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發掘出的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墓志
近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區發掘一處唐代貴族家族墓,在其中一座夫妻合葬墓中,發現由顏真卿書丹的墓志,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經由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年真跡。
▲ 羅婉順墓志,書者為顏真卿
2020年夏天,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陽城考古隊對秦漢新城內發現的百余座漢唐墓葬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該地位于漢哀帝義陵以南約1.6公里,秦咸陽城遺址保護區以西約2.7公里。
▲ 羅婉順墓志(局部),書者為顏真卿
▲ 羅婉順墓志書者為顏真卿,文內自稱為長安縣尉
墓主身份不低是李唐皇室的親戚
在發掘過程中清理了大量隋唐時期墓葬,可確證為元氏家族墓葬共3座,出土墓志四合。其中,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合葬墓為五天井,元不器墓為兩天井,元自覺墓與元大謙夫婦墓形制類同。
隨葬品除墓志外,還出土了銀帶扣、高足銀杯、土銅錢、陶燈、塔式罐、陶人俑、陶動物俑等文物。
▲ 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墓三維模型
根據墓志內容初步研究,元大謙為北魏常山王第七代孫,其妻羅婉順,本姓叱羅,鮮卑人,北魏孝文帝時改為羅姓。元不器為元大謙第三子,元自覺為元大謙的侄子,家族墓葬所在之地為咸陽縣武安鄉。
▲ 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墓墓室棺床
元大謙夫婦、元自覺墓志撰文者均為汝陽郡王李璡,“‘琎眉宇秀整,性謹絜,善射,帝愛之。封汝陽王,歷太仆卿。’李璡是唐睿宗李旦之孫,讓皇帝李憲之子,唐玄宗李隆基之侄。相貌英俊又有才能,深受李隆基寵愛。”
據項目執行領隊張楊力錚介紹,李憲的王妃是元氏,被追封為恭皇后,結合墓志內容可得知元自覺的姊妹就是李憲之妃、李璡之母,所以墓志文內李璡自稱外侄孫、外甥。
▲ 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墓出土陶人俑
唯一在考古中現身的顏真卿早年真跡
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四方墓志中,羅婉順墓志書丹者為唐代書法大家顏真卿,文內自稱為長安縣尉,羅婉順卒于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四月,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三月與丈夫合葬。天寶五年顏真卿由醴泉縣尉升任長安縣尉,墓志上的自稱正好與史料符合。
據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院陳根遠介紹,顏真卿現存世書跡以傳世碑刻為主,其中以河南洛陽《王琳墓志》時代最早,為開元二十九年。本次發現的墓志,正是目前國內唯一經由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年書跡真品。
“李璡是個愛喝酒的文藝青年,杜甫名篇《飲中八仙歌》中‘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的汝陽即指汝陽郡王李璡。他喜歡與賀知章、褚庭誨、梁涉等文人結交,邀請當時已經很有名的書法家顏真卿來為長輩寫墓志也是表現孝道的一種方式。”
▲ 顏真卿所書的《王琳墓志》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開元年間登進士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因楊國忠排擠,外放為平原太守。安史之亂時,組織河北諸郡義軍對抗叛軍。后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唐德宗興元元年(公元784年),被叛將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縊殺,唐德宗為之輟朝五日。“顏真卿是少有的‘零差評’書法家,人品正直,性格剛烈,唐代初期書法風格整體受‘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影響,顏真卿開始慢慢形成新的風格。”陳根遠說,顏真卿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后創“顏體”楷書,其書法豐壯淳厚,含蓄又充滿力量,是儒家最推崇的精神境界。
“從墓志上的字體風格可以看出,年輕時顏真卿的字并沒有像晚年時那么厚重,結合后期傳世的碑刻作品可以看出其變化過程,對研究顏真卿早年書法風貌和進一步了解其成長過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元自覺墓出土陶動物俑
▲ 元自覺墓出土葵口高足銀杯
本次考古發現補充了唐長安城周邊貴族葬地分布的資料。李璡所撰墓志不僅作為新見的唐代皇室成員文學作品,其內容也填補了李憲妻族的相關情況,有益于唐代正史、文學史的研究。
羅婉順墓志作為顏真卿早期書跡真品,對于研究其本人及我國中古時代書法藝術意義非凡。墓志所載葬地對研究咸陽地區地名變遷提供了新材料,武安鄉應與秦武安侯白起相關,為進一步尋找秦咸陽城西部的杜郵提供了線索。
標簽: 陜西考古發現顏真卿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