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書畫專場》,因為中貿圣佳公司對于中國古代書畫有著較強的鑒定力量,多年來在買家賣家心目中都取得極好的印象,受到買賣雙方的信任,被人們稱之為信得過的拍賣公司,所以多年來中國古代書畫一直是中貿圣佳公司的強項。此場春季拍賣會推出的名家佳作甚多,匯集了明、清兩朝各個繪畫流派首領及其重要成員的佳作,被人們譽之為“中國明、清兩朝書畫精品大展”。例如:
一、明朝是中國書畫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繪畫與書法,是在沿著宋元傳統的基礎上繼續演變發展,出現了一些以地區為中心的名家與流派。諸如明朝文人畫、“”繪畫、“浙派”繪畫、“吳門四家”、“華亭派”、“蘇松派”、“云間派”、“畫中九友”、“武林派”、“嘉興派”等。中貿推出的作品中就包含了各個流派代表畫家的佳作,如:
沈周的《有竹莊中秋賞月圖》,沈周(公元1427----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長州(今蘇州)人,世代隱居吳門,詩文書畫聞名鄉里。沈周學識淵博,始終從事書畫創作,繪畫技藝全面,功力渾樸,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與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成為明代吳門畫派的創始人,美術史譽之為“吳門四家”之首。中貿圣佳此次推出的《有竹莊中秋賞月圖》,此卷由書與畫兩部分組成,書的部分高34.5厘米,長895厘米,畫的部分高34厘米,長135.5厘米,真可稱得起是煌煌巨制,高頭大卷。書是沈周以七言律詩的形式,激情滿懷,興致勃勃地抒發了他與友人中秋賞月的心情,書法嚴整,沉著穩健,蒼勁老練,風格渾厚,為晚年書法精品。繪畫景致為有竹莊的平安亭,竹樹亭橋,境界幽靜,筆墨疏簡蒼勁,格調雄健開闊,筆墨運用隨心所欲,堪稱詩、書、畫三絕,誠屬沈周晚年杰作,代表了明代中期山水畫特有的時代風格,十分難得。
文征明的《楷書醉翁亭記》,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名壁,長洲(今蘇州)人,出身仕宦,從事書畫創作三十余年,造詣全面,書法、繪畫無一不工,名聲喧赫一時,四方求詩文書畫者極眾,“文筆遍天下”,與吳中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為“吳中四君子”,繪畫史將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文征明的書法造詣極為深厚,臨學精博,篆、隸、楷、行、草各體兼工,時人學之成風,影響明代后期,直至當今。此《楷書醉翁亭記》,法度嚴謹純熟,筆峰挺秀,書體端正,風格清俊秀雅,為其精品中的杰作,十分難得。
郭詡的《虢國夫人夜游圖》,郭詡(公元1456----1528年尚在),字仁弘,江西泰和人,擅長畫山水、人物。此《虢國夫人夜游圖》,設色,高146厘米,寬87厘米,繪虢國夫人晚間游玩場景。虢國夫人為楊太真之姐,太真有三個姐姐,皆豐碩修整,唐天寶中期,封大姨為韓國夫人,三姨為虢國夫人,八姨為秦國夫人,每人皆月給錢十萬為胭脂資,唯獨虢國夫人不施妝粉,仍自然美艷。此圖繪虢國夫人靚裝徐步于畫欄文石之間,碧桃、牡丹上下相映,女奴二人,一提燈燭照亮,一捧一個酒瓶。整個畫面,構圖合理,布局嚴謹,技法兼有粗筆和工筆兩種畫法,粗細兼備,更顯人物栩栩如生,為郭詡的代表之作,十分少見,極為珍貴的佳作,著錄于《石渠寶笈》,福開森編《歷代著錄畫目》。
