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419次
分類:書法字帖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宋代文彥博書法作品欣賞簡介
文彥博(1006-1097)字寬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晉、宋祖諱改焉。少與張昪等從潁昌史照學。及進士第,知翼城縣,通判絳州,為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因處理西夏邊防事務有政績,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后平河弱王則起義,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至和二年(1055),以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與富弼同拜,士大夫皆以得人為慶。久之,封潞國公,遷尚書左仆射。尋除侍中,入為樞密使。熙寧二年(1069),拜司空,尋加司徒。元豐三年(一零八零),拜太尉。又久之,請老,以太師致仕,居洛陽。紹圣四年(1097)卒,年九十二,謚曰忠烈。
彥博歷事仁、英、神、哲宗四朝,任將相五十余年。雖窮極富貴,而接物謙下,尊德樂善,如恐不及。立朝端重,顧盼有威,遠人來朝,仰望風采,共德望尊崇,名聞四夷,足以折沖御侮于千里之表。至于公忠直亮,臨事果斷,皆有大臣之風。至和(一零五四)以來,共定大計,功成退居,朝野依重。熙(一零六八)豐(一零七八)而降,彥博、富弼相繼以老,奸佞無忌,善類見疏,而宋業衰矣!
彥博工書善墨翰,結字疏宕閑雅,筆法清勁,筆勢飛動,風格英爽,蘊藉凝重,頗有唐人風致受顏真卿書法影響尤深。宋周必大《益公題跋》云:"公年過七十,筆力猶清壯如此,非獨見所養深厚,亦足占壽考之祥矣。"又云:"公字雖不甚置意,亦時有唐人風致,非無師法者。"宋黃庭堅《山谷集》云:"潞公書筆勢清勁,真不愧古人。"宋樓鑰《攻愧集》云:"潞公翰墨飛動,使人望而畏之。"宋朱長文《墨池編》云:"文潞公書,風格英爽。"
?文彥博作品欣賞
文彥博尺牘《內翰帖》 行書 紙本 26.4×43.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內翰帖》,凡十行,(此帖《三希堂法帖》改作十一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七十一字。
釋文:
彥博啟,先此郵中得報,內翰奄棄盛年。久忝知契,聞訃摧咽,況乎天性,何可勝處?切須自勉。老年如何當此,生于前年,罹此痛,猶賴素曾留意于無生法,故粗能自遣,幸聽愚者之言。彥博
文彥博《三札卷》紙本 行草書 43.6×22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文彥博《三札卷》(局部)
【釋文】:
適見報狀,已差趙待制離、張都知茂叔鄖王葬禮使副送都廳。凡干葬禮事節,速牒護葬使司,并牒管勾 貴早見集。 仍看詳牒語周備,如法修寫。
預差定將來監開浚漕河官。
準都提舉汴河堤岸牒。為洛口水小,有妨行運,請權閉分 洛堰口。權住放水入城。留府。即時已閉斷分洛堰入城水口,比欲更將午橋入城伊水閉斷。叉為正值磨焦踏舶,年計事大,遂將入城伊水一支,以岸分水小口子依例封閉,專用伊水一支動磨磨焦。其水只自磨下且流過便卻自東羅門出城合洛,并不滲耗卻水勢。尚慮寅夜未得雨澤,伊水減小,又妨動磨磨焦,卻致將焦麥配與步磨行轉致不便,有妨踏麴。今勘會除睦仁官磨,上下有私磨四盤。今來只因睦仁官磨帶得使水。比西河諸磨一例停住。乃是優幸。今擘畫將合磨焦麥量事分配與四盤水磨,都廳相度配定分數。磨焦所貴,早得了,當卻令眾戶使水戶依舊使水。
文彥博 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