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 歷史上最強的68位書法家及代表作

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 歷史上最強的68位書法家及代表作

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

  • 支   持:
  • 分   類:書法教程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326次
  • 發   布:2023-01-31 12:55:21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

#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 歷史上最強的68位書法家及代表作簡介


【秦】

1

李斯

 

(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主張以小篆為標準書體。小篆是相對大篆(金文、石鼓文)而言,又稱秦篆。其風格剛柔并濟、圓渾挺拔,對漢字的標準化、規范化起了很大作用。


李斯  泰山刻石


李斯  嶧山刻石 



【兩漢】



2

崔瑗

 


(公元77年-142年)字子玉,東漢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人。崔瑗工書,尤善章草,師承杜度,書史上并稱“崔杜”,梁 袁昂《古今書評》中說:“崔子玉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絕望之意”。他對后代草書的影響最大,張芝即取法崔,杜而成為漢代草書的集大成者。




3

蔡邕

 


(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今河南開封)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除通經史、善辭賦之外,又精于書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所創“飛白”書體,對后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蔡邕  熹平石經 


蔡邕  熹平石經 




4

張芝

 


生年不詳,字伯英。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于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圣”之稱。對后世王羲之、王獻之的草書影響頗深。


張芝  終年帖


張芝  終年帖



【魏晉南北朝】



5

鐘繇

 


(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人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鐘繇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被后世尊為“楷書鼻祖”。鐘繇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后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鉆研學習鐘繇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并稱為“鐘王”。南朝庾肩吾將鐘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鐘繇  宣示表


鐘繇  賀捷表





6

索靖

 


(239年-303年)字幼安。善章草,傳張芝之法,其書險峻堅勁,自名“銀鉤蠆尾”。索靖的書法,內涵淳樸,渾穆如漢隸,轉折似今草,對后世影響很大。


索靖  月儀表




7

陸機

 


(261年-303年)字士衡,與其弟陸云合稱“二陸”。陸機善書法,其《平復帖》是中國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


平復帖 陸機




8

皇象

 


字休明,三國時期吳國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時有草圣之稱。前人對皇象書法平價甚高,唐張懷瓘曰:“右軍隸書,以一形而眾相,萬字皆別;休明章草,相眾而形一,萬字皆同,各造其極。”可見他創造了“相眾而形一”的書風,在書法史上有重要意義。


皇象  急就章




9

衛夫人

 


衛夫人,名鑠,字茂猗(公元272-349年),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汝陰太守李矩之妻,東晉著名女書法家。族祖衛瓘,官至西晉司空,錄尚書事,與索靖俱善草書,人稱“一臺二妙”。衛氏家族世代工書,衛鑠師承鐘繇,妙傳其法,以為楷書訂定筆劃順序而聞名。王羲之少時曾從其學書,衛夫人是“書圣”的啟蒙老師。


衛夫人  近奉帖




10

王羲之

 


(303年-361年)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慕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  蘭亭序




11

王獻之

 


(344年-386年)字子敬。與其父王羲之并稱為“二王”,與張芝、鐘繇、王羲之并稱“書中四賢”。王獻之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以行書和草書聞名。


王獻之  中秋帖




12

王珣

 


(349年-400年)字元琳。王珣工書法,董其昌稱其“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遠帖》是東晉時期難得的法書真跡,且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一直被歷代書法家、收藏家、鑒賞家視為稀世瑰寶。


王珣  伯遠帖




13

王僧虔

 


(426年—485年)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南北朝時期劉宋、南齊大臣 、書法家,出身“瑯邪王氏”,為東晉丞相王導玄孫、侍中王曇首之子。王僧虔喜文史,善音律,工真書、行書。其書承祖法,豐厚淳樸而有骨力。 墨跡有《王琰帖》。著有《論書》等。


王僧虔  王琰帖


王僧虔摹  萬歲通天帖




14

鄭道昭

 


(455年-516年)字僖伯。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魏碑體鼻祖,工書善正書,體勢高逸,作大字尤佳。被譽為“書法北圣”,南與王羲之齊名,有“南王北鄭”之譽。


鄭文公碑


鄭文公碑拓片




15

陶弘景

 


(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號華陽隱居(自號華陽隱居)。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瘞鶴銘》是古人為葬鶴而撰寫的一篇銘文,大字正書原刻于江蘇鎮江焦山西麓棧道摩崖之上,臨江絕壁,被尊奉為“大字之祖”,是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坐標意義的傳世名跡。宋金石家黃伯思考為梁陶弘景書,后世多同意這種說法。


陶弘景  瘞鶴銘



【隋唐五代】



16

智永

 


