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span>
下載:749次
分類:名家書法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王文治1794年行書《試硯齋記》冊簡介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號夢樓。丹徒(今江蘇鎮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探花,官至翰林院編修、侍讀,后又任去南姚安知府,罷歸,遂絕意仕途,與文人墨客交游。王文冶工詩文,但以書法最為知名。當時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稱,與劉墉齊名。他的書法根于二王而以穩健出之,字體端正,行筆流暢。此札內容為朋友間彼此激賞,詩詞唱和,知己互勉,其書法隨意瀟灑,節奏明快,風神淡元,為其上乘之作。
材質: 水墨紙本 冊頁(十開二十頁)
尺寸: 29×18.5cm
題識: 丹徒王文治書
釋文:煙寺晚鐘 暝入松門,陰生蓮宇。杖錫之僧,將歸林莽。蒲牢一聲,猿驚鶴舉。幽
谷云藏,東山月吐。詩絕頂高僧未易逢,禪床常被白云封。殘鐘已罷廖
天遠,杖錫時過紫蓋峰。漁村夕照翼翼其廬,瀕崖以居。泛泛其艇,依荷與蒲。有魚可膾,
有酒可需。收綸卷網,其樂何如?西山之暉,在我桑榆。詩 曬網柴門返照新,桃花
流水認前津。買魚沽酒湘江去,遠吊懷沙作賦人。臨米南宮瀟湘八詠之二
孟頫再拜民瞻宰公老弟足下。雨中想無他出。能過此談半日否。不別作仁
卿弟簡。同此拳拳。不宣。孟頫再拜。十七日。仁卿肯過此。當遣馬去也。
孟頫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孟頫去年一月間到城中。知旆從榮滿后
便還鎮江。日后便不聞動靜。欲遣一書承候。又無便可寄。唯有翹佇而已。
臨趙文敏十扎之二鳴梢聲動曉光初,濡墨淋漓上玉除。何意爰居近鐘鼓,深慚鹓
鷺點樵漁。貧交特為文章厚,懶性終嫌禮法疏。自顧華簪原不稱,東籬非是愛吾廬。
親民有旨選儒臣,萬里遙行六詔春。飯豆羹藜貧太守,支風借月老詩人。自甘宦海輸他巧,
偏是蠻鄉愛我真。三載皇恩歸五馬,江湖從此乞閑身。 應共西湖結契多,五年常住水云窩。
桃含宿雨蒸為霧,桂引香風釀作波。故友饋金勞致問,門生載酒數相過。閑來自制銷魂曲,笑
遣紅兒月下歌。千尋太華穿云出,四扇潼關向日開。同甲故人持節在,一時名士裹書來。
唐陵剪草尋碑版,杜曲看花舉酒杯。乘興洮河還策馬,長城萬里暮徘徊。多生知是
打包僧,腰雪無從叩上乘。婚宦積塵憑病洗,文詞結習與年增。身攖金網幾三匝,眼障紅
紗只一層。一自導師傳海印,洪爐镕盡玉壺冰。漠漠煙霞渺渺情,端居何必說逃名。頻年
蹤跡依山寺,明日生涯付水程。事到過來方悟險,路當難處輒成平。華胥大夢何時覺,為
報晨鐘且莫驚。
丹徒王文治書
本冊頁王文治行書作品:
臨米南宮瀟湘八詠之二【5頁】
臨趙文敏十扎之二【4頁】
王文治行書七言詩【11頁】
鈐?。何闹嗡接?、文章太守(2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王文治》35印,17頁)
題識:丹徒王文治書。
鑒藏印:涇陽比玉姚氏珍藏、臣姚德珍玩之章、家在涇陽社樹村、比玉珍藏、臣姚德印、玉潤齋主人鑒賞之印、心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