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

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

黃庭堅行楷書法 觀音贊 燒香頌 黃庭堅 黃庭堅書法

  • 支   持:
  • 分   類:黃庭堅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820次
  • 發   布:2023-04-30 01:01:24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

#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簡介


崇寧元年(1102)二月作于修水黃龍山

紙本墨跡

24.3cm×65.5cm

小行楷書凡19行  171字

現原件藏香港松云堂

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


【釋文】


李仲牖求所供養觀音贊 自心海岸孤絕處,戒定慧香補陁伽。觀身實相凈圣尊,自度眾生大悲愿。  一一漚里照本空,八萬四千垂手處。夢時捉得水中月,親與獼猴觀古鏡。

以香燭、團茶、琉璃獻花碗供晦堂心禪師并上燒香頌  老師身今七十六,老師心亦七十六。夢中沉卻大法船,文殊頓足普賢哭。  一拳打破鬼門關,一笑吐卻野狐涎。四海崢嶸龍象眾,鼻頭只用短繩穿。  海風吹落楞伽山,四海禪徒著眼看。一把柳絲收不得,和風搭在玉欄干。


【考析】


按,此作簡稱《贊頌卷》,書法極為精妙,曾見《壯陶閣帖》刻本。一望而知是黃庭堅手筆。近年始見此墨跡本傳世,十分珍貴。因有人懷疑此作的真實性,故此特作詳細論證。此作筆法老練、準確,提按分明,使轉巧妙,點畫精到,線條舒張,神完氣足,無一不是山谷特色。至其字形結構修長,欹側取勢,險中求夷,奇絕飛動,還有章法的字密行疏,犬牙交錯,更是其晚年才有的特征。此作是崇寧元年(1102)作于修水黃龍山中的一件極為難得的精品,其筆法神韻,與紹圣元年(1094)《狄梁公碑》、紹圣四年《小子相懶書帖》、元符二年(1099)《致云夫七弟札》等皆一脈相承。尤其是與1101年所作的《二士帖》《山預帖》《畢大事帖》等,更是形神相合,如印印泥,一目了然。

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

又,此作文字早已見載于山谷文集,《觀音贊》一首見《黃文節公全集·正集》卷二十二,與另外五首合為《觀世音贊六首》;《燒香頌》三首見同書卷二十三。根據真跡還可以校正刊本四字差錯(《觀音贊》第五句刊本誤作『一一漚漚鏡本空』,語意不完整,當改正『漚里照』三字。《燒香頌》第二首末字刊本作『牽』,也不如真跡『穿』更準確。

作品中涉及兩個人物,可以為我們進一步厘定創作時空提供線索。李仲牖當是山谷母親李氏娘家中人,曾任某縣通判之職,授通直郎,山谷稱其為『二十一弟』。晦堂心禪師即著名的黃龍派第二代高僧祖心(1025~1100)。黃龍慧南的上首弟子,黃庭堅曾得其指教悟道皈依其門下。晦堂祖心俗姓鄔,廣東始興人。二十歲試經得度,遍參名宿,入道深穩,深得黃庭堅敬重祖心以元符三年(1100)十一月示寂于修水黃龍寺,世壽76歲。祖心逝世時,山谷還貶謫在四川未歸,故此則《燒香頌》是山谷按佛教儀規補行的禮節。其中所謂『老師身今七十六,老師心亦七十六』云云是按佛家生死不滅意思而言。黃庭堅即為祖心設清供獻燒香,可以鎖定其事必發生于江西修水黃龍寺中,時間在崇寧元年(1102)二月。

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

考黃庭堅行誼,自紹圣二年(1095)遭貶四川后,他人生最后十年中,唯一一次回到修水老家,并停留黃龍寺,時在崇寧元年(1102)二月初七、八兩天。當時,他已結束在四川貶謫生活,并接到朝廷委任太平(今安徽宣城)知州的旨令。為赴此任,山谷于本年正月二十三日自湖北荊州出發,冒著淅瀝的江南春雨,一路兼程,經岳陽、平江、臨湘,于二月六日到達湖北通城,初七日到達修水縣境,首先在黃龍山中拜謁方外老友靈源惟清禪師。靈源時為黃龍寺住持,特為闊別多年的老友開堂作佛事。黃庭堅十分感慨,賦詩以外,特寫下大字行楷書《云巖禪院請晦堂和尚開堂疏》長卷,《贊頌卷》正是這次佛事中留下的一件墨寶,它的最初擁有者可能即山谷表弟李仲牖或黃龍僧人惟清。