生卒年不詳,陳、隋間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僧,人稱“永禪師”。善書法,尤工草書。


智永  真草千字文




17

歐陽詢

 


(557年-641年)字信本,楷書四大家之一。因其字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并稱“歐虞”,后人以其書與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  仲尼夢奠帖



18

虞世南

 


(558年-638年)字伯施。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年幼學書與著名書法家僧智勇,受其親傳,妙得“二王”筆法,故其書筆致圓融豐腴,外柔內剛,續魏晉之脈,啟盛唐之風。


蔡邕  熹平石經 


 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志銘




19

陸柬之

 


(585年-638年)唐朝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柬之最初書學虞世南,晚學“二王”,草書筆意尤為古雅。“落筆渾成,恥為飄揚綺靡之風”,故有“晚擅出藍之譽”。傳世書跡以《五言蘭亭詩》刻貼與《書陸機文賦》墨跡最為著名。


陸柬之  文賦




20

褚遂良

 


(596年-659年)字登善。他的書法初學虞世南,萬年取法鐘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體。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21

孫過庭

 


(646年-691年)擅楷書、行書,尤長于草書,取法王羲之、王獻之,筆勢堅勁,直逼二王。著《書譜》2卷,已佚。今存《書譜序》,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跡、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6部分,文思縝密,言簡意深,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許多論點,如學書三階段、創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義。有墨跡《書譜》傳世。


孫過庭  書譜




22

薛稷

 


(649年-713年)字嗣通,中國唐代畫家,書法家。工書法,師承褚遂良,亦有新奇,當時即有“買褚得薛,不失其節”的說法。與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書法家”。


薛稷  臨摹蘭亭序


薛稷  信行禪師碑




23

張旭

 


(675年-約750年)字伯高,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書法與懷素齊名。其性好酒,據《舊唐書》的記載,每醉后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實也說明他對藝術愛好熱狂度,被后世尊稱為“草圣”。


張旭




24

李邕

 


(678年~747年)即李北海,也稱李括州,唐代書法家。字泰和,漢族,廣陵江都(今揚州江都區)人,一說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善楷、行書,尤長碑頌。其書法個性明顯,左低右高,筆力遒勁,舒放有險峭爽朗之感。


李邕  李思訓碑




25

顏真卿

 


(709年-784年)字清臣。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創“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善詩文,著作甚富,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顏真卿  祭侄子文稿



顏真卿  裴將軍詩




26

李陽冰

 


生卒年不詳。唐代文學家、書法家。字少溫,漢族,譙郡(治今安徽亳州)人。李白族叔,為李白作《草堂集序》。初師李斯《嶧山碑》,以瘦勁取勝。他善詞章,工書法,尤精小篆。自詡“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他所書寫的篆書,“勁利豪爽,風行而集,識者謂之蒼頡后身。”甚至被后人稱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


李陽冰  三墳記


李陽冰  三墳記




27

懷素

 


(725年-785年)字藏真。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圣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懷素  自敘帖


懷素  自敘帖




28

柳公權

 


(778年-865年)其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并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后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后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柳公權  玄秘塔碑


柳公權  蒙詔帖




29

杜牧

 


(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工草書,其書字體姿媚,用筆勁健。


 杜牧  張好好詩帖




30

楊凝式

 


(873年-954年)字景度,號虛白。楊凝式在書法歷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響。代表作品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


楊凝式  韭花帖



【宋遼金】



31

李建中

 


(945年-1013年)善草、隸、篆、籀、八分等書體。師法顏真卿及魏晉書風。其書筆致豐腴肥厚,結體端莊穩健,風格豐肌秀骨,氣宇軒朗。有墨跡《同年帖》、《寶宅帖》、《土母帖》,石刻有翻刻《嶧山碑》及法帖《千字文》等。等傳世。


李建中  土母帖




32

蔡襄

 


(1012年-1067年)字君謨。北宋著名書法家,蔡襄工書法,詩文清妙,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世人評蔡襄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


蔡襄  澄心堂帖




33

蘇軾

 


(1037年-1101年)號東坡居士。蘇軾亦善書,書法以行書、楷書為長,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浪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蘇軾大字楷書

穎州西湖聽琴


蘇軾  黃州寒食詩帖




34

黃庭堅

 


(1045年-1105年)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其書法宗法晉唐,深受周越、懷素、顏真卿、蘇軾等影響。


黃庭堅  松風閣


黃庭堅  松風閣




35

蔡京

 


(1047年~1126年)北宋名臣。興化軍仙游(今屬福建)人。時稱蔡京為“六賊之首”。蔡京書法頗妙。博采諸家眾長,自成一體。其書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獨具風格,為海內所崇尚。存世書跡有《草堂詩題記》、《節夫帖》、《宮使帖》等。


