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637次
分類:名家書法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李流芳《山水冊》欣賞簡介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詩人、書畫家。字長蘅,一字茂宰,號檀園、香海、古懷堂、滄庵,晚號慎娛居士、六浮道人。歙縣(今屬安徽)人,僑居嘉定(今屬上海市)。三十二歲中舉人,后絕意仕途。詩文多寫景酬贈之作,風格清新自然。與唐時升、婁堅、程嘉燧合稱"嘉定四先生"。擅畫山水,學吳鎮、黃公望,峻爽流暢,為"畫中九友"之一。亦工書法。
李流芳作畫,不僅眼高,手也高,所以其筆底山水大多屬于逸筆之作,文人意趣蕩漾其中。晚明理論家姜紹書在《無聲詩史》中說他“寫山水清標映發,墨沈淋漓,名士風流,宛然筆墨之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李流芳《山水冊》,紙本設色,十六開,逸筆草草,簡略寫意,冊頁第一開畫家書寫四個行書大字:澄懷臥游。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50歲后的李流芳疾病纏身,夜不能寐,便借寫字作畫以調養身心。他在《題畫冊》中寫道“慎娛居士有幽憂之疾,夜苦不寐,寒冬漏長,獨酌易盡,久讀傷神,又無觀力不耐,枯坐唯賴筆墨可以自遣心手,又托形神暫調意適而忌與夢俱至”。此時他從冬到春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畫了山水二十幀,雜畫折枝十幀,楷書與行書共十幀。遺憾的是這些作品以無跡可查。
晚年的李流芳對吳鎮投注了較多的熱情,喜用濃密滋潤的筆墨書寫胸中丘壑。此時的作品既有吳鎮的氣度,又有米家山水的雅致,煙氣朦朧,注重筆墨趣味的表現,空間感減弱,平面感加劇,這標志著其爽朗清秀繪畫風格的更加成熟。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山水冊》
李流芳的繪畫作品并不一味的臨摹古人。他認為繪畫就是要在臨摹古人的基礎上更好地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在《為與游題畫冊》中稱:“余畫無師承,又不喜臨模古人。如此冊于荊、關、董、巨、二米、兩趙,無所不仿,然求其似,了不可得。夫學古人者,固非求其似之謂也。子久、仲圭學董、巨,元鎮學荊、關,彥敬學二米,然亦成為元鎮、子久、仲圭、彥敬而已,何必如今之臨模古人者哉!余不能畫而知其大意如此。”他的本意是告誡人們不要死臨摹,要善于吸收古人的精華,師古人而為自己所用,變他法為我用,推陳出新,獨創一格。
由于李流芳所提倡畫家的人品和氣節因素,繪畫風格枯淡幽冷及鮮明的士人逸品格調,正是明末清初之際一些出生于黃山諸縣區域內(舊新安郡)的一群遺民畫家所要找尋的人生信念和畫風。因此他們把李流芳和他的同鄉好友程嘉燧、李永昌等奉為典范并加以推崇,形成了在17世紀的中國畫壇獨放異彩的“新安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