其實,《贊頌卷》是一件流傳有序的山谷書法珍品。下面,我們來梳理一下近千年間它的流傳與收藏情況。

按,今《贊頌卷》原件上不見有明以前的收藏印記,相關文獻也不見有著錄。這說明宋元時期此作尚秘藏民間,不被專業收藏家所注意。不過,有資料記載,南宋嘉熙、淳祐年間(1237~1252),廬陵曾宏父曾將其刻入《鳳墅帖》。今卷后有康熙五十六年(1717)何焯跋云:宋曾宏父刻入《鳳墅帖》,備得其妙。康熙丁酉九日何焯獲觀真跡,輒題其后。(鈐印:『何焯私印』、『屺瞻』。)

按,何焯(1661~1722),江蘇長洲人,字潤千,更字屺瞻,著名學者及藏書家,康熙間曾入南書房為編修官,人稱義門先生。

又清代曾恒德也有一跋,記載《鳳墅帖》中山谷此書甚詳:

按,《鳳墅帖》四十卷,卷帙繁富。諸刻無出其上。帖刻于廬陵,在宋度南后,皆宋人書,宏父自謂可備史傳。于涪翁法書,獨采此《偈頌》列諸第十卷,李西臺、杜祁公、曾南豐、陳了翁之后,歐陽文忠之前。賞識既深,正有以少為貴者。

曾恒德或號眉軒(跋尾鈐『眉軒』二字印),事跡不詳。他與何焯都曾親眼見過《鳳墅帖》。按,《鳳墅帖》全帖四十四卷,分前帖二十卷、續帖二十卷、附畫帖、題詠各二卷。現存的宋拓孤本為上海博物館所藏,但只殘存十二卷,前帖只剩下第十一、十五、十八共三卷。何焯及曾恒德所親見的第十卷刻有《觀音贊燒香頌》者,在十八世紀初仍存世,其后亡佚,實為憾事。現存的第十一卷內刻有《黃庭堅尺牘》十則,筆者已作整理研究,但《贊頌卷》因被列于第十卷而已不存。曾宏父因為寶愛《贊頌卷》,特將其刻于北宋名賢李建中、杜衍(978~1057)、曾鞏(1019~1083)、陳瓘(1057~1123)和歐陽修(1007~1072)之間,以突顯其珍重之意。

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

《贊頌卷》現存最早的跋為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呂澄源所作。跋為小楷書,全文如下:

山谷先生名庭堅,字魯直,分宜人。治平四年登進士,歷知太和縣。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紹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與其黨論《實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又移戎州。徽宗即位,以吏部員外郎召。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罷,主玉隆觀。先生初在河北與趙挺之有隙,挺之轉運判官陳舉承風旨,上其荊州《承天院記》,指為幸災,復除名,羈管宜州。三年。徒永州,卒年六十一。謚文節。先生與蘇軾、張耒、晁補之、秦觀齊有文名。初游潛皖山谷寺石牛洞,樂其林泉之勝,故號山谷道人云。洪熙紀元春二月之望。清流居士呂澄源(押印 『萬鳳亭』)。

按,這位自稱『清流居士』的呂澄源,生平事跡不可考。此跋文字基本摘抄自《宋史》山谷傳,但摘抄內容多有錯漏,其中如山谷里籍本為『分寧』,此誤作『分宜』;又山谷與張耒、晁補之、秦觀為『蘇門四學士』,史稱『蘇黃』齊名,未有謂山谷與蘇東坡及張、晁、秦五人『齊有文名』之說。

此跋的存在,頗可發人啟示,它至少說明《贊頌卷》在作此跋之前的三百多年中,一直藏于民間。其間除曾宏父曾經摹刻在《鳳墅帖》之外,它可能被作為秘寶私藏在最初擁有者的后代或其家族之間。中國古代,常常有由家族代代相傳,保護文物的現象。這類文物,除家族中少數尊長和賢達知情外,他人一般不被知情。這種文物在不遭受重大戰爭、天災的情況下,通常可以得到長久而較好的保護。筆者在江西老家時,曾親見冷氏家族保存的宋代『圣旨』等物,保管嚴密,輕不示人。

