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730次
分類:王鐸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王鐸43歲行書《青陽山莊筑西堂題十首》簡介
王鐸行書《題青陽山莊五律十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為王鐸1643年為汝寧知府黃元功筑青陽山莊所作,用筆爽利,線條硬朗,少有圓轉,折筆較多,字形欹側婀娜,字里行間處處可見《圣教序》的影子。
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之),號十樵、嵩樵、癡庵、癡仙道人、煙潭漁叟,平陽府洪洞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人 。
明末清初大臣、書畫家,王本仁的兒子。正如李志敏所評價:“王鐸的草書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郁勃,骨氣深厚”。善于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書法作品有《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等。
王鐸工正、行、草書,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 有北宋大家之風。當時書壇流行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時風中另樹一幟。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
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