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384次
分類:顏真卿
顏真卿楷書欣賞《顏氏家廟碑》
顏真卿楷書欣賞 顏氏家廟碑 顏真卿楷書 顏真卿書法 顏真卿 顏真卿顏氏家廟碑
- 支 持:
- 分 類:顏真卿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384次
- 發 布:2023-05-28 09:33:37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顏真卿楷書欣賞《顏氏家廟碑》簡介
顏真卿楷書《顏君廟碑銘》,又名《顏家廟碑》、《顏氏家廟碑》、《顏君廟碑》等,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友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并序》,是顏真卿為其父親顏惟貞鐫立,撰文并書。鐫立于唐建中元年(780年),碑高338、1厘米,寬176厘米。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側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后有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李準重立時的跋文,原碑現藏西安碑林。
當時正是顏真卿躊躇滿志之時,書法風棱秀出、精彩紛呈,為顏真卿 晚年書法藝術的代表作,與李陽冰篆額,世稱“雙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張瑋舊藏本,中國國家博物館現藏有宋拓本。
《顏家廟碑》是“顏體”的典型之作,也是顏真卿傳世碑刻中最后的巨作,后世評價極高,千年傳拓不絕。此碑首行下刻有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時李準跋文。據跋文記,此碑經唐室離亂,倒臥于郊野塵土之中,至北宋太平興國七年李延襲發現后,才移入府城孔廟內。據《校碑隨筆》等書記載,碑文第三行“祠堂”之“祠”字鉤筆,惟宋拓本完好,明時已鑿粗。如“李陽冰篆額”之“陽”字第三撇未損,“冰”字完好,“額”字右“頁” 直筆未損,則是宋拓“祠”字完好本中的上品。此碑至今雖然完好,然由于歷來傳拓過多,字口漸變,風神已差。
【1】顏
【2】氏
【3】家
【4】廟
【5】之
【6】碑
【7】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友柱國贈秘書
【8】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碑銘
【9】并序;{李準跋文}顏真卿之隸書,李陽冰之古篆,二俱奇絕也,好古之士如珠璧。自唐室罹亂,其碑倒于郊野塵土之內,更慮年深為牧童樵毀壞,且夫物不終否能者即興有。都院孔目官李延襲者,真好古博雅君子也,特上告
【10】知府、郎中,移載入于府城。立于先圣文宣王廟庶,其永示多人流傳千古,乃命南岳夢英大師,秉筆書記。時太平興國七年八月廿九日移。朝散大夫、行殿中侍御史、通判、水興車府事師頏;朝散大夫、行尚書考功員外郎、權知永興軍府事、柱國李準重立。
【11】第七子光祿大夫、行吏部尚書、充禮儀
【12】使、上柱國、魯郡開國公真卿撰并書;
【13】集賢學士李陽冰篆額;昔孔悝有夷
【14】鼎之銘,陸機有祠堂之頌,皆所以發揮
【15】祖德,敷演家聲。故君子之觀其銘也,既
【16】美其所稱,又美其所為。無而稱之是誣
【17】也;有而不述豈仁乎?論而撰之,敢不祗
【18】懼!君諱惟貞,字叔堅。其先出于顓頊之
【19】孫祝融。融孫安為曹姓,其裔邾武公,名