蔡京  尺牘宮使帖


蔡京  節夫帖




36

米芾

 


(1051年-1107年)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蜀素帖》《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  研山銘




37

趙佶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35年),宋朝第八位皇帝。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后人稱之為“瘦金體”,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與其所畫工筆重彩相映成趣。趙佶有楷、行、草各種書法作品流傳于世,筆勢挺勁飄逸,富有鮮明個性。


趙佶  瘦金體秾芳詩帖



趙佶  草書千字文




38

陸游

 


(1125年-1210年)其書法簡札,善于行草相參,縱斂互用,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朱熹稱其“筆札精妙,意致深遠”。其《自書詩卷》,仍然保留早年學習顏真卿、蘇軾書法的筆法風格和習慣用筆,但又明顯地融會楊凝式行書、張旭草書的長處,無論是用筆、結字和布白都與其詩渾然一體,明人程郇題跋為“詩甚流麗,字亦清勁”,是難得的書法佳作。


陸游  自書詩



【元】



39

趙孟頫

 


(1254年-1322年)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  前后赤壁賦




40

鮮于樞

 


(1246年-1302年)其書法成就最著。鮮于樞兼長楷書、行書、草書,尤以草書為最,與趙孟頫齊名。


鮮于樞  論草書帖




41

張雨

 


(1283~1350)元代詩文家、詞曲家、書畫家、茅山派道士。舊名張澤之,又名張嗣真;字伯雨,號貞居之,又號句曲外史。錢塘(浙江杭州)人。張雨工書畫,其書法初學趙孟頫,后學懷素、張旭。字體楷草結合,俊爽清灑自成一格。存世書跡有《山居即事詩帖》、《登南峰卷》等。倪瓚在《題張貞居書卷》稱“貞居真人詩,人,字,畫,皆為本朝道品第一”。


張雨  七言律詩軸 




42

楊維楨

 


(1296年-1370年)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浙江諸暨市楓橋鎮全堂村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他的書法能將章草、隸書、行書的筆意熔于一爐,并加以發揮。書法骨里雄健,汪洋恣意。


楊維楨  七絕詩軸


楊維楨  晚節堂詩札




43

倪瓚

 


(1301年-1374年)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鎮,號云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擅畫山水、墨竹,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 倪瓚書法真正做到了既“隱”且“逸”,其書既遒勁、精美,又率意、簡逸,后人多稱其為“倪高士”。


倪瓚  小楷江南春三首



【明】



44

宋克

 


(1327年-1387年)字仲溫,在明代頗享盛名,與當時擅長書法的宋璲、宋廣合稱三宋。素工草隸深得鐘、王之法,筆精墨妙,風度翩翩。并工寫竹,雖寸岡尺塹,而千篁萬玉,雨疊煙生,蕭然無塵俗之氣。


宋克  章草急就章




45

祝允明

 


(1461年-1527年),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并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


祝允明  杜甫秋興




46

唐寅

 


(1470年-1524年),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詩冊》。


唐寅  落花詩冊




47

文徵明

 


(1470年-1559年)字徵明。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文徵明書法初師李應禎,后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文徵明  行書七律詩軸




48

陳淳

 


(1483-1544)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道復,后以字行,更字復甫,號白陽,又號白陽山人。 少年作畫以元人為法,深受水墨寫意的影響。他的寫生畫,一花半葉,淡墨欹毫,自有疏斜歷亂之致。書工行草,圓潤清媚,率意縱筆,穩健老成,是晚明狂草大家。


陳淳  杜甫秋興八首




49

王寵

 


(1494年-1533年)明代書法家。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為明代中葉著名的書法家。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王寵  雜書貼




50

徐渭

 


(1521年-1593年)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大才子”。徐渭的書法和明代早期書壇沉悶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難看懂,用筆狼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喜歡,自己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徐渭  花卉圖卷題詩




51

董其昌

 


(1555年-1636年)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其存世作品有《巖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董其昌  白羽扇賦軸 




52

張瑞圖

 


(1570年-1644年)明代官員、書畫家。他以擅書名世,書法奇逸,峻峭勁利,筆勢生動,奇姿橫生,鐘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徑,為明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董其昌、邢侗、米萬鐘齊名,有“南張北董”之號;又擅山水畫,效法元代黃公望,蒼勁有勁,作品傳世極希。


張瑞圖  西園雅集




53

黃道周

 