《贊頌卷》至晚在明代隆慶年間(1567~1572)已流出江西,先為山東殷士儋所得。崇禎年間似為長洲文徵明后人文震孟所有,并加裝裱。至清康熙年間先后歸湯右曾西厓、南陵衛雪樓,道光、同治年間歸琴川張蓉鏡,清末民初為錢塘許澄齋所有,1912年歸霍丘裴景福,后又歸上海徐小圃,現為香港黃君實先生所藏。茲據有關收藏印記、題跋并考相關文獻,整理介紹藏家及基本情況:

殷士儋(1522~1582),字文莊,一字正甫,山東歷城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因受高拱排擠,避居鄉里,于濟南望水泉之上筑通樂園,以經史自娛,人稱棠川先生,著有《金輿山房稿》。

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

今《贊頌卷》真跡第二行下空有『通樂園』、『士儋』二印,是為殷士儋收藏此卷明證。又康熙五十八年(1719)汪士钅宏所作跋中明言:

山谷此卷為明隆慶間相國殷文莊通樂園故物。文莊又名士儋,于濟南望水泉之上,作通樂園,故有《士儋通樂園二圖記》。南陵衛生雪樓,得此于少宰西厓先生家。衛詩文高古,與一時作家齊名。適來京師,出此索題,因為記之。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四月六日秋泉居士汪士钅宏(鈐印『士钅宏』)。

按,《贊頌卷》目前形式為明代裝裱的長卷,前有文震孟九字隸書題首『黃涪翁觀音贊真跡』(鈐印『文起』、『文震孟』,),又有孫克弘所繪山谷像,像上題贊詞曰:『文章性成,孝友天植。卮言之出,風云蕩譎。珠璣玉石,璀燦兀硉。嗚呼先生,千載唯一。』鈐『孫克弘印』)。緊接卷尾則有董其昌崇禎六年癸酉(1633)所作跋曰:

山谷書有《范寬釣雪圖歌》,極為奇偉,學《鶴銘》不失尺寸,幾二百余言。又有《琵琶行狂草》,學醉素。吾郡蔡太學所藏,與梁溪華氏之《書太白詩》縱橫狂怪,余于太常所呵。然山谷自謂得長沙三昧,是亦獨行天地之間者,此卷真跡可見。癸酉嘉平董其昌識(鈐印『昌』)。

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

按,文震孟(1574~1636)是明代書畫大家文徵明曾孫,文彭之孫。字文起,號湛持。天啟二年殿試第一。授撰修,官場屢經起落,嘗居家不出,用心著述,有《姑蘇名賢小記》《定蜀記》等。亦工書。其九字題首隸書,雍容大度,筆墨真率,功夫不凡。孫克弘(約1533~1611),明南直隸松江人,字允執,號雪居。禮部尚書孫承恩之子。以蔭授應天治中,官至漢陽知府。仕歸,構造園林,搜覓古玩。工畫山水、人物、仙釋、花鳥、蘭竹,名重一時。晚年喜畫墨梅,兼工書法。所繪卷首山谷圖像,神完意足,彌足珍貴。

從引首題字、題畫、董其昌跋及三者關系來看,崇禎六(1633)前后《贊頌卷》的擁有者當即長洲文氏無疑,目前的裝裱或即此時所為。

湯右曾(1656~1722),字西厓,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七年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善山水,亦工行楷,詩與朱彝尊齊名。著有《懷清堂集》。衛雪樓生平不可考。據上引汪士钅宏所作跋可知,衛雪樓得《贊頌卷》于湯右曾。今卷尾呂澄源題跋后有『湯右曾西厓記』朱文小印一方。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公元1717)何焯跋(前引)或即受湯右曾之請而作。

張蓉鏡,琴川(今江蘇常熟)人。字芙川,道光、同治年間藏書名家。其祖父張應會,字若谷,曾為蒲江知縣,藏書頗富。其父張燮(1752~1808)字子和,乾隆進士,官至刑部員外郎,承家業好藏書,與黃丕烈合稱『兩書滛』。張蓉鏡不僅能慎守父祖所藏,并且有所充實。尤其他重視書籍保護,常于珍本書內以血寫佛號,以求神靈保佑。其藏書樓名,『小瑯環福地』和『味經書屋』。(參劉兆祐著《認識古籍版刻與藏書家》一書之《血寫『南無阿彌陀佛』護書的張蓉鏡》一文,臺灣學生書店出版)今卷首題名右下角有『小瑯環福地』、『琴川張蓉鏡』二印,卷尾董其昌跋后下角有『芙川心賞』、『蓉鏡』二小璽印,曾恒德跋后也有『張蓉鏡印』、『琴川張蓉鏡鑒定真跡』二印。另有兩則題跋明言是『芙川先生』出示所作:

