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668次
分類:趙孟頫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趙孟頫行書《靈隱大川濟禪師塔銘》簡介
《靈隱大川濟禪師塔銘》原文為浙江靈隱禪寺大川禪師(普濟)所書的塔銘。此作縱34.4厘米,橫408.9厘米,是趙孟頫于杭州任上所書。
有專家考證,此作書于大德十一年,即公元1307年,時年書家54歲,墨跡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靈隱大川濟禪師塔銘》,祖訚撰文,由趙孟頫書并篆額,但篆額已遺失。這一長篇大卷,達一各八百言,在趙氏傳世墨跡中十分罕見,因而也極為珍貴。
《靈隱大川濟禪師塔銘》
《靈隱大川濟禪師塔銘》住持景德靈隱禪寺法侄通慧大師祖訚撰集賢直學士朝列大夫行江浙等處
儒學提舉趙孟頫書并篆額佛滅后五百年,騰蘭始以經來東土,而得聞其言。又后五百余年,達摩以不立文字來,而得傳其心。傳之三百余年,而
派別五宗。又三百余年,東山三佛以往,大慧應庵角立,子孫布滿東南。由是臨際一宗特盛。際以真正見解貫攝佛心理性,得即生死不染,去住自由,是能盡
空五蘊、八識、十八界,神妙獨立,不與物俱,三際不住,覺觀湛然,猶鏡之明也。設或六入膠固,于一塵瞥起之際,迷妄不息于生死循環之中,不能遣境會心,去
垢取凈,則為習氣生死幻蘊所累。是為悟即成圣,迷即成邪者也。惟明眼宗師證其悟、破其迷,以禪那奢摩他為體,以三摩缽提為用,導之舍惡趨
善,離澆歸真。密裨治道多矣,故今古佛心天子所共尚,詎可域之空無哉。前靈隱大川禪師,諱普濟,生四明奉化六詔張氏。父友崇,母俞氏,有善操,居常
飯水云、施芒屨。每愿得子業儒,又愿得子從釋,庶善可及族。果獲生三子,師其季也。少沉厚,處群稚中獨罕言笑。束發,浮沉鄉校間,然無處俗意。見佛
書,則端然探繹忘疲。怙恃見曰:“吾三子,一出家,固所愿也。”年十九,依香林院文憲師得度,俾習毗奈耶于郡之湖心,究阿笈摩于天臺。一日幡然,曰:“縛律滯
教,何能超生死乎?”舍之入禪。小留瑞巖荷屋席下。隨見無用于天童。赴眾外,不出僧堂,靜定中心花發明,出語無滯。無用室中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師云:“斬釘截鐵。”用云:“溈山呵呵大笑聻。”師云:“寸釘入木。”用深器之,強之給侍師,師讓不就。乃如鄮峰。時佛照佚老東庵,一見屬往參越之能仁浙翁。翁問:“何處
人?”曰:“奉化。”“曾識憨布袋否?”師提起坐具。翁奪便打。師當下豁然。應聲云:“今日觸忤和尚。”遂依之。久而遍登松源、肯堂、癡鈍、息庵、空叟諸老之門。龍象
蹴踏處,咸周旋往返,款密激揚。又絕淮渡湘,遍禮祖塔。俄浙翁遷鐘阜,以師偕行。及詔遷天童,職師知藏。嘉定十年。妙勝虛席。郡檄諸禪。公舉
師膺其選。一香供浙翁,記所自也。旋遷補陀岳林,秀之報恩,鄞之大慈,越之天章,杭之凈慈、靈隱。八遷法席,跨卅七年,或出或處,明體實用,事著理
