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759次
分類:王羲之
王羲之《七十帖》書法作品欣賞
- 支 持:
- 分 類:王羲之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759次
- 發(fā) 布:2023-06-12 11:44:45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王羲之《七十帖》書法作品欣賞簡介
王羲之《七十帖》安思遠藏本
王羲之《七十帖》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本
王羲之《七十帖》材官本
《七十帖》為《十七帖》第十一通尺牘,《右軍書記》無此帖錄文,《宣和書譜》王羲之草書有此帖目,北宋時當有墨跡本傳世,《淳化閣帖》、《大觀帖》、《二王帖》、《寶晉齋帖》均收刻。
《七十帖》是王氏刻本尺牘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帖文稱:“以爾要欲一游目汶領,非復常言。足下但當保護,以俟此期。”王氏墨跡本《游目帖》(《蜀都帖》)亦有類似語:“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領、峨眉而旋,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可知此帖亦是王羲之致益州刺史周撫的尺牘。
周撫字道和,晉元帝為丞相時,周撫為百六掾之一。王羲之從伯王敦反晉,為其爪牙,朝廷下詔禁錮之。咸和初,為司徒王導從事郎中。平蘇峻之亂有功,遷南中郎將,鎮(zhèn)襄陽,為石勒部將所敗,奔於武昌,免官。尋遷振威將軍、豫章太守,後代毋丘奧監(jiān)巴東諸軍事、益州刺史、假節(jié)、將軍如故。尋進征虜將軍,加督寧州諸軍事。水和三年(三四七),從桓溫平蜀,鎮(zhèn)彭模。又與龍驤將軍朱燾破范賁,進爵建城縣公。升平中,進鎮(zhèn)西將軍。在益州三十余年,卒於興寧三年(三八五)。
“政七十”之“政”字當為“正”,王羲之祖父名正,晉人避家諱甚嚴,故王羲之尺牘中凡遇“正”字均改寫為“政”,而“正月”則改寫為“初月”。汶領即今之岷山,晉時在汶山縣境。汶山縣在今成都北面。而峨眉則在成都南面,都是當時益州境內的名山。
此帖大意是:您今年正七十歲。得知您身體氣色佳好,這是最值得慶賀的事情了。料想您一定勤加保養(yǎng)。我年近六十歲,以人理推之,獲得這樣的年壽,我以為已是大幸事,只是擔心余下的歲月不多了。您打算游覽汶嶺,這不是尋常之言,您應當善加護養(yǎng),等待這一時日,不要讓這個話成為虛言。能實現這一愿望,將是一段奇事。
帖中,王羲之對自己的生命表現出悲觀的情緒。王羲之得年五十九,帖中稱“吾年垂耳順”,則此帖似寫於羲之卒年。清魯一同根據此帖所言,將此帖作為斷定王羲之生卒年的證據。魯一同參考周撫卒於興寧三年,從而斷定王羲之卒年不晚於是年。又由此上推五十九年,遂將王羲之生年定為永嘉元年(三O七)。其實,周撫雖卒於興寧三年,但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一年周撫正七十歲,周撫得年史乘又失載。此帖所說兩人的年齡,只能說明兩人的年齡之差是十一歲左右。由此推測,周撫的得年是七十四歲。再者,可知此帖寫於王羲之五十九歲許。
釋文: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體氣常佳,此大慶也。想復懃加頤養(yǎng)。吾年垂耳順,推之人理,得爾以為厚幸,但恐前路轉欲逼耳。以爾要欲一游目汶領,非復常言。足下但當保護以俟此期,勿謂虛言。得果此緣,一段奇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