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歷任經筵講官,是《康熙字典》的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陳廷敬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編》收入《四庫全書》,其中詩歌二十卷,還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
陳廷敬為官
陳廷敬(1638年 ― 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府陽城(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后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
康熙在位61年,陳廷敬從政53年間,歷經28次升遷,一直做到文源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清朝不設宰相,大學士就相當于宰相了);還曾擔任經筵講官(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要職。并且,他在擔任這些要職期間,也有許多利國利民的成就:錢幣改革、整治貪污、吏治改革...可以說,但從為官角度講,陳廷敬已經做到了極致一人之下。然而,他之所以能被康熙評價:“寬大老成,幾近完人”除了為官的能力十分突出,一定還有其他地方值得稱贊。
陳廷敬為人
陳廷敬所處的康熙一朝,由于康熙帝的勵精圖治,使大清王朝開始步入輝煌盛世?;实鄣氖ッ鳎沟谜苇h(huán)境相對寬松透明,如“春夜喜雨”般滋生了一批像明珠、索額圖、徐乾學、陳廷敬這樣的政治明星。然而,對比這些名臣,大都不能善終。明珠被削權罷相,索額圖身死囹圄,徐乾學去官之后郁郁早逝…歷史上,宰相、首輔大臣都不能善終,如張居正、鰲拜等。這其中固然和皇帝本身的性格有關,但更多的是為官者本人。陳廷敬之所以能善終,和他個人品格有著極大的關系。
一、沉穩(wěn)
陳廷敬20歲時進士,23歲時累遷翰林院侍講學士,深受康熙器重;然而,雖然得到皇帝器重,但畢竟是初涉仕途,并且官場一定是黑暗的,那時索額圖和明珠的權傾朝野,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索”黨和“明”黨,兩個同樣為滿臣的康熙重臣,表面上一團和氣,卻各懷野心,巴不得打倒對方,獨掌朝綱。極力擴大自己的勢力,對皇上頗為器重的陳廷敬,當然都要極力拉攏。面對這二人,陳廷敬體現(xiàn)除了一種沉穩(wěn),采取了中立的態(tài)度,遠離是非之地。而明。索二人的下場,最終也說明陳廷敬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二、清醒
為何說是清醒?明珠、索額圖二人為權利爭斗之時,他們忘了他們終究還是臣子,他們是為皇上、國家服務;而陳廷敬在處理政務和上諫時,權衡利弊,考慮周全,為皇帝的江山社稷著想的同時,也想著天下黎民百姓,他沒有被手中的巨大權利沖昏頭腦。當明、索兩黨通過手段打壓陳廷敬的弟弟、好友時,他沒有被不甘,憤恨所控制,選擇了暫時帶家人隱退,謹慎,勤勉修書,緘口不論政事。后來更得康熙信任。
三、謹慎
當明、索兩黨通過手段打壓陳廷敬的弟弟、好友時,他選擇了暫時帶家人隱退,謹慎,勤勉修書,緘口不論政事。在當時滿朝官僚“三五成群,互相交結”的政治風氣下,他表現(xiàn)出一種獨善其身的道德情操。這種老成謹慎的政治作風深得康熙信任。
標簽: 陳廷敬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