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936次
分類:黃庭堅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黃庭堅《砥柱銘》書法作品欣賞附釋文簡介
黃庭堅《砥柱銘卷》北宋傳世墨跡,紙本行楷,共六百余字,抄錄唐代魏征《砥柱銘》。卷上無年款,卷高32厘米,長824厘米,加上拖尾紙上歷代名家題跋,共卷長近15米。僅次于現藏于美國的18.22米草書《廉頗藺相如列傳》卷和藏于臺北故宮的10米長大行楷《明瓚詩卷后跋》,比著名的《伏波帖》(8.20米)、《諸上座帖》(7.29米)還長。
《砥柱銘》 卷作于1095年前后,遞藏有序。作品經王厚之、賈似道、項元汴等收藏,長期流傳于中國民間。20世紀上半葉從廣東流往日本,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后為臺灣藏家購得。在2010年6月3日晚舉行的保利5周年春拍會上,此卷大字行楷書《砥柱銘卷》以3.9億元落槌,加上傭金4.368億元成交,創造了中國書畫拍賣史新紀錄。
此前這件手卷因為文字內容、書法風格等方面與黃庭堅其他作品存在差異,早在乾隆時期曾經被認為是贗品,有諸多猜疑。經臺北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臺南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碩士導師傅申先生研究,最終確定為黃庭堅的真跡,而且是黃庭堅書風轉換期的真跡,他還為此卷專門書寫了一份近兩萬字的研究報告。
【釋文】維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載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軌,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時和歲阜。越二月,東巡狩至于洛邑,肆覲禮畢,玉鑾旋軫;度崤函之險,踐分陜之地;緬維列圣,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廟斯在;冕弁端委,遠契劉子;禹無閑然,玄符仲尼之嘆,皇情乃睠,載懷仰止。爰命有司勒銘茲石祝之,其詞曰:大哉伯禹!水土是職;掛冠莫顧,過門不息;讓德夔龍,推功益稷;櫛風沐雨,卑宮菲食;湯湯方割,襄陵伊始;事極名正,圖窮地里;興利除害,為綱為紀;寢廟為新,盛德必祀;傍臨砥柱,北眺龍門;茫茫舊跡,浩浩長源;勒斯銘以紀績,與山河而永存!魏公有愛君之仁,有責難之義。其智足以經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時為好學者書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見其嫵媚者也。吾友楊明叔,知經術,能詩,喜屬文,吏干公家如己事。持身清潔,不以諛言以奉于上智;亦不以驕慢以誑于下愚。可告以鄭公之事業者也。或者謂:世道極頹,吾心如砥柱。夫世道交喪,若水上之浮漚;既不可以為人之師表,又不可以為人臣之佐則。砥柱之文座傍,并得兩師焉。雖然,持砥柱之節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悅,下愚之所畏懼。明州亦安能病此而改節哉?
::阜(fù)安定;安寧;
::軫(zhěn)古代指車箱底部四周的橫木;
::崤函(xiáo hán)古代地名,崤山與函谷關的合稱。相當今河南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西漢賈誼《過秦論》稱“秦孝公據崤函之固”即此;
::桀立(jié lì)聳立;
::冕弁(miǎn biàn)冕和弁。均為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
::端委(duān wěi)古代禮服;
::皇情(huáng qíng)指皇帝的情意;
::伯禹(bó yǔ)夏禹;
::夔龍(kuí lóng)《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
::益稷(yì jì)是指禹臣伯益與后稷的并稱;
::襄陵(xiāng líng)指春秋晉國國君-——晉襄公陵墓,故叫襄陵。因現所在地為襄陵鎮,“襄陵”也常代指襄陵鎮;
::事極(shì jí)指事之究竟,出自《韓非子·解老》;
::盛德(shèng dé)品德高尚;
::砥柱(dǐ zhù)山名,位于河南省三門峽東,屹立于黃河急流之中;比喻能堅守原則、支撐危局的人或力量;
::服物(fú wù)使人誠服;
::師表(shī biǎo)表率,在道德或學問上的學習榜樣;
《砥柱銘》
黃庭堅 / 行楷
▼
【1】維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
【2】之十二載也。道被域中,威加
【3】海外;六和同軌,八荒有截;功成
【4】名定,時和歲阜。越二月,東
【5】巡狩至于洛邑,肆覲禮
【6】畢,玉鑾旋軫;度崤函之
【7】險,踐分陜之地;緬維列圣,降
【8】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
【9】禹之廟斯在;冕弁端委,
【10】遠契劉子;禹無閑然,玄符
【11】仲尼之嘆,皇情乃睠,載懷
【12】仰止。爰命有司勒銘茲石祝
【13】之,其詞曰:大哉伯禹!水
【14】土是職;掛冠莫顧,過門不
【15】息;讓德夔龍,推功益稷;
【16】櫛風沐雨,卑宮菲食;湯湯方割,
【17】極名正,圖窮地里;興利除
【18】害,為綱為紀;寢廟為新,盛
【19】德必祀;傍臨砥柱,北眺龍門;
【20】茫茫舊跡,浩浩長源;勒斯銘
【21】以紀績,與山河而永存!
【22】魏公有愛君之仁,有
【23】責難之義。其智足以
【24】經世,其德足以服物,
【25】平生欣慕焉。時為好學
【26】者書之,忘其文之工
【27】拙,我但見其嫵媚者也。吾
【28】友楊明叔,知經術,能
【29】詩,喜屬文,吏干公家
【30】如己事。持身清潔,不
【31】以諛言以奉于上智;亦不
【32】以驕慢以誑于下愚。可告
【33】以鄭公之事業者也。或者
【34】謂:世道極頹,吾心如砥柱。
【35】夫世道交喪,若水上之浮
【36】漚;既不可以為人之師表,又不
【37】可以為人臣之佐則。砥柱之文座
【38】傍,并得兩師焉。雖然,持砥
【39】柱之節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悅,
【40】下愚之所畏懼。明州亦安能病
【41】此而改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