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291次
分類:書畫作品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瘋子畫家石魯:半癲半狂一大師簡介
出生于1919年,被后世稱為“瘋子”畫家的石魯無愧于畫壇怪杰稱呼。石魯原名馮亞珩,在石濤與魯迅影響之下改名為石魯,早年被譽為“長安畫派”的開創者,是中國最值得大書一筆的畫家。曾幾何時,石魯因《轉戰陜北》被冠以“野怪亂黑”的帽子,遭受殘酷對待與批斗,好在四人幫倒臺之后逐漸得到平反,重回畫壇,一生大起大落,極其具有爭議性。

石魯照片
木刻起家輾轉中國水墨畫,精神分裂是被迫害的妄想
石魯的繪畫不是在明窗凈幾中調試出來的,而是在仆仆風塵中,摻雜著汗與血凝結而成。1937年以來的抗日戰爭時期,石魯從事救國宣傳工作,當時在物質條件奇缺的環境下,最主要的宣傳利器便是漫畫和版畫。
漫畫和版畫是與木刻掛鉤的,石魯的繪畫藝術便是從木刻發出,醞釀了23年。從石魯中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在50年代石魯繪畫風格是中國韻味的水墨畫,每幅水墨畫里都有著木刻的影子,筆力遒勁,構圖層次分明,對比強烈,毫無閨閣氣息。
看畫之人曾指出石魯的畫具有“金石味”,其實這種金錯石交的技法來自他拿嫻熟的木刻。他從刀刀有去處,刀刀求效果演變到他率性揮筆與潑墨。到了晚年,石魯畫上的作品印,也是畫出來的,以求一氣呵成,可見石魯不拘一格的藝術性格,可見作品自由面目一斑。

石魯版畫《家家都在花叢中》
石魯曾患過精神分裂癥,發病時常害怕有人要加害于他,要在他的飯菜里下毒,在他的衣服口袋里放了利器。于是,他將飯菜全都打散在地上,將衣服全脫下來放在鍋里煮。還有一次,他爬到樹上,說地上都是毒蟲,半天不肯下來,在樹上高聲尖叫,還跑到別人家里大吵大鬧,說這些毒蟲是那人從草原上帶來的,因為那人剛從那里歸來。
石魯的瘋,其實是精神分裂癥中的一種妄想的迫害。他在癲狂的狀態中,所見所想的都是別人加于他的種種迫害,他避之唯恐不及,時刻處于被假想的心理敵人的攻擊之中,而這些假想敵又并非完全是虛妄,而是現實中所加于他的種種迫害的轉移和偽裝,只不過由于他的病態造成的幻覺,而將它們變形罷了。
《轉戰陜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開拓,也成為壓死駱駝的第一根稻草
說到石魯,不得不提他的代表作《轉戰陜北》。石魯一生的悲喜歡樂、沉浮升遷與是是非非無不與這幅作品有關。這幅作品不僅是中國畫發展歷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個重要流派崛起的一面大旗。

石魯 轉戰陜北
《轉戰陜北》是50年代末的作品,是為了迎接即將落成的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而創作的一幅主題畫。該畫的主題是表現在1947年西北戰場上,毛主席在陜北黃土高原上轉戰的場景。在畫面上,毛主席正站在一座黃土山崖的絕壁頂上,正負手于后,遙望黃河。在他的前面,是陜北黃土高原的千山萬壑,一層接一層的土塬遮住了天空。在毛主席身后,只有兩兵一馬。
毛主席并不是正面對著觀眾,而是側面對著觀眾。這樣的一種構圖,在當時來說是非常新奇的,也是非常大膽的,在送審時雖然產生了許多爭議,但最終獲得了好評,通過了這一方案。《轉戰陜北》的成功不僅在革命主題的詩意化方面,而且還巧妙地將山水畫和人物畫進行了結合,將革命的浪漫主義和革命的現實主義進行了結合,將西洋的構圖、透視、明暗等技法融入中國畫,在藝術上嘗試將物境作為人物心境的延伸,以大寫意的方法寫出了意境,而且對領袖的形象作了背側面的描繪。這些都是非常大膽的開拓。
只是后來,此幅作品被別有用人之心“揣摩”,成為壓死駱駝的第一根稻草。
生命、藝術兩堅持:鞠躬未盡瘁,死而不后已
筆者認為,石魯的一生可以歸結為兩個堅持:一個是堅持生命的延續,一個是堅持藝術的延續。“文革”期間,因為不堪非人的虐待,石魯兩度從勞改中逃出,在大巴山行乞40余天,在種種煎熬下,他身患各類疾患,但石魯絲毫沒有退卻甚至厭世的念頭,一直堅持生命走到油盡燈枯的盡頭。

石魯 1976年作 朱蘭
1971年,為了外貿出口,需要將石魯的畫外銷海外,才對他稍稍放松,但依舊將他困在桎梏之內。這個時候的石魯已經56歲了,但她始終不忘他的藝術,不僅恢復國畫創作,而且開始鉆研書法,直到1981年他在病榻之上依然狂寫、狂畫。次年秋天,石魯因為胃癌不幸逝世于西安,年僅63歲。
石魯晚年因不屈于莫須有的陷害,用他拿堅硬、撲拙的書法,還狂草下“鞠躬未盡瘁,死而不后已”十個大字,點出了他那悲劇英雄的形象,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