其一為1834年蔣因培跋云:『道光甲午中秋后三日,訪芙川仁兄先生,出觀,以識心賞,辛峰蔣因培』(鈐印『伯生』)。其二為1862年許乃釗跋云:『山谷老人是書之妙,前賢諸跋盡之,何容妄贊一辭?同治元年春正月芙川先生出示,敬識歲月,歡喜無量。錢唐許乃釗書于海陵之安心竟齋(鈐印『許乃釗』、『信臣』,見圖10)。按,蔣因培(1768~1838),江蘇常熟人,字伯生。國子監生。嘉陵初授例得山東費縣巡檢,歷汶上、齊河知縣。所至抑胥吏為非,有政聲。后以直言忤上官,遭查辦,遣戍軍臺。獲釋后歸里,杜門不出,放懷山水,寓意詩酒。有《烏目山房詩錄》。許乃釗為錢塘人,字貞恒,號信臣,又號訊臣、邃翁。道光十五年(1835)進士,累官江蘇巡撫。咸豐初會辦向榮軍務,降為光祿寺卿。有《鄉守外編輯要》《武備輯要》行世。

黃庭堅行楷書法《觀音贊+燒香頌》

《贊頌卷》在清末民初,一度歸錢塘許澄齋,著名收藏家裴景福得見后,對其寶愛有加,先于許府以一月功夫,精心摹取,以之刻入《壯陶閣帖》,最終又在1912年秋,將其收購。他所著《壯陶閣書畫錄》卷四有數則題跋詳細記載此事前后經過和對此卷書法的看法。茲照錄如下:

①涪翁此卷腴潤秀勁,得定武《蘭亭》之縝密而以《瘞鶴銘》之雄健縱宕出之。涪翁書無精于此者。宜曾宏父刻入《鳳墅帖》也。戊午(1918~引者加)九秋睫庵題前。

②唐宋書畫名跡,切勿輕于改裝,如破損太甚,必須裝潢,定覓名匠,卷內紙絹,萬勿輕棄。睫庵又記。

③此卷墨跡向為許澄齋農部所藏,余精模匝月始就。滋蕙堂刻亦從此上石,而意求蒼老,反失溫潤如玉,勁直如鐵,滑細如發之妙。《鳳墅帖》未曾寓目,不知若何神似也。睫庵此跋丁亥(1887)夏作于宣南,請心緘老人書之,刻入《壯陶閣帖》,距今30余年矣。己未(1919)正月元夜,始書卷后。老友淮安潘慰祖漢泉,號心緘子,精習南北碑,安吳后一人。

④元夜題此卷后就枕不寐,念天下紛紜,瓜分豆破,必得老子出為群龍之首,子產、張良、武侯起為相,則天下必治。一睡后,恍兮惚兮,得句云『老子孩天下,公孫母眾人』。不知何謂?似亦涪翁七律句法也。此卷初藏錢塘許氏。壬子(1912)秋,歸壯陶閣。睫庵。己未正月十六夜。

⑤古今詩人無如山谷漚心費力者,遠不如東坡大方自然,宋人已譏之。然成章之后,卻錘煉深穩,窺其意,實因與東坡同時,不得不別開一境,以求勝爾。余五十后適西域,夜臥不復有夢,偶有夢,恒得詩句。東歸途中一夕夢登殿廷,正徘徊間,東廂來一丈夫,授予古韻一冊。作蟲鳥篆多不識。告予曰:『七陽,韻之始也,陽通東,轉庚;庚通十三元,切記勿忘。』遂出行數十武,回望殿門,東書一『孩』字,西書一『哀』字。下有聯云:『皇王正朔移三統,神圣中華送七陽。』醒后了然,究不所解。謂此己酉(1909)冬事也。已載《東歸日記》,偶憶及,并書于此。睫庵。

⑥卷內香光跋稱涪翁《范寬釣雪圖歌》極奇偉,學《鶴銘》不失尺寸者,庚子秋于孔氏見之,索值七百金。后思翁題『蒼老極真,然山谷書,直波長拖,肌理粗燥,筆無腴潤婉健之妙。』余殊疑焉。一日閱《石田集》,此詩在內,不覺一噱。以香光博學精鑒、一代宗匠,尚偶迷丹碧,何況陋夫?睫庵識。

