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389次
分類:書法教程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書法家的故事簡介
1、掣筆不脫
王獻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兒子,排行第七,上有六哥一姐。
東晉永和七年,王羲之四十九歲,出任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舉家離開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來到會稽山陰縣。在這里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這一年,王獻之七八歲,開始跟父親學習寫字。
一天,獻之正對著范本一筆一畫地習字,王羲之悄悄走到他身后,突然抓住筆管往上一抽,竟沒有抽掉獻之手中的毛筆。王羲之嘆道:“此兒的字,今后當有大名!”
后人解釋,獻之寫字用力,把筆牢,所以王羲之知獻之長大后書法必能名世。王羲之夸獎獻之,在于小兒寫字專心致志。不然的話,天下有力者豈非莫不能書!
2、鄭板橋?qū)W書法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畫,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jīng)過一番苦練,終于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賞,他自己也很著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么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
晚上睡覺時,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體,本來就不一樣嘛!我為什么老是學著別人的字體,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別人一樣,也不過是別人的字體,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么意思?
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終于形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3、肖顯拜師
大家對肖顯不太熟悉吧,山海關大家都知道吧,是著名的天下第一關。城樓上的五個大字【天下第一關】就是肖顯寫的。寫于明憲宗化城八年,也就是公元1472年。
傳說明朝書法家肖顯少兒時,同村里好書的孩子們聚在一起做“寫大字比賽”。有一位砍柴的老爺爺路過這里,見他們寫字,便放下柴擔走近前來觀看。肖顯手舉著自己書寫的“天下第一”條幅讓砍柴老人看,老人說:“這字寫得并不好,怎么能稱得上第一呢?”肖顯不服氣地說:“那就請您寫字,讓我們開開眼界如何?”
老人便脫下一只草鞋,用鞋頭蘸著墨在紙上一揮,寫出個“一”字。這一橫遒勁、濃枯、厚實、奔放,用筆頗有深法。肖顯看罷驚呆了,立刻跪在老人面前,說道:“老爺爺,我要拜您為師。”老人道:“‘一’字似柴擔,須剛?cè)峒娑兄!毙わ@拜師之后,遂將老人寫的“一”字貼在床頭,日日觀賞琢磨其用筆之法,后來終于成為一名書法家
4、張芝臨池
張芝堪稱草書的鼻祖,其章草功力極深。得益于他的勤學苦練。
書法家張芝在書法上具有高深造詣和杰出的貢獻。張芝自幼通經(jīng)史,勤學書法,練字不擇紙筆,他有時拿著抹布蘸水在石上寫,有時執(zhí)筷子在桌上劃,甚至家里準備縫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顏色書寫后再染了使用。但是他對書寫的姿勢卻十分講究,常常是對著銅鏡揮毫,這樣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過鏡面上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為了便于練字,張芝在自己的家門前掘了一個方圓數(shù)丈的洗硯池。一天的功課做完了,他就上池塘邊將硯臺和毛筆上的余墨洗滌干凈,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個池塘里的清水也被染黑了。后來,人們把練字稱做“臨池”,就是從張芝的這個學書故事中演變而來的。
5、 鐵門限
智勇出家當了和尚,對書法極其喜好,相傳王羲之的蘭亭序傳到了他手里,后來別騙走了,送給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視作珍寶,最終了他的陪葬品
智永禪師擅長楷書、草書,能傳王羲之的風范。他雖然在永興寺修行,但是書法的名氣卻愈來愈響亮。很多人都透過各種關系來索求他的書法作品,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門檻都被踩壞了,他只好將門檻用鐵皮包起來,人們就笑稱為“鐵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