查士標的《秋林泛舟》,查士標(公元1615----1698年),字二瞻,安徽休寧人,流寓揚州,明諸生,明亡棄舉子業,專事書畫,與同里孫逸、汪之瑞、僧弘仁稱“海陽四家”,美術史又將查士標、弘仁、梅清稱之為“新安派”。此卷粗拙簡逸,用筆不多,惜墨如金,風神懶散,逸筆草草,筆墨融合,氣韻荒寒,格調超邁,真乃逸品也,為查士標的代表作中的精品,十分珍貴。
徐渭的《荷塘清夏》,徐渭(公元1521----1593年),字文長,山陰(今紹興)人,他是文學家兼書畫家,詩文、戲曲著作頗豐,擅畫花鳥,兼能山水人物,他的水墨寫意法開啟了明朝以來新途徑,在明代諸多名人中,可以說徐渭是屈指可數的佼佼者。此《荷塘清夏》圖,氣勢縱橫奔放,不拘繩墨,揮灑自如,筆簡意濃,形象生動,又有題詩抒發胸臆,情景交融,使得如此尋丈大軸,給讀者以雋詠的藝術享受,真乃是一件絕妙的藝術珍品。
董其昌的《浮嵐暖翠》,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號玄宰,華亭(今上海松江)人,他的繪畫和書法都名于時,成為“華亭派”首領,并且影響于后代,乃至今。此《浮嵐暖翠》圖,全幅布局嚴謹,氣勢雄健,蒼蒼莽莽,一氣呵成,用筆蒼勁老練,墨色渾厚,兼有生拙秀潤之氣,為董其昌的代表之作,十分難得。
二、清朝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歷時268年,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諸因素的印響下,繪畫書法呈現出特定的時代風貌。諸如受皇室扶持的“四王吳惲”正統畫派,他們講究筆墨趣味,技巧功力深厚,然而內容缺乏生氣。同時,清代又是畫壇流派最多,競爭激烈的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時期。譬如,在江南地區出現了反正統派,比如“四僧”、“金陵八家”、“新安派”、“揚州八家”等,還有“嶺南畫派”、“海上畫派”等諸多畫派。競爭的結果促進了中國繪畫的發展,給后代留下很多優秀的作品,為繪畫史作出突出貢獻。中貿圣佳公司為了滿足諸多家的喜好,征集到各個畫派知名畫家的代表名作,諸如:
“四王”的作品有王時敏的《山水》、《南山積翠》;王原祁的《仿古山水冊》六開,都是清初“四王”的代表之作,已經引起廣大家和愛好者的關注,拍賣時一定會引起眾人的激烈競爭。
項圣謨的《花卉卷》,項圣謨(1597-1658),字孔彰,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擅畫山水、人物、花卉,設色明麗,風格清雋,因家貧志潔,以賣畫自給維持生計。此畫五種花卉,并配五、七言詩:①水仙,“翠帶畫風舞,玉盤映水明。盈盈仙骨在,隨地樹清名。”②蘭竹,“本在深林下,原分幽谷中。年年花自發,豈為識春風。”③菜花,“踏破白云黃葉路,滿畦驚是水仙花。即真雨玉粧金粟,愁殺江西十萬家。”④貼梗海棠“石榴應未火,何物葉中燒。只恐春風惡,貼枝不用嬌。”⑤白牡丹,“廣陵何地不栽花,紫魏黃桃未足誇。爭似楊妃一吐舌,至今群玉擁朝霞。”詩畫相配,相得益彰,為項圣謨的代表作,著錄于《石渠寶笈》,十分珍貴。
黃鉞的《四春圖冊》,黃鉞(1750-1841年)字左田,安徽當涂人,乾隆五十五年進士,官至戶部尚書,工詩文,擅繪畫,尤精山水,每向乾隆帝進呈畫幅,皆得御賞。此四幅山水,層巒疊嶂,筆墨蒼厚,乾隆帝閱后甚喜,特命其次子綿寧配七言律詩四首,詩畫相配,更顯此冊之珍貴,著錄于《石渠寶笈》,十分珍貴難得。