彰,佛法、世法未嘗偏廢。居凈慈日。相攸形勢,左低右昂,乃傾囊誘施,矗一閣與右埒,中舍三世佛,蓋發湖山之勝,過者洞心駭目,睹相生善,善生惡息,惡
息刑措,熙熙然,陶陶然,亦皇化一助也。故理廟錫賚加厚,至親灑“正遍知閣”、“華嚴法界”兩扁賜之。居靈隱日,京尹趙大資捐金裝塑佛菩薩羅漢諸像,理
廟復賜“覺皇寶殿”四大字。師踐真履實,變起作用于寂靜全體之中,昭示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于不有不空之外。國王大臣覆護崇信者,良有以也。 寶
祐癸丑,示疾求閑,眾闔辭懇留。正月五日,升堂畢,眾隨至方丈,喜其有瘳。師忽垂語,勉勵激切,與常時異。眾駭焉。八日凌晨,親書遍別朝紳。徐語眾
曰:“吾將行矣。送終與常僧等,勿習俗弊,貽笑識者。火后,投骨江中。”有偈云:地水火風先佛記,冷灰堆里無舍利,掃向長江白浪中,千古萬古第一義。
眾泣請再偈。師笑曰:“猶嫌少在。”復書云:來無地頭,去無方所,虛空迸綻,山岳起舞。即擲筆,奄然而寂。阇維,得舍利,五色如菽。諸徒欲遵治命水
葬。京尹不可,施財建塔于寺西麓,附童禪師之左。弟子七十余人,得法者,出相先后,育王愷,雪窬來,雪竇同,瑞巖通,保福宜,開壽夔,光孝度,法
華明皆叢林本色也。其知己者,丞相史忠獻,樞密史忠惠,京尹趙大資,皆當代大臣也。師以宋淳熙己亥始生,慶元丁巳始為浮圖,嘉定丁丑始為宗師,
世壽七十五,僧臘五十六。塔骨后五十四年,法侄祖訚主茲山,來之子希遇以昔育王物初叔父所狀之行求銘于予,予婁以三短固辭,曰:“昔平園銘
(有重復:以昔育王物初叔父所狀之行求銘于予,予婁以三短固辭,曰:“昔平園銘)佛照塔,平齋銘佛心塔,皆玉堂名筆,師為佛心嫡嗣,須得周洪大手發揮
為宜。”請之益勤。強按所狀敘次之。師脊梁勁硬,面目嚴冷,學徒望之巖峭壁不敢近,久則戀戀不忍去,嘗垂語云:“出林虎方怒,橫崗蟒正嗔,世無
涂路客,終是不傷人。”其當機妙轉,珠不容觸。臨事定見,山猶可。以身徇道,而世相逆順,舉難回撓。其為已為人,皆推此行之。其提唱的切遒緊,
如蠱家之杯,飲者必死;如良醫之劑,服者必活。浙翁臨寂,囑其徒曰:“岳林濟長老識吾舌頭落處,吾語可令校之。”今行于世。師每斥己長以資常住,
輕于擲礫。撒舊增新,靡不合宜。住山半世,冰檗一節,丈室蕭然如傳舍。
視給侍如路人,公役外私不一用。其八會語,臨終舉以畀火,今所行乃取衲子傳誦,會粹以惠后學。銘曰:道之大原出乎鴻蒙之先,自始及今
兮,心心相傳。爰有妙理,曰釋之禪。禪之妙悟兮,至要極玄。學之精到兮,超神入天。師之法憧高樹兮,后先八遷。體用得當兮,理事雙全。提唱的切兮,龍
象駢闐。輪奐美麗兮,金碧爭妍。千金一礫兮,衣盂枵然。千載一遇兮,國恩優焉。師之面目兮,冰雪斯嚴。師之脊梁兮,鐵石斯堅。色身電泡兮,
七十五年。火聚掃空兮,撒之重淵。已而設利五色兮,珠玉相鮮。水葬不果兮,峙窣堵于鷲峰之阡。濬乃法源兮,流潤無邊。千古萬古兮,悠悠
(重復:果兮,峙窣堵于鷲峰之阡。濬乃法源兮,流潤無邊。千古萬古兮,悠悠)大川。當寺者舊鄉比丘淳備同
天勝福壽院住持妙通立石,四明茅歸祖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