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518次
分類:王鐸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王鐸行書欣賞聽穎師琴歌簡介
王鐸(1592年—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
王鐸工正、行、草書,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風。當時書壇流行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時風中另樹一幟。
其尤其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
王鐸降清后八、九年時間,書風更趨成熟老辣,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書法成了其“貳臣”的心理矛盾和落寞情懷的排遣,故作品已失去崇禎朝的扛鼎之力和奮發之氣,而轉為理性和孤冷。
此帖為王鐸行書李賀的詩《聽穎師琴歌》,32cm×89cm,紙本冊頁,自署書于清順治四年(1647),為臺北王壯為先生藏。
王鐸在冊頁中的行書面貌,并不多見,其雍容寬博的特點,是王鐸晚年行書的又一種境界。當代啟功先生曾評曰:“覺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鐸行書《聽穎師琴歌》欣賞
▼
釋文:
《聽穎師琴歌》
別浦云歸桂花渚,蜀國弦中雙鳳語。
芙蓉葉落秋鸞離,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牽白鹿。
誰看挾劍赴長橋,誰看浸發題春竹。
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軫長八尺,嶧陽老樹非桐孫。
涼館聞弦驚病客,藥囊暫別龍須席。
請歌直請卿相歌,奉禮官卑復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