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562次
分類:名家書法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元代周伯琦《筆說》書法欣賞簡介
書家介紹
周伯琦(1298年-1369年),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饒州路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翰林待制周應極之子,元代學者、詩文家。
周伯琦自幼隨父游京師,入國學。以蔭授海南縣主簿,三轉為翰林修撰。至正元年(1341年),任宣文閣授經郎。此后屢次轉官,皆在宣文、崇文之間。順帝嘗呼其字伯溫而不名,特命為廣東廉訪司僉事。至正八年(1348年),召入為翰林待制,累升直學士。至正十二年(1352年),與貢師泰同擢監察御史,兩人皆為南士之望。后因劾御史劉希曾,受到時論的非議。在江東肅政廉訪使任上,因失陷寧國,受到南臺御史余觀糾劾。至正十四年(1354年),為江東、浙西肅政廉訪使。至正十七年(1357年),奉命招諭張士誠,張士誠降元。周伯琦留在張士誠所占據的平江,10余年不得歸。張士誠被朱元璋攻破,才得以還歸鄱陽,拜資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不久就去世于故里。
周伯琦工書法,并曾撰《六書正訛》5卷、《說文字原》1卷,今均存。有詩文稿若干卷,今存《近光集》3卷、《扈從詩》1卷。《元詩選》初集選入周伯琦詩77首,分別題為《伯溫近光集》及《伯溫扈從詩》。
作品介紹
夫篆、籀,實字之原;隸、真、草,其流派也。體雖不同,凡下筆當務方圜雄勁,則風神完足,而結締之工拙不足計也。臨池積久,必自有得。
——元 · 周伯琦
周伯琦的書法是元代復古書風的典型。他既是趙子昂陣營的一員,又是具有自我藝術特色的書家代表。
此作的內容是關于用筆和造筆的關系,其中談到了造筆精巧的“陸氏”。由落款“至正壬寅(公元1362年)”可知周伯琦時年64歲。然此作依舊運筆飛動,一絲不茍。
▲ 元 · 周伯琦《筆說》
(27.1cm*31.5cm)
釋文:
字書以紀事。紀言。而圣賢之心。學在焉。世代既殊。書體各異。然非筆無以著之。其為用大矣。善書必得善筆。然后稱手。吳興自松雪公以法書名天下。而造筆者多精巧。陸氏其尤也。陸氏以精藝自食其力。有功于翰墨。則無能而素食者。得無愧乎。陸氏業三世。而藝愈精。見稱于士大夫間。其孫奉是卷謁余。因捉筆識其后。至正壬寅(公元1362年)冬至前九日。玉雪坡真逸。周伯溫書。
字書以紀事。紀言。而圣賢之心。
學在焉。世代既殊。書體各異。然
非筆無以著之。其為用大矣。善
書必得善筆。然后稱手。吳興自
松雪公以法書名天下。而造筆
者多精巧。陸氏其尤也。陸氏以
精藝自食其力。有功于翰墨。則
無能而素食者。得無愧乎。陸氏
業三世。而藝愈精。見稱于士大
夫間。其孫奉是卷謁余。因捉
筆識其后。至正壬寅(公元1362年)冬至前
九日。玉雪坡真逸。周伯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