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556次
分類:王羲之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王羲之《初月帖》書法作品欣賞簡介
王羲之(303—361年),東晉書法家,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出身名門,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又稱“王右軍”。他早年以衛夫人(鑠)為師,草書學張芝,正書則取法鐘繇,又博覽秦漢篆隸碑刻名跡,自出機杼,創出妍美流變的書體,取代了以往古拙質樸的書風,自成一家。評者謂其草書濃纖折衷,真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媚勁健,千變萬化,而體勢自然。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具有繼往開來的巨大貢獻,對日本書法界也有深刻影響.有“書圣”之譽。所書《蘭亭序》尤膾炙人口,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傳世唐代摹本有《蘭亭序》《快雪時晴帖》《喪亂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樂毅論》《十七帖》以及唐僧懷仁集王書的《圣教序》等。
作品介紹
《初月帖》是回復友人的來信。為避祖父名諱,“正”字改為“初”字。內容為王羲之剛到山陰,收到朋友的來信,甚感安慰,而自己旅途勞頓,身心俱疲,又念友情禮節,匆匆回復,并感謝對方對自己的牽掛和思念,“過囑”二字語簡而意濃,“卿佳不”,道出對友人深切的問候。
此帖應為王羲之49歲后所書。啟功《書法概論》說:“王羲之所書此帖, 其風格與《姨母帖》顯然不同。行筆自然灑脫,氣勢連貫。
梁陶弘景《論書啟》說:“逸少自吳興以前諸書猶未稱, 凡厥好跡, 皆是向在會稽時, 永和十許年中者。”觀《初月帖》的成熟程度, 知當為中年的筆跡。
▲ 東晉·王羲之《初月帖》
(26.2cm*32.5cm)
初月
且得
雖遠
悴力
初月十二日。山陰羲
之報。近欲遣此書。停
行無人。不辦遣信。昨
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
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
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
陟道憂悴。力不具。
羲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