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780次
分類:趙孟頫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元代趙孟頫書畫欣賞《鵲華秋色圖》卷簡介
他是第一流的政治家、經濟學家、文士、詩人,音樂家、書法家和畫家。他的才華可與西方藝術界的偉人萊奧納爾多·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魯本斯相提并論。他是趙孟頫。
趙孟頫畫像
趙孟頫,浙江吳興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他的父親趙與蚩也曾經在宋朝身居高位。趙孟頫14歲時便承父蔭補任了真州司戶參軍,可是沒過多久南宋滅亡了,他只好回家讀書閑居。
趙孟頫的母親丘氏是個很有眼界的女人,她預見到元朝建立后必然會網羅漢族的才學之士,于是鼓勵兒子進取學問。在這閑居的十年間,趙孟頫尋訪名師,結交文友,才藝俱進,成為了名聞江南的“吳興八俊”之首。
鵲華秋色圖
元朝建立后,趙孟頫在元朝官居一品,名滿天下,經歷了矛盾復雜而榮華尷尬的一生。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成為元代達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惟其詩文清遠,工書善畫,山水、人馬、木石、花竹,無所不精。倡書法入畫,影響后世。說起元代文人,當首推趙公!《鵲華秋色圖》可說是元代畫作之首。后人論其畫:有唐人之細致而去其纖柔,有北宋之雄偉而略去粗曠。可以說是時代橋梁、歷史傳承、繪畫創新。《鵲華秋色圖》,元代,趙孟頫,紙本水墨,縱28.4厘米,橫90.2厘米,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山水畫史上值得珍視的一幅作品,被畫界譽為元代文人畫的代表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鵲華秋色圖》在元、明兩朝一直收藏于民間,到了清朝時被收入皇宮,成了乾隆心愛的寶貝,畫上的“鵲華秋色”四個大字就是乾隆皇帝題寫的。
乾隆御筆
史書記載,趙孟頫曾在山東濟南做官。然而,《鵲華秋色圖》卻并不是一幅平常的風景寫生,而是趙孟頫憑著記憶在家鄉畫就的,有著曲折動人的傳奇故事,被人們稱為“思鄉之畫”。
《鵲華秋色圖》描繪的是山東省濟南市北郊鵲山和華不注山一帶的風景。華不注山又稱華山,是濟南北郊黃河南側高不足200米的小山,此山呈圓錐狀,坐落在距離濟南市中心大約7公里的平原上,拔地而起,與其他丘陵不相連。山下有泉,名曰華泉。華不(fu)注(不字發音:夫)是花骨朵的諧音,狀似待開的蓮花。巖石青灰,與附近的泰山地質構造截然不同。早在春秋時此山即有記載,李白詩云: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從。
華不注山
鵲山則在黃河北岸,山小而山勢園緩。相傳扁鵲曾經在山下煉丹,故名鵲山。華山呈圓錐狀,特立獨行,很像積木里的宮殿頂部圓錐體。此幅向來被認定是畫史上文人畫風式青綠山水設色,畫中平川有濕地,紅樹兼蘆荻,顯出秋色景象。鵲山下房舍隱現,畫左右皆有漁舟,是為漁舟唱晚?綠蔭叢中,兩山拔地而起,一山峻峭,一山平緩,二山遙遙相對。特別是右側華山孤峰挺拔若刺天。青崖翠坡,望同如黛。
鵲山
撐船而行
工作中的漁夫
汀渚、蘆葦與樹交相呼應
汀渚、蘆葦與樹交相呼應
屋舍中的桌幾
依稀可見的人影
倚門而立的女子
著以黃色的山羊
《鵲花秋色圖》的藝術價值和影響
《鵲華秋色圖》是元代畫家趙孟頫的代表作,此圖采用書法入畫、平遠構圖、創造性技法來表現"秋高氣清"的主題。整幅作品畫風古樸,筆墨規整,意境俏逸、空靈、悠遠,既體現出獨特的人文精神和審美價值,又表現出簡樸寧靜的景象和懷鄉的愁緒,開創了清新典雅的繪畫風格。
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鵲華秋色圖》高清大圖
(請將手機橫過來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