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包于國先生算不上什么聲名卓著的人物,但是,他也絕對不是一個可以被忽略的美術教育工作者。
最近,賞讀《九十回眸——包于國書畫文集》時,方知包老是中央美術學院第一屆的學生。歲月流逝,彈子一揮間,如今包于國先生已90高齡,雖然形體偏瘦,不顯當年,但精神依舊。據包于國先生記憶,在老家浙江定海金塘島,那時家鄉沒有中學,先生是在老家從師一位私孰老先生學習古文,小時就喜愛書畫,學期時間不停臨寫碑帖,久而久之,一直到15歲才得家鄉人的贊賞,還為家鄉常在墻面上或木版上書寫招牌和標語。
解放前,16歲的包于國懷著美好的理想離開了家鄉來到上海。先后在上海工廠學徒長達6年之久,期間為了理想一直在夜校堅持讀書學習,從未間斷。“人是需要點精神的”在上海迎來了解放,在夜校與進步的同學們經常參加黨的外圍組織上海職業青年聯合會,學習《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等,在上海深刻受到了革命的啟蒙教育,遞增了革命力量。
解放初期,各種生活壓力和思想得不到如意,包于國先生下定決心放棄上海,與同學好友樂之寶一同來北京,經過努力進入了京華美術學院學習,打下了良好素描基礎,很快就擔任團支書工作。由于基本功夫牢固,和同學張德華一并考入剛剛成立的中央美術學院,成為中央美術學院第一屆本科學生。入學后,包于國先生積極努力、團結同學、助人為樂、一心一意投入到美術學習中,很快就勝任丙班班長、一年級團支部委員。一九五二年的暑期,經組織上決定要求包于國先生提前畢業,抽調出來任校總務科長工作,后又調至教務科學習指導組,協助錢紹武一起工作,不久又調到院長辦公室秘書工作五年。
一九五八年,包于國先生調至中央美術學院教務處,先后任科長、處長。征求葉淺予先生同意恢復國畫系后,一九七七年后調至國畫系任支部書記工作、副系主任、黨委委員兼統戰部長工作,期間先后與劉勃舒、黃潤華、郭怡琮、李琦、姚志華、王書杰、趙秀玲等同志一起工作,直到一九八八年退休,之后返聘回校工作,協助國畫系書法研究室工作及主管進修班工作的外國期班的教學組織工作。就這樣在中央美術學院從學習至工作足已66個春秋,二00一年,包于國先生才完全脫開學校工作。翻開《九十回眸——包于國書畫文集》,我們可以看到,包于國先生長期潛心于美術高等教育,作品無論是書法還是美術無不精彩。從人物、花卉到風景等都注重于速寫,可見文集內容之豐富。包于國先生不以傷懷自憐,更不以清高自許,作品中每一筆都溢出盛世人間的祥和。
附藝術家簡歷:
包于國 (1927.2 原名邦恩,又名玉國, 浙江定海人。 擅長 美術教育管理、中國畫。 1949年9月就讀于北京京華美術學院,1950年入中央美術學院,19 53年畢業后留校工作。 長期從事美術教育管理、組織、研究工作,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務 科長、處長、中國畫系副主任、書法藝術研究室領導成員等職,副教授。
附藝術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