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786次
分類:米芾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米芾高清書法120幅!簡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米芾書法,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他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又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而如此妙境,則在米芾手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臨沂使君帖》縱31.4厘米,橫25.1厘米
釋文:芾頓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納,陰郁,為況 如何?芾頓首。臨沂使君麾下。
《伯允帖》縱27.8厘米,橫39.8厘米
釋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頓首啟。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難卻爾。區區思仰不盡言。同官行。奉數字。草草。芾頓首。伯充臺坐。
《清和帖》縱28.3厘米,橫38.5厘米
釋文:芾啟。久違傾仰, 夏序清和, 起居何如?衰年趨 召,不得久留,伏惟 珍愛。米一斛,將微 意,輕鮮悚仄。馀惟 加愛、加愛。芾頓首。竇先生侍右。
《彥和帖》縱30.1厘米,橫42.6厘米
釋文:芾頓首啟。經宿。尊候沖勝。山試納文府。且看芭山。暫給一視其背。即定交也。少頃。勿復言。芾頓首。彥和國士。本欲來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值雨帖》縱25.6厘米,橫38.6厘米
釋文:芾頓首。早拜見。值雨。草草。不知軸議何者為如法。可換更告批及。今且馳納。芾皇(惶)恐頓首。伯充防御臺坐。庭下石如何去里。去住不過數日也。
《竹前槐后帖》縱29.5厘米,橫31.5厘米
釋文:芾非才當劇,咫尺音敬缺然,比想慶侍,為道增勝,小詩因以奉寄。希聲吾英友。芾上。竹前槐后午陰繁,壺領華胥屢往還。雅興欲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閑。
《篋中帖》縱28.4厘米,橫39.5厘米
釋文:芾篋中懷素帖如何。乃長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見。便驚云。自李歸黃氏者也。芾購于任道家。一年揚州送酒百馀尊。其他不論。帖公亦嘗見也。如許。即并馳上。研山明日歸也。更乞一言。芾頓首再拜。景文隰公閣下。
《盛制帖》縱27.4厘米,橫32.4厘米
釋文:盛制珍藏,榮感。日夕為相識拉出,遂未得前見。寒光之作,固所愿也。一兩日面納次。黻頓首。天啟親。
《長至帖》縱33.3厘米,橫42厘米
釋文:芾頓首再拜。長至,伏愿制置發運左司學士,主公議于清朝,振斯文于來世,彌縫大業,繼古名臣。芾不勝瞻頌之至。芾頓首再拜。
《論草書帖》縱24.7厘米,橫37厘米
釋文: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張顛(癲)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辯光尤可憎惡也。
《向亂帖》 縱27.3厘米,橫30.3厘米
釋文:向亂道在陳十七處,可取租及米,寒光旦夕以惡詩奉承。花卉想已盛矣。修中計已到官。黻頓首。
《丹陽帖》縱23.5厘米,橫22.8厘米
釋文:丹陽米甚貴。請一航載米百斛來,換玉筆架,如何早一報,恐他人先。芾頓首。
《惠柑帖》縱22.7厘米,橫33.2厘米
釋文:芾皇恐。蒙惠柑,珍感、珍感。長茂者適用水煮起,甜甚。幸便試之。余卜面謝,不具。芾頓首。司諫臺坐。
《晉紙帖》縱23.7厘米,橫39.1厘米
釋文:此晉紙式也,可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腹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來失第三兒,遂獨出入不得,孤懷寥落,頓衰颯,氣血非昔。大兒三十歲,治家能干,且慰目前。書畫自怡外,無所慕。芾頓首。二曾常見之,甚安。
《戲成詩帖》縱23.9厘米,橫34.6厘米
釋文:戲成呈司諫臺坐,芾。我思岳麓抱黃閣,飛泉元在半天落。石鯨吐水出湔—里,赤目霧起陰紛薄。我曾坐石浸足眠,時項抵水洗背肩。客時效我病欲死,—夜轉筋著艾燃。關漼。如今病渴擁爐坐,安得縮卻三十年。嗚呼!安得縮卻三十年,重往坐石浸足眠。
《紫金研帖》縱28.2厘米,橫39.7厘米
釋文:蘇子瞻攜吾紫金研去,囑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斂。傳世之物,豈可與清凈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焚香帖》 縱25.2厘米,橫25.2厘米
釋文:雨三日未解,海岱只尺不能到,焚香而已。日短不能晝眠,又人少往還,惘惘!足下比何所樂?
