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303次
分類:王羲之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王羲之《破羌帖》書法作品欣賞簡介
《破羌帖》亦稱《王略帖》,草書,9行,81字。因帖中第三行有《王略始及舊都》一語,又稱《王略帖》,另有《桓公至洛帖》《桓公破羌帖》之稱。刻本見于《絳帖》《澄清堂帖》《寶晉齋法帖》《二王帖》《戲鴻堂帖》《玉煙堂帖》等。
《破羌帖》結字峻美,筆意練達,筆法人神,骨肉相宜。
清代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草書比之正書,要使畫省而意存可于爭讓向背間悟得。”《破羌帖》中的“破”、“禽”僅用兩筆寫出,筆畫簡略而形態俱存,特征明確。
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都有一個“今”字,但書寫不同,第一行“今”字前的一字是“洛”字,筆畫較硬,故“今”字,肉較多,寫得較軟。而最后一行的“今”字,考慮前后兩字的用筆形態,故第一筆寫得較硬,以兩筆完成此字。這是基于章法和字與字之間對比關系考慮的,“畫省”是總體要求并不是一概而論。如果每個字都平均對待筆,畫極省略,勢必通篇稀稀朗朗顯得松散無力。
《破羌帖》中的“虞”、“摧”則保留其較多的筆畫以便與其他筆畫少的字形成對比。“草書尤重筋節,若筆無轉換,一溜直下,則筋節亡矣”(劉熙載《藝概·書概》)。
《破羌帖》許多字筋節刻畫都非常精采,“賊”字第一筆畫近似乎直角筆、力勁健,筆勢的轉換窮極變化,“求之”兩字垂筆特長,連筆而書,氣韻生動。“適”字為斷句的最末一字,字體稍大,有橫斷截流之勢。
《破羌帖》釋文:
知虞帥書,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賊,賊重創,想必禽之。王略始及舊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實著,自當求之于古,真可以戰,使人嘆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適范生書如其語,無異。故須后問為定,今以書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