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760次
分類:名家書法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鐘繇小楷《薦季直表》欣賞簡介
《薦季直表》鐘繇七十歲書于魏黃初二年(221)。此表內容為推薦舊臣關內侯季直的表奏。原墨跡本傳于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時為一英兵所劫。后輾轉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竊去埋入地下,挖出時已腐爛。明代刻入《真賞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諸篇之首。
此帖或為唐人根據原本所摹,或為偽托,但應屬“偽好物”。由于它具有鐘書的基本特征和很高的藝術價值,故得到書界的重視和高度評價。如陸行直說:“繇《薦季直表》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態。”王世貞認為,在此帖顯世之后,“天下之學鐘者,不再知有《淳化閣》”(指《淳化閣》所載鐘繇諸刻帖)。此帖筆畫、結字都極其自然,章法錯落。梁武帝等所說“云鶴游天”,“群鴻戲海”以及“行間茂密”等于此帖表現最為鮮明。鐘繇所創造的“鐘體”,同王羲之的“王體”是我國書法史上兩個歷久不衰的藝術典型,影響極其深遠。
翻墨本
鍾繇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兼工,其書法古樸、典雅,字體大小相間,整體布局嚴謹、縝密。張懷瓘《書斷》說:“元常真書絕世,乃過于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余。秦、漢以來,一人而已。”他寫得最好的是楷書,《宣和書譜》評價說:“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鍾繇所處的時期,正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演變并接近完成的時期。在完成漢字的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鍾繇繼往開來,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他能適應時代潮流,善于學習民間出現的新書體;另一方面他勤奮學習,善于思考與鉆研。
據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說:蔡邕受于神人,而傳與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鍾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
由此可見,鍾繇是蔡邕書法的第二代傳人。其實,鍾繇的書法藝術之所以取得巨大藝術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學。據宋代陳思《書苑菁華》記載,鍾繇少年時就跟隨劉勝學習了三年的書法,后來又學習曹喜、劉德升等人的書法。因此,鍾繇與任何有成就的學者一樣,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學習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