“四僧”的有石濤的《春江垂釣圖》,設色,高91.5厘米,寬37厘米。石濤生卒不詳,據考證生于明崇禎十三年壬午(1640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石濤是清代初期杰出的畫家,明朝宗室靖江王后人,出生于廣西梧州,與八大山人、髡殘、弘仁號稱“清初四僧”。石濤的畫作筆意縱恣,脫盡窠巢,專主氣勢,以充沛為能,不事模仿,然其功力卓絕,偶一回腕,幾于針縷皆見,遂開一派,成為一代宗師。他以造化為師,追求藝術的創造精神,深深地影響中國畫壇三百余年。石濤與八大山人同為明朝宗室,比八大山人年少十五歲,但兩人閱歷又很相似,皆曾宗儒,遁入佛門,脫去袈裟成為有冠有發的道士,后來也都干脆還俗,娶妻生子。石濤與八大山人書札來往頗多,八大山人稱石濤為“極老宗翁”,石濤稱八大山人為“先生”、“家八大”,二人也曾有詩畫唱和,現存有一通石濤致八大索畫《大滌草堂》的書信,書曰“款求書大滌草堂,莫書和尚。”這被畫壇稱之為一段佳話。但是,石濤專門為八大山人作畫,史料上尚未得見。此次中貿春拍征集到一幅石濤贈八大山人的《春江垂釣圖》,可以說這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大新發現。圖中繪一老者在水邊背向垂釣,一柳斜立,對面高山闊水,畫面開闊空靈,上題七律一首:“天空云盡絕波瀾,坐穩春潮一笑看。不釣白魚釣新綠,乾坤釣在太虛端。”落款為:“清湘瞎尊者弟寄上八大長兄先生即可。丙子秋九月廣陵。”鑒賞印有:“審定”。題簽有二:“石濤和尚春江垂釣圖”,印文“審定”;“石濤和尚春江垂釣圖”,印文“老藥”。此一出,立即引起廣大書畫家和愛好者極大的關注,相信屆時必然引起激烈的競爭。
弘仁的《山水》十二開,弘仁(公元1610----1663年),俗姓江,號漸江,出家后名弘仁,安徽歙縣人,明亡后入武夷山為僧,云游各地,經常往來于、白岳之間。自幼小就喜歡文學繪畫,從不間斷,特別是他從武夷山名勝古跡中吸取營養,重視師法自然,作品格調多清新之意,能真實地傳達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富有生活氣息。弘仁以畫最著名,“得之真性情”,與石濤、梅清成為“畫派”中的代表人物,在安徽形成了“新安派”。弘仁與查士標、孫毅、汪之瑞、并成為“海陽四家”,與石濤、朱耷、髡殘合稱“清初四僧”。弘仁的此《山水》十二開,構圖洗練簡逸,筆墨蒼勁整潔,折帶皴和干筆渴墨巧妙結合,更加顯示出山勢雄峻,松姿奇古,概括地表現出的松、石之質,尖峭簡潔,意境偉峻秀逸,真實地傳達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是弘仁代表作中的精品,可貴難得。
《宮廷畫家臣字款作品專場》,清代宮廷繪畫,以康熙、乾隆兩朝最為興盛,出現了一大批著名的優秀畫家,其中有的是專在內廷所設畫院機構供職的宮廷畫家,也有的是兼任官職的大臣畫家和院外卓有成就的畫家,還有一批外國傳教士畫家,在美術史上稱之為宮廷畫家。宮廷畫家都有深厚的傳統繪畫技藝和高深的文化修養,屬于正統畫派畫家,受到皇帝的重用。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圖繪為皇帝服務的題材,創作出眾多的優秀作品,也可稱之為當時的主旋律作品,這些作品統一格式是在畫家落款時,必須用楷書工整地寫上臣某某恭繪,然后留在宮中,等待皇帝的審閱批示,有的皇帝閱后,御筆親批,鈐蓋御璽。這些作品一旦因為皇帝賞賜等原因流出宮外,一定深受人們所喜愛。此次中貿圣佳春季拍賣會,經過努力征集,一共征集到28位宮廷畫家的38件帶臣字款的作品,件件精致精彩,得到廣大家和愛好者的喜愛與關注。