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329次
分類:書畫作品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徐悲鴻油畫《奔馬圖》作品欣賞簡介
徐悲鴻(1895~1953)是近現代中國畫壇第一代去西方留學的杰出畫家,為“中國近代繪畫之父”。他的畫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爐而又有其獨特風格。他不但擅長中國畫,素描、油畫都有很高的造詣和成就,且尤善畫馬,所畫奔馬,意蘊深刻,神形兼備,稱譽海內外。下面為名人字畫網收藏的徐悲鴻1924年油畫作品《奔馬圖》,8尺。手機簡單拍照,圖片未經任何藝術處理。
▲ 徐悲鴻油畫作品《奔馬圖》8尺
▲ 徐悲鴻油畫作品《奔馬圖》局部
徐悲鴻生于江蘇宜興,幼時家境貧窮,但從小隨其父徐達章學習中國畫的繪畫技法。1915年,年僅20歲的徐悲鴻到達上海,以畫插圖和廣告維持生活,他把自己創作的《馬》寄給當時在畫壇享有極高聲譽的高劍父、高奇峰兄弟,高氏兄弟對徐的作品十分贊賞。徐悲鴻考取震旦大學,無力支付學費,高奇峰便出資相助,供徐完成學業。
1917年5月,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1919年遠赴法國,先是進入徐梁畫院學素描,通過苦心鉆研油畫與素描技巧、學習西方美術理論,徐悲鴻成為了當時唯一一位被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錄取的中國留學生;直到1927年回國前,又赴德國、比利時學畫。1924年,他的油畫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美術界。本幅《奔馬圖》即作于1924年。徐悲鴻初到法國留學時,受其老師達仰影響,徐悲鴻對歐洲古典寫實主義格外推崇。這一時期的徐悲鴻國畫作品較少,油畫作品較多。
從1919年初至巴黎到1927年回國,近八年的砥礪和磨練促使徐悲鴻形成了堅實的寫實技藝。回國后,歷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等職,解放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全國美術協會主席。一生致力于美術教育工作,對中國的藝術發展進程有不可比擬的貢獻,影響深遠。
此畫大師采用了豪放的潑墨和勁秀的線描寫意方法,著重刻畫出馬的神韻和氣質。畫中的馬雄駿、矯健、輕疾,頗有“瘦骨銅聲”之美感,奔馬強壯有力,生機勃勃,這幅《奔馬圖》不僅表現了馬的精神和特征,更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為振興民族藝術而奮斗!
1924年不僅是徐悲鴻早期藝術創作的重要年份,也是其藝術人生中的第一個創作高峰。其主題性創作繪畫的開山之作《奴隸與獅》就創作于這一年。世人皆知徐悲鴻以畫馬聞名,但如此幅這樣的旅歐時期油畫《奔馬圖》,為目前首度面世。也正因為如此,創作于1924年的油畫《奔馬圖》必將進入我們的研究視野,并成為美術史界進一步研讀徐悲鴻早期繪畫藝術的重要視覺依據之一。
藝術影響
徐悲鴻不僅是我國著名的藝術家,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留給世人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徐悲鴻滌蕩了晚清遺留下來的藝術靡靡之風,他提倡的寫實主義將畫作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徐悲鴻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其濃厚的愛國思想和悲天憫人的情懷。
其次,他是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徐悲鴻曾先后擔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他的寫實主義思想對中國現代美術的發展影響至深。另外,他引進西方的解剖知識和素描技藝,成為了中國畫轉折路程上關鍵的領路人。
最后,他對大力發展美術教育,將素描、水粉、水彩引入教學,對我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莫大的貢獻,且在其教學生涯中,他一直堅持不懈的推行素描訓練和藝術要寫實的教學主張,使得學校美術教育方面的學生基本功進一步得到了夯實。
他畢生致力于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培養扶植了大批美術人才。當然徐悲鴻的影響和功績還遠不止于此,他所提倡的道德觀念和積極向上的生活觀、自然觀等均促進了社會風氣的改善,并讓藝術作品得以升華。在教學生涯中,他一直堅持不懈的推行素描訓練和藝術要以寫實方法表現生活的教學主張。如此種種,使得其藝術作品一直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