(1585年-1646年)明末學者、書畫家。他被視為明代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他的行書和草書,行筆轉折剛勁有力,體勢方整,書風雄健奔放。有力量,又有姿態,是黃道周行草書的主調。他以隸書鋪毫和方折行筆,點畫多取隸意;字雖長,但強調向右上橫勢盤繞,讓點畫變得綿而密,雖略帶習氣,但奇崛剛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形式語言,尤顯出其人剛直不阿的個性。


黃道周  舟次吳江詩冊




54

王鐸

 


(1592年-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 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書法作品有《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等,其繪畫作品有《雪景竹石圖》等。


王鐸  行書






55

倪元璐

 


(1593年-1644年),書法靈秀神妙,行草尤極超逸,最得王右軍、顏魯公和蘇東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筆鋒棱四露中見蒼渾,并時雜有渴筆與濃墨相映成趣,結字奇側多變,書風奇偉,后人對他有“筆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勢足、意足、韻足”之“三足”的稱譽。他突破了明末柔媚的書風,創造了具有強烈個性的書法,與黃道周、王鐸鼎足而立,并稱“明末書壇三株樹”,又與王鐸、傅山、黃道周、張瑞圖并稱“晚明五大家”,成為明末書風的代表。


倪元璐  草書



56

陳洪綬

 


(1599年~1652年)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晚號老遲、悔遲。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其人物畫成就,人謂“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當代國際學者推尊他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清代包世臣將陳洪綬的書法歸在“逸品上”,評曰:“楚調自歌,不謬風雅。


陳洪綬  五言聯 


陳洪綬  畫贊



【清】



57

傅山

 


(1607年-1684年)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書出顏真卿,并總結出“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經驗。


傅山  晉公千古一快四條屏




58

朱耷

 


(1626年-1705年)號八大山人。其受歐陽詢的影響很深,后學董其昌的行書,又轉入黃庭堅的夸張開闊等,再尋魏晉人的書法氣質,終于參用隸書筆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朱耷  草書五言排律 




59

金農

 


(1686年-1763年)揚州八怪之首。工于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并精于鑒別。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


金農  隸書七言聯 




60

鄭板橋

 


(1693年-1765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鄭燮  行書軸


鄭燮  草書 司空曙七絕




61

劉墉

 


(1719年-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劉墉  臨顏真卿送蔡明遠敘行草軸




62

王文治

 


(1730年-1802年)清代官吏、詩人、書法家。工書法,以風韻勝。書學米、董,后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喜用淡墨。


王文治   唐寅題畫詩




63

鄧石如

 


(1743年-1805年)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始人。遂工四體書,尤長于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書刻自給。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鄧石如  隸書作太元傳




64

伊秉綬

 


(1754年-1815年)字祖似,號墨卿,晚號默庵, 清代書法家,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人,故人又稱“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舉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后擢員外郎。在任期間,以“廉吏善政”著稱。伊秉綬喜繪畫、治印,亦有詩集傳世。工書,尤精篆隸,精秀古媚。其書超絕古格,使清季書法,放一異彩。隸書尤放縱飄逸,自成高古博大氣象,與鄧石如并稱大家。


伊秉綬  行書詩軸


伊秉綬  題錢杜梅花冊寒香千古




65

吳讓之

 


(1799年-1870年)字熙載。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在書法方面成就最大的是篆書,其篆書汲取了鄧石如端莊、渾厚的風格,使之更加飄逸、舒展,柔中帶剛,法度嚴謹。




66

何紹基

 


(1799年-1873年)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有《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著。


何紹基  隸書聯




67

趙之謙

 


(1829年-1884年)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趙之謙的篆刻成就巨大,對后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都從他處受惠良多。在書法上,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其魏碑體書風的形成,實得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從而成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隸諸體上真正全面學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廣為取法,融會貫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創造性地繼承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的創作模式,開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趙之謙  篆書聯 




68

吳昌碩

 


(1844年-1927年)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兼用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新貌。其作品重整體,尚氣勢,主張“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富有金石氣。講求用筆、施墨、敷彩、題款、鈐印等的疏密輕重,配合得宜。吳昌碩熱心提攜后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云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吳昌碩  篆書四條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v亚洲v欧美v专区|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少妇熟女久久综合网色欲 | 欧美jizz40性欧美| 国产黄色大片网站| pornocolombianovideosjapan|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 国产精品视频a| 人人影院免费大片| 美女视频黄.免费网址|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色视频| 国产精品正在播放|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仙踪|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免费看电影| 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喷水|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男生gay私视频洗澡|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大看蕉a在线观看|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v精品欧美精品v日韩| 青娱乐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www| 欧美日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51影院成人影院|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精品国在线视频艾草| 好妈妈5高清中字在线观看|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成年在线观看免费人视频草莓|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