《法華臺詩帖》縱29.8厘米,橫42厘米
釋文:法華臺。塊圠有同色,雪深云未開。終南晴夜月,仿佛似登臺。
《河事帖》 縱29.4厘米,橫33.8厘米
釋文:聞張都大宣德,權提 舉榆柳局在杞者。儻蒙明公薦此職,為成此河事 致薄效何如。芾再拜。南京以上曲多未嘗淺,又以明曲則水逶迤。又自來南京以上方有水頭,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則無水頭。此理是否。
《砂步詩帖》,行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淡墨秋山詩帖》29.1X31.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淡墨秋山畫遠天,暮霞還照紫添煙。故人好在重攜手,不到平山謾五年。
《烝徒帖》 縱29.9厘米,橫31.6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芾烝徒如禁旅嚴肅,過州郡,兩人并行。寂無聲,功皆省三日先了。蒙張都大、鮑提倉、呂提舉、 壕寨左藏,皆以為諸邑第 一功夫。想聞 左右,若得此十二萬夫自將,可勒賀蘭。不妄、不妄。芾皇恐。
《知府帖》紙本 行書 縱29.8厘米 橫49.6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黻頓首再拜。后進邂逅長者于此,數廁坐末,款聞議論,下情慰忭慰忭。屬以登舟,即逕出關,以避交游出餞,遂末遑只造舟次。其為瞻慕,曷勝下情?謹附便奉啟,不宣。黻頓首再拜。知府大夫丈棨下。
《賀鑄帖》 縱23.4厘米,橫36.8厘米
釋文:芾再啟。賀鑄能道行樂慰人意。玉筆格十襲收秘,何如兩足其好。人生幾何,各閼 其欲。即有意,一介的可 委者。同去人付子敬 二帖來授,玉格卻付 一軸去,足示俗目。賀 見此中本乃云公所收 紙黑,顯偽者。此理如何, 一決無惑。芾再拜。
《韓馬帖》 紙本,縱33.3厘米,橫33.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芾頓首啟:前日幸披晤。即日起居沖勝。韓馬預借三五日,節中數貴游宴集處使之賞玩如何?忝親契敢爾。過節面納也。謹奉啟,不宣。芾皇恐。寺丞仁親閣下。
《蘇太簡參政帖》行書19.6厘米*6.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蘇太簡參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后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學士院印。芾記。
米芾《穰侯出關詩帖》
行書;縱29.4厘米 橫26.4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1051一1107),初名黻,41歲后改作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遷襄陽,定居潤州(今鎮江)。徽宗時為書畫學博士,后任禮部員外郎。
【米芾書法全集】 釋文:芾啟 久違 傾仰 夏序清和 起居何如 衰年趨(趨)召 不得久留 伏惟珍愛 米—斛 將微意 輕尠(鮮)悚仄 馀惟加愛加愛 米芾 珊瑚帖 釋文:蘇子瞻攜吾紫金研去 囑其子入棺 吾今得之 不以斂 傳世之物 豈可與清凈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釋文:芾烝徒如禁旅嚴肅 過州郡 兩人并行 寂無聲 功皆省三日先了 釋文:丹陽米甚貴 請一航載米百斛來 換玉筆架 如何 早一報 恐他人先 芾頓首 釋文:芾頓首再啟 芾逃暑□山 幸茲安適 人生幻法中 □□為虐而熱而惱 諺以貴□所同者熱耳 訝摯在清□之中 南山之陰 經暑衿□一熱惱中而獲逃此 非幸□□ 秋可去此 遂吐車茵 芾頓首再啟 . 釋文:敬聞命 此石亦不惡 業鏡在臺州耳 芾頓首 伯充臺坐 彥臣如何