諸如關槐的《花果》(四開)、《泛舟圖》、《山水圖》軸;錢維城的《四君子圖》軸、《仿古山水冊》(十開);董邦達的《林泉飛瀑圖》軸;弘旿的《山水冊》(十二開);徐揚的《看山圖》軸;鄒一桂的《峭巖松柏圖》軸;張若靄的《紫錦春風圖》軸、《松柏延年圖》軸;郎世寧的《秋獵圖》軸;孫威鳳的《西洋供犬圖》軸;張愷的《深樹茅亭圖》軸;的《芝仙祝壽圖》軸;張為邦的《雙駿圖》軸;丁觀鵬的《羅漢圖》軸、《天閑神駿圖》;蔣廷錫的《春光紅艷圖》軸、《荷塘清趣圖》;管念慈的《漁樵耕讀圖冊》(十二開);唐岱的《四時山水冊》(八開);李世倬的《山水冊》(十開);弘旿、董誥、方琮合作的《山水冊》(四開);弘旿、汪由敦合作的《書畫合璧扇面雙挖》、焦秉貞的《文姬歸漢圖》軸;張雨森的《深山策杖圖》軸;袁瑛的《圓明園淳化軒恩永齋》軸;勵宗萬的《蕉林仙館圖》軸;董誥的《幽谷松林圖》軸等。
其中張宗蒼的《云崖錦樹圖》軸,就是一幅供皇帝裝飾宮廷墻面閑暇欣賞的佳作,圖繪高山、密林、棧道、飛瀑、茅屋、草亭、河水蜿蜒,多孔橋架連兩岸,峰巒數疊,樹叢濃郁,勾線空靈,苔點細密,皴筆干濕濃淡相間,皴擦點染兼用,顯現出張宗蒼蒼老而又清潤的藝術特色,結構嚴謹,布局合理,為一幅上乘的藝術珍品,作品的左下方,作者用楷書題“臣張宗蒼恭繪”。乾隆皇帝對于此畫十分贊賞,親題御制詩贊詠:“天淡云閑候,春光觸眼新,季鷹貴適志,王粲早傷神,疊巘樹開錦,垂厓水迸銀,浣花如屬詠,興寄曲江濱。乾隆癸酉秋日御題。”鈐御璽:“得象外意”、“乾隆宸翰”、“乾隆御覽之寶”三方。此詩收錄于《清高宗(乾隆)御制詩文全集》第3冊p147,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陳蘷麟著《寶迂閣書畫錄》卷三p62,民國四年(1915年)貴陽陳氏石印本。印有“夔麟”(朱文),“寶迂閣書畫記”(朱文)。
《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近現代書畫因為距離我們當代家最近,所以更易于家了解與認知,此場春拍推出的近現代名家精品眾多,諸如:的《雨后春山》、的《峽江放筏》、《漁父圖》;的《立馬圖》、《竹雞圖》、《喜上加喜》;的《梅花八哥》、《荔枝》、《老少年》;的《行書》丈二匹;的《千峰競秀》丈二匹;的《長白飛雪》丈二匹等。
《中國古董珍玩專場》,古董珍玩是我國特有的工藝品,包含中國瓷器、玉器、竹木牙雕、青銅器、文房四寶等等。中貿圣佳公司此場推出的瓷器主要是明清兩朝的官窯瓷器,其中清雍正《仿官窯穿帶大瓶》,高64.5厘米,釉質晶瑩凝厚,釉面白色冰裂片紋,胎質色黑呈“紫口鐵足”,器足修胎規整,足尖窄細齊切,釉汁垂流到胎底足部,底書“大清雍正年制”青花篆書款,燒造十分成功,為清雍正仿官窯代表之作,十分難得。
清嘉慶《粉彩蓮臺八寶》,八寶一套八件,每件名稱叫: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統稱八寶,或八吉祥,是佛家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制作質料有琺瑯器、木質、玉質等,瓷質八寶始燒于清乾隆時期。嘉慶瓷器多沿襲乾隆時期舊制,亦稱乾嘉不分,所以此嘉慶《粉彩蓮臺八寶》,無論是器物造型,還是施彩、紋飾,都秉承了乾隆瓷器的藝術風格和卓越成就。此《粉彩蓮臺八寶》制作工藝復雜,集鏤空、堆貼、彩繪于一身,展示出乾嘉時期高超的制瓷技藝,體現出美觀與實用完美地結合,為嘉慶粉彩瓷器中罕見的藝術珍品。一套八件保存完好,十分難得。此外還有清乾隆《法華蓮塘圖蓋罐》、清乾隆《綠地粉彩扁瓶》等。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