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801次
分類:名家書法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書法欣賞簡介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
古人做官大多都懷著濟世的愿望和理想,即使是抱著光耀門庭的信念,也是以做清正廉潔的好官、高官為榮耀。而治理天下,造福黎民百姓,則是他們的政治理想。唐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也不例外。
孫過庭少年時也胸懷濟世安民之志,寒窗苦讀,廣學博覽。熱愛翰墨,筆耕墨舞,用功不輟,如他自己所言:“余志學之年,留心翰墨,昧鐘張之馀烈,挹羲獻之前規,極慮專精,時逾二紀。有乖入木之術,無間臨池之志。”
遺憾的是,孫過庭因為出身寒微,到了四十歲,才做了“率府錄事參軍”這樣一個小官,就是這個官他也沒有做多長時間,就因為操守高潔,遭人讒議丟了官。
辭官歸家后,孫過庭并沒有憤世嫉俗、消極度日,而是抱病潛心研究書法,撰寫書論,可惜天不假年,還沒有等到完稿,就因為貧病交困,暴卒于洛陽植業里的客舍。
孫過庭青少年時期就開始用心研習書法,主要鉆研鐘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四位大家。因為唐代拓書技術還不太成熟與普遍,珍貴的名家筆跡也沒有廣泛流傳,所以孫過庭少年時期也只能學一些散落在民間的古代名家書作。
沈尹默論述二王筆法,曾說:“好在陳隋以來,號稱傳授王氏筆法的諸名家遺留下來的手跡未經摹拓者尚可看見,通過他們從王跡認真學得的筆法,就有竅門可找。不可株守一家,應該從各人用筆處,比較來看,求其同者,存其異者,這樣一來,對于王氏筆法,就有了幾分體會了。”從孫過庭的墨跡里,無論是從技術層面上還是從氣息、韻致上,都可以窺到二王筆法的奧妙。
年近四十歲的時候,孫過庭參加殿試,得到了官位。然而因為本性耿直,他無法在官場平步青云,反而被讒言所困,丟掉了官職,但孫過庭仍想有所作為。
當初被選為錄事一職,是因為他書法優秀。那么,此時無官一身輕的他,唯一可以登高一鳴的機會就是靠自己的書法特長。幸而他不僅書藝甚好,直追王羲之,而且頗有思想,因此才有《書譜》的出現。
在孫過庭《書譜》和《草書千字文》里對王羲之的筆法,有著精準的傳承,如果把王羲之的《二謝帖》《得示帖》《頻有哀禍帖》等帖和《書譜》《草書千字文》墨跡對照一下,就可以體悟其中的妙處,看出其中堂奧。
像用筆的使轉、筋節,書寫的節奏感等等,可以說豐富而微妙。孫過庭曾說:“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人書俱老的境界最是難得,遺憾孫過庭盛年而卒,倘若天假以年,孫過庭在書法和書法理論上應該會有更卓越的成就。
雖然孫過庭的一生相對來說比較短暫,但他所留給世人的《書譜》墨跡,這一篇近四千字的毛筆手跡文章,在中國書法史上綻放異彩,足以奠定他杰出書法理論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