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324次
分類:董其昌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明代董其昌字畫欣賞《仿古山水》冊簡介
董其昌小像
董其昌《仿古山水》冊,每開縱26.3厘米,橫25.5厘米。此冊共計8開。
此圖冊是董其昌于明天啟元年(1621年)游武林(今杭州)時創作的,董氏時年67歲。圖冊分別仿楊升、盧鴻、惠崇、米芾、李公麟、吳鎮、倪瓚、王蒙等唐宋元諸家山水。畫面集取古人不同的山水畫景觀,同時融入畫家自己對于天地、山川的感受,“以意取之”,“各出意造”。在構圖上雖與古人相似,但在審美情趣上董其昌追求的是一種平淡古雅的意境和逸趣。
如仿唐楊昇山水,在畫法上使用沒骨設方法,摒棄了原作者金碧山水的華麗濃艷,繼承了其中的古拙和典雅,寓豐富而鮮艷的色彩于平穩和諧的色調之中,筆法精妙秀雅,筆致輕松生動,從而使畫面傳達出一種平靜而不淡泊、明媚而不躁動的美感,具有董氏自己的特點。
又如仿米芾畫瀟湘煙雨之景,以董、巨筆法皴染山石,用筆沉著穩重,通過墨色干濕濃淡的變化烘染出遠山近水的空間感以及煙云霧氣的變化。樹木及房屋用筆多變化,墨色酣暢淋漓,層次豐富。這種董其昌筆下的米家山水,平淡之中更見秀雅。
其他幾開山水畫同樣反映了董其昌所追崇的文人畫情趣,均以董源、巨然為歸依。在仿古山水畫中,他嘗試運用各種不同的繪畫形式詮釋古法,同時表現出對于古法的繼承和發展,從而闡述了自己的審美觀,這是他創作眾多仿古山水畫最為重要的意義。此外,此件作品對開中董其昌的題記對于人們認識董其昌的藝術同樣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第一開,仿楊升 設色青綠山水,畫峰巒秋樹。
對開董其昌題:“唐楊昇峒關蒲雪圖,見之明州朱定國少府,以張僧繇為師,只為沒骨山,都不落墨。曾見日本畫有無筆者,意亦唐法也。米元章謂王晉卿山水似補陀巖,以丹青染成。王洽正潑墨瀋。多種法門皆李成、董源以前獨善者。”
第二開,仿吳鎮 設色畫水閣、青山、瀑布。
對開董其昌題:“今日遇武塘題吳仲圭故居,稱梅花巷者。自號梅花和尚,實居士也。畫學巨然,字學懷素,皆受和尚法,故云。仲圭與盛懋同巷對宇。人每指金帛詣盛求畫,仲圭之家聞如也。家人以為謫,仲圭曰:‘待二十年后自有定論’。已而盛之身價果遜。至今三百年猶爾。辛酉三月廿三日識。”
第三開,仿惠崇 設色畫青溪兩岸云樹房屋。
對開董其昌題:“惠崇宋詩僧,建陽人也。在巨然之前,畫學王維,精工妍麗如詩家。溫、李輩《香遼集》生于情者。東坡、山谷為題其小景。余所見有京口陳氏江南惠卷及鄞朱定國所贈巨軸《早春圖》。”
第四開,仿盧鴻 墨筆畫疏林坡石,高崖瀑布。
對開董其昌題:“鴻乙草堂明皇嘗令人就圖之,鴻乙畫入神品,與右丞伯仲。嵩山十志各有楚詞。至宋時李伯時作圖令諸名公書其詩,人各一景。秦少游、僧參寥、米元章皆與焉。余見之項氏者亦十體,不顯名姓。謝時臣亦臨一本,第得其位置耳。唐人用墨高簡,意到而筆不到,所以妙絕。”
第五開,仿倪瓚 設色畫平遠秋景山水。
對開董其昌題:“倪迂畫學馮覲。覲,《宣和畫譜》所載宋宦官也。覲畫世無傳本。倪迂自題謂得荊關遺意,豈諱言覲耶?張伯雨題云:‘能與米顛相伯仲,風流還只數倪迂。應將爾雅蟲魚筆,為寫喬林恠石圖。’最為迂叟吐氣。大都倪高士之畫學馮覲,如朱晦翁之書學曹孟德,皆不問其師承也。倪迂書學《黃庭內景經》,《內景經》倪氏之物也。”
第六開,仿米芾 墨筆畫瀟湘煙雨景。
對開董其昌題:“米元暉瀟湘圖余得之項玄度,有宋人題跋甚夥。朱晦翁亦一再見。后有王宗常敘諸跋卷人出處之概,書品亦佳,沈石田自題七十五歲方得一觀,以快生平,為米卷第一。圖不作點,只用墨破凹凸之形,樹木屋宇皆精工,都畫勾云亦變體也。元暉凡再題數百字。”
第七開,仿王蒙 墨筆畫關山松澗。
對開董其昌題:“元季四大家惟王叔明仕于國初,為泰安州倅。何元郎記有雪圖作于齊郡者是也。倪云林題有筆精墨妙語,又云澄懷觀道是宗少文也。又臨池學書出王右軍、王虞,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推挹至矣。于北宋諸家無所不摹,尤善右丞法。”
第八開,仿李公麟 墨筆畫關山松澗
對開董其昌題:“瀟灑營丘水墨仙,浮空出沒有無間。爾來一變風流盡,誰見將軍設色山。
無數青山落照邊,遙知風雨不同川。此中有句無人認,道與襄陽孟浩然。
二絕句皆東坡題畫之什,深得畫家三昧方能為,是語米老不如也。”
又題記:“辛酉三月游武林,歸途閑暇作此八景。時畫史楊彥沖同觀。玄宰識。鈐“虛齋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