【20】夷甫,字顏。子友,別封郳,為小邾子,遂以
【21】顏為氏,多仕魯為卿大夫。孔門達者七
【22】十二人,顏氏有八。戰國有率、燭,秦有芝、
【23】貞,漢有異、肆、安、樂。其后喪亂,譜牒淪亡。
【24】魏有斐、盛。盛字叔臺,青、徐二州刺史、關
【25】內侯,始自魯居于瑯琊臨沂孝悌里。生
【26】廣陵太守、給事中、葛繹貞子諱欽,字公
【27】若,精《韓詩》、《禮》、《易》、《尚書》,學者宗之。生汝陰
【28】太守、護軍、襲葛繹子諱默,字靜伯。生晉
【29】侍中、右光祿大夫、西平靖侯諱含,字弘
【30】都。隨元帝過江,已下七葉,葬在上元幕
【31】府山西。生侍中、光祿勛、西平定侯諱髦,
【32】字君道,事具《孝行傳》。生州西曹騎都尉、
【33】西平侯諱綝,字文和。生宣成太守、御史
【34】中丞諱靖之,字茂宗。生巴陵太守、度支
【35】校尉諱騰之,字宏道,善草隸書,有風格。
【36】梁武帝《草書評》云:“顏騰之、賀道力并便
【37】尺牘,少行于代。”生輔國江夏王參軍諱
【38】炳之,字叔豹,以能書稱。生齊持書御史
【39】兼中丞諱見遠,字見遠。和帝被弒,一慟
【40】而絕,梁武深恨之,事見《梁》、《周》、《北齊書》。生
【41】梁鎮西記室參軍諱協,字子和,感家門
【42】事,義不求聞達,元帝著《懷舊詩》以傷之。
【43】撰《晉仙傳》五篇、《日月災異圖》兩卷,《文集》
【44】廿卷,見《梁書》。生北齊給事、黃門侍郎、待
【45】詔文林館、平原太守、隋東宮學士諱之
【46】推,字介,著《家訓》廿篇、《冤魂志》三卷、《證俗
【47】{圖片暫缺:}字音》五卷,《文集》卅卷,事具本傳。黃門兄
【48】之儀,周御正、御史、中大夫、麟趾學士。隋
【49】文輔政,不署矯詔,索璽,又拒之,出為集
【50】州刺史、新野公。后朝朔望,引至御榻曰:
【51】“見危授命,臨大節而不可奪,古人所重,
【52】何以加卿?”事具《周書》。弟之善,隋葉令,子
【53】孫見于后。黃門生皇秦王記室
【54】諱思魯,愍楚、游秦。小記室字孔歸,君之
【55】曾祖也。隋司經校書、東宮學士,率子弟
【56】奉迎義旗于長春宮,招瓜州,拜儀同。博
【57】學善屬文,自為父集序。《國史》稱溫大雅
【58】在隋,與思魯同事東宮,彥博與愍楚同
【59】直內史省,彥將與游秦,同典校祕閣。二
【60】家兄弟,各為一時人物之選。少時學業,
【61】顏氏為優,其后職位,溫氏為盛。《溫氏譜》
【62】亦載焉。生勤禮,字敬,君之祖也。幼而朗
【63】悟,識量弘遠,工于篆籀,尤精詁訓。解褐
【64】校書郎,與兩兄弟師古、相時同時為弘文、
【65】崇賢學士,弟育德又于司經校定經史,
【66】當代榮之。太宗嘗令師古贊崇賢學
【67】士,以兄弟,特命蕭鈞贊之曰:“依仁服義,
【68】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終日。業彰素
【69】里,行成蘭室。鶴籥馳稱,龍樓委質。”著作
【70】郎、修國史、夔府長史,贈虢州刺史。生昭
【71】{圖片暫缺:}甫,敬仲、殆庶、無恤、少連、務滋、辟強。昭甫字周卿,君之父也。幼而穎悟,尤明詁訓,工篆籀草隸書,與內弟殷仲容齊名,
【72】而勁利過之,特為伯父師古所賞重,每
【73】{圖片暫缺:}有所注述,必令參定。嘗得古鼎廿余字,舉朝莫識,盡能讀之。高宗侍讀、曹
【74】王屬,贈華州刺史。真卿表謝,
【75】肅宗批答:“卿之乃祖,當為碩儒,既高倚
【76】相之能,遂有臧孫之后。不墜其業,在卿
【77】之門。”生我伯父諱元孫泉君。伯父聰穎
【78】絕倫,尤工文翰。舉進士,考功郎劉奇特
【79】標榜之,由是名動海內......
【80】太平興國七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李延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