釋文:聞張都大宣德權提舉榆柳局在杞(耜)者 倘蒙明公薦此職 為成此河事致薄效 何如 芾再拜 南京以上 曲多未嘗淺 又以明曲 則水逶迤 又 自來南京以上方有水頭 以曲折乃能到 向下則無水頭 此理是否 釋文:新得紫金右軍鄉石 力疾書數日也 吾不來 果不復來用此石矣 元章 釋文:芾頓首再啟 弊邑幸歲豐無事 足以養拙茍祿 無足為者 然明公初當軸 當措生民于仁壽 縣令承流宣化 惟日拭目傾聽 徐與含靈共陶至化而已 芾頓首再啟 釋文:芾頓首 早拜見 值雨 草草 不知軸議何者為如法 可換更告批及 今且馳納 芾皇(惶)恐頓首 伯充防御臺坐 庭下石如何去里 去住不過數日也
釋文:百五十千與宗正爭取蘇氏王略 右軍 帖 獲之 梁唐御府跋記完備 黃秘閣知之 可問也 人生貴適意 吾友覷一玉格 十五年不入手 一旦光照宇宙 巍峨至前 去一百碎故紙 知他真偽 且各足所好而已 幸圖之 米君若一旦先朝露 吾兒吝 萬金不肯出 芾頓首 釋文:芾再啟 賀鑄能道行樂 慰人意 玉筆格十襲收秘 何如兩足其好 人生幾何 各閼其欲 即有意 一介的可委者 同去人付子敬二帖 來授玉格 卻付一軸去 足示俗目 賀見此中本 乃云 公所收紙黑 顯偽者 此理如何 一決無惑 芾再拜 米芾〈褚摹蘭亭跋贊〉釋文:右米姓秘玩 天下法書第一 唐太宗既獲此書 使馮承素 韓道政 趙模 諸葛貞之流模賜王公 褚遂良時為起居郎 蓋檢校而已 此軸在蘇氏命為褚模 觀意易改誤數字 真是褚筆 落筆直書 馀皆雙勾 清潤有秀氣 轉折芒鍔備盡 與真無異 非知書者所不能到 世俗所收或肥或瘦 乃是工人所作 正以此本為定 熠熠客星 豈晉所得 卷器泉石 流腴翰墨 戲著談標 書存馬式 郁郁昭陵 玉椀已出戎溫無類 誰寶真物 水月何殊 志專乃一 繡繅金鐍 猗歟元章 守之勿失 元佑戊辰獲此書 崇寧壬午六月 大江濟川亭 舟對紫金避暑手裝 米芾 釋文:司諫臺坐 芾我思岳麓抱黃閣 飛泉元在半天落 石鯨吐水(點去)出湔一里 赤日霧起陰紛薄 我曾坐石浸足眠 時項抵水洗背肩 客時效我病欲死 一夜轉筋著艾燃 (下注:關漼)如今病渴擁爐坐 安得縮卻三十年 嗚呼 安得縮卻三十年 重往坐石浸足眠
釋文:五月四日 芾啟 蒙書為尉(通慰) 審道味清適 漣 陋邦也 林君必能言之 他至此見 未有所止 蹄涔不能容吞舟 閩氏泛海 客游甚眾 求門館者常十輩 寺院下滿 林亦在寺也 萊去海出陸有十程 已貽書應求 倘能具事 力至海乃可 此一舟至海三日爾 御寇所居 國不足 豈賢者欲去之兆乎 呵呵 甘貧樂淡 乃士常事 一動未可知 宜審決去就也 便中奉狀 芾頓首
釋文:芾頓首啟 經宿 尊候沖勝 山試納文府 且看芭山 暫給一視其背 即定交也 少頃 勿復言 芾頓首彥和國士 本欲來日送 月明 遂今夕送耳 釋文:中秋登海岱樓作 目窮淮海兩如銀 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 米芾 吳江舟中詩帖 釋文:芾篋中懷素帖 如何 乃長安李氏之物 王起部薛道祖一見 便驚云 自李歸黃氏者也 芾購于任道家一年 揚州送酒百余尊 其它不論 帖公亦嘗見也 如許 即并馳上 研山明日歸也 更乞一言 芾頓首再拜 景文隰公閣下 釋文:此晉紙式也 可為之 越竹千杵裁出 陶竹乃復不可杵 只如此者乃佳耳 老來失第三兒 遂獨出入不得 孤懷寥落 頓衰颼 氣血非昔 大兒三十歲 治家能干 且慰目前 書畫自怡 外無所慕 二曾常見之甚安 芾頓首 釋文:蒙面諭浙干 具如后 恐公忙托鼎承 長洲縣西寺前僧正寶月大師 收翟院深山水兩幀 第二幀上 一秀才跨馬 元要五千賣 只著三千 后來寶月五千買了 如肯輟 元直上增數千買取 蘇州州衙前西南上 是晉公繪像恩澤 丁承務家秀才 丞相孫 新自京師出來 有草書一紙 黃紙玉軸 間道有數小真字注 不識 草字末有來戲 二字 向要十五千 只著他十千 遂不成 今知在 如十五千肯 告買取 更增三二千不妨 釋文:李太師收晉賢十四帖 武帝 王戎書若篆籀 謝安格在子敬上 真宜批帖尾也
