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660次
分類:名家書法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王世鏜《章草稿訣歌》書法作品欣賞簡介
于右任1932年成立了“中華草書社”,廣泛征求歷代名家墨跡以及漢晉以來的簡策磚石碑銘,并且留意羅致對草書研究有專長的人才,立志首創一套“標準草書”出來。
此時,于右任結識了草書圣手王世鏜,并在書法界留下了一段佳話。
漢南布衣王世鏜(1868─1933)字魯生,號積鐵子,祖籍天津。戊戌變法時王與譚嗣同等人過從甚密,變法失敗后隱居陜南山中。王世鏜一生酷嗜書藝,隱居陜南期間遍游石門劍閣等地,親睹東漢摩崖石刻,手摹心研,30余年來墨跡疊滿居室猶自揮毫不輟。王氏對章草今草有獨到的研究,他以皇象索靖為宗,參考兩漢簡策磚石,為了糾正前人之失并盡抒獨具之匠心,撰寫了《增改草訣歌》一文,后來又傾盡全力寫就《章草稿訣歌》一部,為賞識者刊刻在南鄭縣寶峰山道院的石壁上,不久就有拓本流傳市面。有人認定《稿訣》奇貨可居,竟把拓本中的署名“王世鏜”抹去,冒充自己家傳古本刊印,欺世盜名行銷獲利。王氏怒而起訴,可是王無勢又無財,訟訴以失敗告終。當時北京大學有個叫卓君庸的教授,偕同幾名學者進行了所謂的考證,以權威的口吻斷定,如此拓本只能出自前朝名家之手,王世鏜山野鄙夫豈能為此高妙。有知情者激于義憤撰文登報指出王世鏜人書俱在,卓某全憑主觀臆斷而信口雌黃。卓某又以“誹謗名譽”為辭訴于法庭。
草書疑案很自然地驚動了于右任。于氏讀了王的《章草稿訣歌》擊節贊賞,四處打聽王的下落,原以為遠在天邊卻不料近在眼前,王世鏜竟是陜南自己親外甥的叔岳丈。在于右任的努力下,王世鏜來到南京,授予監察院參事之職,安置在中山陵園的別墅中專心研究草書。
于右任閱讀了王氏30余年來的撰述,觀賞了王氏全部墨跡,對王氏草書的造詣十分佩服,對王氏的遭遇深表同情。在于右任的努力下,王世鏜的沉冤終于大白。于氏拿出自己全部收藏供王氏揣摹鉆研,二人日夕相處,切磋琢磨。
王氏來到江南盡管受到精心照料,但自知來日無多,故全力以赴寫定《章草稿訣歌》第三次編本,為于右任重書《先伯母房太夫人行述》。不到兩年,王氏去世,于右任親手料理后事,為之作誄:“古之張芝,今之索靖;三百年來,世無與并!”搜集王氏墨跡用珂羅版匯印成冊,親筆題寫封面《王世鏜先生遺墨》留于后人。于氏對王的書法很推崇,結識了王氏才使自己的書法有了長足的進步,是自己的大幸,還用自己的新作換取王世鏜的草書舊作。
書界有言:王世鏜得于氏而書名大顯,于右任得王氏而筆意倍高,二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