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525次
分類:名家書法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陳邦彥《錄漁洋詩話軸》海昌遺墨賞析簡介
陳邦彥 錄漁洋詩話軸
紙本 縱八五釐米 橫四九釐米
陳邦彥簡介
陳邦彥(一六七八—一七五二),字世南,號春暉、匏廬,晚號春暉老人。室名“春暉堂”。海寧鹽官人。陳元龍侄。康熙四十二年(一七〇三)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入值南書房。後升侍學士,曾官禮部侍郎。善書法,尤工小楷,行草出入二王而得董其昌神髓。即顏、歐、虞、褚及宋四家,無不研究。在侍直內廷時,常奉命校讀御製碑版文,並奉敕繕寫。《康熙字典》御製序,《御製圓明園十景詩》,都出自他手筆。書法名聲遠播,“咸以得他尺幅作為傳家之寶”。著有《墨莊小稿》、《春駒小譜》、《春暉堂集》,輯有《全唐文》、《宋詩補遺》,康熙四十六年奉敕編《佩文齋歷代題畫詩類例》一百二十卷。
釋文:郃陽王又華才最高。初爲詩,趨古淡,後變而之雄放。自潛江令入爲給事中,乃斂才。就法七言、古五、今體,多可傳。《游太華羅浮詩》尤為警策。五言如:“月明飛夜鵠,江靜抱嘉魚。風煙盤赤壁,波浪下黃牛。”此句亦古人所少。坡詩“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非但風韻之妙,蓋河豚食蒿蘆則肥。亦如梅聖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無一字汎設也。余撰《語溪考》,頗搜奇秘。如李清照二長句,得之陳士業《寒夜錄》,此從來所未習見者。近又從《石門文字禪》得洪覺範二長句,亦前所未睹。若唐蔡京五言近在耳目之前,而反遺之。殊自笑其踈也。內兄張蕭亭家有湄園擅邱壑之趣,今蕪矣。常有詩云:“桃花乍放柳初生,葉底春禽送好聲。人在西園山翠裡,斜風細雨度清明。”余刻其詩四卷。
款識:陳邦彥。
鈐印:陳邦彥印(白)、世南(朱)、敬餘(白)。
補充閱讀
海寧在清代隸屬杭州府,與松江間隔嘉興府,亦算近鄰。康熙時期董其昌書法在松江地區廣為傳播,對海寧的書家影響頗大。查昇和"海寧三陳"(陳奕禧、陳元龍、陳邦彥)都是以董書為主要范本成長起來的。查昇因寫得一手好的書法,被選入南書房,從事繕寫工作,他的書法沒有走"兼撮眾法、取人之長"自成一家的路,而是"一本于董",對其內在結構、行筆安排均精心研究,與董的"靈秀亦相似",被列入"得董神韻"的范疇。屢屢得到康熙的贊賞,不僅僅是因為他寫得一手好董字,重要的是他迎合了康熙所倡導和喜愛的董其昌書勢。
"海寧三陳"在書風和學承方面均有很強的一致性,故而并稱。其中陳奕禧最為著名,他最初宗法晉人,功夫深厚,奕奕有雅致,書卷氣息很濃。后參學董氏,疏朗寬綽,靈秀沉穩,字形和間距都屬董書體格。他晚年書法有所超脫,流動變化,富有妙境。陳元龍的書法縱逸灑脫,也不失董書遺意。康熙"素知"陳元龍工楷法而特別嘉獎,并"以御書闕里碑文示之"。三陳之中,推陳邦彥最溺愛董其昌書法,他日有所臨,達到酷似程度,據《書林紀事》記載,他曾臨董書"至千萬本,人往往取其書,截去某人臨數字,即以為充香光書,售得善價,收藏家多不能辯"。這一記載,不僅說明"酷似"已到了亂真的地步,也說明他得到這一"亂真"成果的艱辛,對此康熙也深深為之敬佩。
康熙視董書為圭皋,社會以康熙定一尊,可以認為這一時期是視董書為楷模的輝煌時刻。然而歷史的盛衰規律和社會文化的更替現象,使占據康熙六十年的董書,在經歷了雍正過度階段以后,這一時尚逐漸被新的書風所代替,這就是后人所謂"香光告退,子昂代起"。
陳邦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