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756次
分類:當代書法
中共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書法作品欣賞
- 支 持:
- 分 類:當代書法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756次
- 發 布:2023-11-09 14:13:53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中共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書法作品欣賞簡介
在中國現代史上,陳獨秀擁有多重身份,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五四運動總司令”和“中共第一任總書記”。作為一個歷史政治人物,他的傳奇人生我們不多加評論,他的才學是我們的主要關注,他是一位激情飽滿的詩人,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一位個性突出的書法家。他在文學、語言學方面,著述頗豐;在書法理論和實踐上,也有著很深的造詣。
現代史詩人、思想家和書法家
陳獨秀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陳慶同 ,陳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人 ,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發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和黨早期主要領導人。
陳獨秀的書法,風格多樣,與陳獨秀治學鮮活獨特的風格相一致,他的行、草、隸、篆樣樣可觀,皆能純熟自如并臻化境。陳獨秀從未把自己當作書法家來對待,即使晚年以文稿謀生,也未曾將變賣書法作為謀生的手段,其筆墨揮灑自如,字勢飽滿,絕無纖弱之病,當是陳氏最真實自然的流露。
1909年始,陳獨秀著手研究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對古文字的字義淵源進行探求,發表了《說文引申義考》。后又撰寫《字義類例》,把字類分成假借、通用、引申、反訓、增益、辨偽、異同、正俗、類似十類。
1916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聘請陳獨秀擔任北大文科學長。年底,北京大學為改革校風,充實大學生文化生活,經蔡元培與陳獨秀倡議,成立了“北京大學書法研究社”,請馬敘倫、沈尹默、劉季平等人為書法導師,陳獨秀本人也親自參與其中。這在民國初年是一偉大的創舉,是近現代書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中國書法藝術走進現代的一個重要標志。
陳獨秀的書法造詣跟他的原生家庭有一定的影響。他兩歲時生父病卒,過繼四叔陳衍庶為子。陳衍庶是清代有名的書畫家。《懷寧縣志》記,他特別崇尚鄧石如、劉石庵、王石谷、沈石田,故自顏其居曰“四石師齋”。陳獨秀受到一定的藝術熏陶。
他有著堅實的學識,過人的才情,還有著特殊的境遇。因此,他的文字里總是有一種孤獨與蒼涼。陳獨秀有不少書法作品傳世,大都是被捕期間和出獄之后寫下的。陳獨秀羈押獄中時,除了朋友學生,還有知其善書而慕其名的人士,備上薄禮來獄探望,請他留下墨寶,他都慷慨應允。
出獄后,他拒絕了各種慰問,潛心學問,專心致志于書法藝術,以書法來排遣愁悶,療治內心創傷。
行草書是陳獨秀創作數量最多的,同時也是最能體現他性情的。從他行草書格調來看,便會明白他為何會批評沈尹默了。行筆飛動,逸筆草草,靈氣、才氣和狂氣迸發,有時天馬行空,有時斂容肅穆,讀罷令人蕩氣回腸。
陳獨秀的書法碑帖結合,各體兼備,寫得汪洋閎肆、大氣磅礴。我們今天所見的陳氏翰墨中,以書札、詩稿為多,大多為率性而作,縱橫捭闔,豪邁倔強的個性,躍然紙上。
陳獨秀的書法是其以人格作為靈魂的,行筆隨意而沖淡放達,心已不拘于物,歸于自然而然,達到了藝術的最高境界。陳獨秀最后以光明正大和清正廉潔在社會上贏得了尊重和聲望。書如其人、人書合一,在近代革命史中堪稱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