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494次
分類:黃庭堅
黃庭堅行書陳子昂《修竹篇》作品欣賞
黃庭堅行書 陳子昂 修竹篇 書法作品欣賞 陳子昂書法 陳子昂修竹篇 黃庭堅昂修竹篇
- 支 持:
- 分 類:黃庭堅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494次
- 發 布:2023-05-07 16:18:51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黃庭堅行書陳子昂《修竹篇》作品欣賞簡介
黃庭堅行書陳子昂《修竹篇》,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黃山谷57歲時書。
黃庭堅,生于宋仁宗慶厲五年,卒于宋徽宗崇寧四年。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江西分寧人。治平進士,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郎。黃出蘇軾門下,與蘇齊名,世稱“蘇黃” ,也是一位多才多藝、出類拔萃的人物。其詩師承杜甫為江西詩派鼻祖。
其書師法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尤以行、草書見長,縱橫奇倔,豪宕瑰偉,別樹一幟,為宋“ 四大書家”之一。其論書文字頗多,散見于《山谷文集》、《論書》(后人輯錄)、《山谷題跋》諸書。
黃對于書法創作的美學規律也有許多真知妙見,論及書法創作,十分重視心與手要配合默契,所謂“必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 (《論書》)。因而,“得于手而應于心,乃輪扁不傳之妙。嘗會于此,雖歐虞褚薛政須北面耳” 《山谷題跋》。
“心能轉腕” 數語,著眼于書法創作中“心”的統帥、指揮作用。這種作用不但包括心理活動對肌肉運動的指揮,而且包括藝術構思對手的指揮。“得于手而應于心”數語,著眼于手的動作的準確性。實際上,這兩段話所指,都是書法創作中的心、手配合協調問題。
黃庭堅軼事:黃庭堅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元佑年間(1086-1093)來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稱花光和尚。仲仁酷愛梅花,每值春暖花開,他就終日坐臥花間,吟誦賞玩。曾于月夜見梅影映窗,疏影搖曳,悄然可愛,于是欣然提筆摹寫。此后,他的梅花畫技大進,將梅花枝干虬曲、疏影橫斜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墨梅畫法的始祖。黃庭堅對仲仁畫作稱嘆不已,夸他所畫梅花“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觀和蘇軾留下的詩卷給黃庭堅觀賞,并且畫梅數枝及煙外遠山相贈。蘇、秦都是黃庭堅在京城的至交摯友,但兩人均先他而逝。在長沙,黃庭堅遇到了秦觀的兒子和女婿。窮困潦倒的他們,正護送秦觀靈柩北上。黃庭堅見到兩位晚輩,竟握著他們的手失聲痛哭,隨即贈銀二十兩作辦喪事之用。此時此地,又見亡友遺作,想起官路飄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洶涌,作《花光仲仁出秦蘇詩卷思二國士不可復見開卷絕嘆因花光為我作梅數枝及畫煙外遠山追少游韻記卷末》。
黃庭堅一生,歷盡滄桑,幾經政海波瀾,從未顯位執掌大權,他不茍附進,淡泊名利,批評時政,屢遭厄境。在冤屈貶謫生涯中度生,其高風亮節為眾敬仰,豐績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