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274次
分類:懷素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天下第一小草——懷素《千金帖》長卷簡介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然而他的傳世作品《草書千字文》(即小草千字文)在千百年來卻是爭論不休。
特別是清代學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歷下筆譚》中記敘:“醉僧所傳大、小千文,亦是偽物。” 最大的原因是懷素的絹本《小草千文》與《大草千文》在筆性上完全不同,成為了藝術界的一大謎團。
然而,近日被學者黃錦祥發現的懷素《小草千字文》真跡就別開生面,不僅在筆法上與懷素一致,且頗有“二王”之風,用筆瘦勁挺拔,通篇古樸恢弘卻又神采飛揚,充分地體現了懷素草書的藝術特點,揮灑自如之勢令觀者無不稱絕!在唐朝,草書名冠三甲的只有懷素、張旭和孫過庭,他們的傳世作品非常稀少,比起拍賣的宋代學者曾鞏《局事帖》墨跡更為珍貴!
懷素《小草千字文》原大高清宣紙復制,尺寸:288.49*27.99cm
寫《小草千字文》時懷素已年過六旬,是其署款最晚的作品。通過此作可以看出其書風變化極為明顯,也許是因為年齡、性格等原因,亦或是是晚年精神境界的升華蛻變,此書一反懷素以往那種疾風驟雨般的書風,可以說不激不厲,不顛不狂,用筆委婉圓潤、細膩周到,不做乖張之舉,氣息蒼勁古雅、靜穆安詳,草法和連寫技巧高妙絕倫,已達爐火純青之境界,不難看出懷素的基本功何等扎實,常人難以企及。
從此卷的線條的形意上看,懷素在運筆時,更多地發揮了肘的作用,心情相當的舒坦平和,這種運用的方式的最大好處在于:
一方面能更好地發揮筆鋒的作用,使筆鋒不倒,不彎曲過甚,使墨下注,加強筆鋒的力度;
另一方面使筆勢直起直落,這樣所謂的藏鋒與露鋒就不再需要予以有意識的關注,下筆自然飽滿圓熟,提筆使轉也比較自如隨意,在運筆的過程中始終將平面運動和深度運動(提按)靠肘貫串在一起,從而使大部分的行筆的形態往往處于直與非直之間,即增強了筆畫深度的暗示性,同時,又使諸多的線條表現出種種類似于古藤的意象,尤其到墨稍稍有點枯時,這種意象更為精彩動人,增強了筆墨的內含。這在一般的草書中很難看到的。也是懷素對書法所做的新貢獻。
五千年來,此等人物屈指可數,也就是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孫過庭、顏真卿、張旭、懷素、柳公權、米芾、趙孟頫等寥寥十數人。其中,懷素又以“筆鋒多變”的個性在書法史上卓然獨樹一幟。
懷素年幼聰慧、精通詩文。他經常研究書法文學,在快速疾書《大草千字文》時,不會把“天地玄黃”中的“天地”二字連在一起寫,是因為他清楚天與地從來是分開的;那怕到了慢下來書寫《小草千字文》的時候,他同樣把“天地”二字分開來寫,這樣也完全符合大自然的天文現象,這一點不得不佩服懷素的驚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