畫意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翁郁淋漓,氣勢磅礴。在傳統技法基礎上,推陳出新,獨樹一幟。
塬埕不但書畫俱佳,而且浸古出新也寫得一手好詩詞,常自畫自題。同時兼具一幅菩薩心腸,多次參與慈善書畫義捐義賣活動,為扶貧辦學,賑災就難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玄阿讀塬埕詩書畫,慨然有感,詩曰:滄浪舞者號塬埕,淮上七彩寫乾坤。師人師古師自然,悟得畫妙鑄逸品。
塬埕畫藝,正值盛年,孜孜求索,氣象萬千。
藝術評論家 書法家
郭帆(玄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