⑦山谷書雄厚不及東坡,犀利精熟不及元章,然至今日,一紙足當東坡五紙,當元章十紙。其中輕重貴賤,卻有定價。識者當自得之。睫庵。

裴景福以上七跋各有所論,頗可珍視。如謂《贊頌卷》溫潤秀勁,兼得《蘭亭序》縝密和《瘞鶴銘》雄健縱宕,認為『涪翁書無精于此者。』且具『溫潤如玉、勁直如鐵、滑細如發之妙。』又謂山谷詩風漚心費力,不如東坡自然,乃是因與東坡同時,不得已而特加錘煉,以求別開勝境。均可謂高見的評。第六則指出董其昌跋誤將范成大《范寬釣雪圖歌》認為山谷作引發的議論,也很有意義。第四則所敘國政時局亂象以及收購《贊頌卷》時間,更反映一位愛國文士的高尚情懷。

按,裴景福(1865~1937),字伯謙,號睫庵,一作目夾闇。安徽霍丘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進士。收藏金石書畫極富。編印《壯陶閣書畫錄》20卷。刻有《壯陶閣帖》元、亨、利、貞四集計36卷,《續帖》12卷,《補遺》1卷。《贊頌卷》作為裴氏珍愛的山谷名跡,不僅收刻于《壯陶閣帖》『亨集之八』,使其廣為流布。而且在卷子的各重要部位均加蓋收藏鑒定章。如卷首鈐『目夾闇寶此過明珠駿馬』;題畫鈐『伯謙寶此過明珠駿馬』、『弱冠登朝』;真跡首行壓邊鈐『壯陶閣秘笈』,卷末下角鈐『伯謙所見書畫銘心絕品』;董其昌題跋前下角鈐『伯謙精鑒』,跋后鈐『裴伯謙秘笈書畫印』、『上虞裴景福弱冠后寓吳客燕所得書畫碑帖』;卷尾何焯、汪士鋐兩跋之間鈐『脥闇寶此過明珠駿馬』、『伯謙一字脥闇』;曾恒德跋后又鈐『伯謙寶此過于明珠駿馬』、『裴伯謙審定真跡』。

從裴景福跋中還可得知,他是于1912年從農部供職的錢塘許澄齋手中購得《贊頌卷》的。不過這位許澄齋生平也不可考,卷中亦不見有收藏印記。

卷中留有印記的最后一位收藏家是徐小圃。兩方『小圃所藏』印分別鈐于真跡左下角和卷尾曾恒德題跋之后。按徐小圃是民國年間上海名醫,家富收藏。著名的《懷素小草千字文卷》就曾是他收藏。

黃庭堅《贊頌卷》這一晚年小行書妙跡,經歷900多年歷史滄桑,依然保存完好,不能不說是一件萬幸的好事。我們從以上流傳、題跋的考釋中,看到人們為保護這一圣物的虔誠和所付出的艱辛。這種對文物的呵護是一個民族文明的反映,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文化生生不息永葆青春的基礎。筆者早知山谷有《贊頌卷》之作,十數年前讀日本二玄社《黃庭堅》一書(中田勇次郎編),中見《壯陶閣帖》中拓本,賞嘆其精妙絕倫,但一直以為此作原件已不復存世。2005年底,于上海水賚佑先生處得知真跡依然存世的消息,隨后即獲觀真跡復制品,當時喜不自禁,曾賦詩一首曰:

刻帖曾驚妙筆難,也曾嘆息隔輕衫。燒香一頌誠絕構,翰墨清芬挹祖禪。星鳳誰求天外意?好風卻到楞伽山。歸來欲報靈前喜,又恐靈明自設關。

我相信,山谷老人在天之靈,一定會為《贊頌卷》這一星鳳絕構得到天意神護而會心一笑。愿人間慈悲好風直吹到楞伽神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 国产裸舞福利资源在线视频| 两根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最新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33分钟| 印度精品性hd高清| 韩国演艺圈悲惨133bd|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本精品a在线|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欧美色图校园春色| 你是我的女人中文字幕高清 | 大学生一级毛片免费看**| 两个男gay的做污污的过程| 日本免费看片在线播放| 乱子伦xxxx| 欧美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看Aⅴ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又大又硬又爽又粗又快的视频免费| 超级乱淫视频aⅴ播放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五月天婷婷综合网|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女人扒开屁股爽桶30分钟| 一级毛片短视频| 成人黄软件网18免费下载成人黄18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电影二 | 老司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97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