董其昌釋文:增城嗜書 又好米南宮書 余在長安得蜀素摹本 嘗與增城言 米書無第二 但恨真跡不可得耳 凡二十余年 竟為增城有 亦是聚于所好 今方置棐幾 日夕臨池 米公且有衛夫人之泣 余亦不勝其妒也 董其昌題 釋文:研山銘五色水浮昆侖潭在頂出黑云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 米芾 苕溪詩卷 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襄陽漫仕黻。松竹留因夏,溪山去為秋。久賡白雪詠,更度采菱謳。縷會(此字誤書旁注卜乃點去符號)玉鱸堆案,團金橘滿洲。水宮無限景,載與謝公游。半歲依修竹,三時看好花。懶傾惠泉酒,點盡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嘩。朝來還蠹簡,便起故巢嗟。余居半歲,諸公載酒不輟。而余以疾,每約置膳清話而已,復借書劉、李,周三姓。好懶難辭友,知窮豈念通。貧非理生拙,病覺養心功。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厭鴻。秋帆尋賀老,載酒過江東。仕倦成流落,游頻慣轉蓬。熱來隨意住,涼至逐緣東。入境親疏集,他鄉彼此同。暖衣兼食飽,但覺愧梁鴻。旅食緣交駐,浮家為興來。句留荊水話,襟向卞峰開。過剡如尋戴,游梁定賦枚。漁歌堪畫處,又有魯公陪。密友從春拆,紅薇過夏榮。團枝殊自得,顧我若含情。漫有蘭隨色,寧無石對聲。卻憐皎皎月,依舊滿舡行。元佑戊辰八月八日作。
米芾,北宋書畫家,因放任不羈,舉止癲狂,又稱“米癲”。 故事一:裝癲索硯 米芾為人癡癲,在皇帝面前也不掩飾。有一次,徽宗和蔡京討論書法,召米芾進宮書寫一張大屏,并指御案上的硯可以使用。米芾看中了這方寶硯,寫完之后,捧著硯跪在皇帝面前,說這方硯經他污染后,不能再給皇帝使用了,要求把硯賜給他。徽宗答應了他的請求。米芾高興地抱著硯,手足舞蹈地跳了起來,然后跑出宮中,弄得滿身是墨。徽宗對蔡京說:“癲名不虛傳也。”
古今愛石的人不少,但像米芾那樣,見了喜歡的奇石,便恭禮膜拜的人,大概也只有米芾一人。 傳說,米芾有一天,在兩個家人的陪同下,到郊外游玩,正在行走之間,米芾發現路旁有一塊奇形怪狀的大石,頓時欣喜若狂,立刻下馬,整理衣冠,伏首大拜,并口中念念有詞, “石兄,受我一拜,受我一拜。”此事后被傳為佳話,婦孺皆知。
米芾的書畫水平很高,尤其臨摹功夫很深,我們現今看到的“二王”的一些作品,都不是“真跡”,而是米芾的仿制品。 傳說,有一次,一個書畫商人拿著一幅唐人的真跡,扣開了米芾的大門,有意要賣給米芾。價錢有點高。米芾說,你先放這里,五天后你再來,我若要,你把錢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畫拿走。米芾說完,商人走了。到了第七天,商人來了。米芾說,畫我看了,不錯,價錢太高,你又不讓價,就請你把畫拿走吧,說著把畫打開,并說,你看好,是不是這張畫。商人客氣地答道:沒錯,是是是。商人把畫拿走了。第二天,商人拿著畫又來了, 一見面米芾就笑著說,我知道你今天準來,有朋友請我,我都沒去,在這兒等你。商人心里馬上明白了,說:是我眼拙,把您的臨本拿走了,今天特來奉還。米芾大笑道:你不來找我,我也一定會去找你,你拿走了臨本,我心里特別高興,有一種說不出的愉快,好了,原本你拿走,臨本還給我。商人取起原本真跡,臨本還給米芾。米芾拿此事在朋友中敘說,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