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織圖的發展與演變

耕織圖的發展與演變

耕織圖

  • 支   持:
  • 分   類:書畫作品
  • 大   小:
  • 版本號:
  • 下載量:530次
  • 發   布:2023-05-10 10:29:50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

#耕織圖的發展與演變簡介

中國古代重視農業,表現農耕蠶作場景的圖像,最早可追溯到漢代畫像磚;至宋以前,則多見于壁畫,為零散而單一的“耕”或“織”圖,并未系統化。南宋時期,《耕織圖》形成完整的體系;元、明、清皆有繪制《耕織圖》,逐漸成為實用與藝術兼具的題材,是中國古代畫苑中歷史悠久、遞嬗有序的一個品類。同時,紙張和印刷術的發明與應用,使《耕織圖》得到了廣泛傳播;在推廣過程中,其版本、載體、功能不斷演變;不僅對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農作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且遠及歐洲,在世界農業史、藝術史上大放異彩,為世人所矚目。

      

現知最早的刻本《耕織圖》,為南宋樓璹所繪;其后歷代版本都是以樓圖為祖本。樓璹,字壽玉,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任於潛(今浙江省臨安市)縣令。他“篤意民事,慨念農夫蠶婦之作苦,究訪始末,為耕織二圖。耕自浸種以至入倉,凡二十一事;織自浴蠶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為之圖,系以五言詩一章,章八句。”創作了詩圖并茂,詳實記錄耕作與蠶織的系列圖譜—《耕織圖》。南宋嘉定二年(1209),其孫樓洪將其所繪《耕織圖》以石刻付之墨版,后曾孫樓杓據圖再版,南宋理熙元年(1237)汪綱又以木刻復制拓本。

      

今以上諸本無存,現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一部日本延寶四年(1676)狩野永納刊本《耕織圖》(圖1)。此本依據明天順六年(1462)江西按察僉事宋宗魯本翻刻,而宋宗魯所據之底本是來源于樓洪或汪綱的翻刻本,因此日本狩野永納本是據今可考證樓璹《耕織圖》最早的刻本。此外存世還有南宋繪本《宋人蠶織圖》(今藏黑龍江省博物館)(圖2)、元代程棨繪本《耕織圖》(今藏美國弗瑞爾美術館)(圖3)、明代萬歷刻本《便民圖纂》(圖4)、嘉靖刻本《王禎農書》(圖5)等,均摹自樓圖或加以改繪。

耕織圖的發展與演變

耕織圖的發展與演變

耕織圖的發展與演變

耕織圖的發展與演變

圖1 狩野永納摹寫南宋樓璹原作

耕織圖的發展與演變

圖2 南宋繪本《宋人蠶織圖》(局部)

耕織圖的發展與演變

耕織圖的發展與演變

耕織圖的發展與演變

圖3 乾隆三十四年勒石拓本(清宮畫院據元代程棨本耕織圖翻刻而成)

圖4 《便民圖纂》

圖5 《王禎農書》

在眾多歷史版本中,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內府刊刻的《御制耕織圖》(圖6、圖7),是歷代《耕織圖》中最具盛名、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更是中國古代版畫史上一部傳世經典。

      

是書為木刻套印本,由內廷畫家焦秉貞繪圖,布圖與樓圖大同小異,但焦圖中的風俗易為清代,在題材選擇和內容編排上也有獨創之處。樓圖“耕”21 幅,“織”24 幅,合共 45 幅;焦秉貞在“耕”圖中增加了《初秧》《祭神》兩幅;“織”圖部分刪去《下蠶》《喂蠶》《一眠》三幅,增《染色》《成衣》兩幅,合共 46 幅;圖序亦有變化,每圖除保留樓圖的五言詩外,另刻康熙帝御制七言詩一首于圖上部。從印刷方法上來看,是書上下各一版拼版印刷(因為詩與圖有不相符處,從墨色上下看亦有不同,應套版或拼版刷印)。卷前有康熙三十五年御制序,序文前后鈐“佩文齋”“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之章;每詩前后鈐“淵鑒齋”“康熙宸翰”“保和太和”之璽;“成衣”圖下鐫刻有“欽天監五官臣焦秉貞畫,鴻臚寺序班臣朱圭鐫”。

圖6 康熙三十五年朱印刊本(璽為朱印)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時,江南人士進獻藏書甚多。根據萬作霖《農書》記載,其中有陳旉《農書》、秦觀《蠶書》、於潛公(樓璹)《耕織二圖詩》,三種皆為宋版。推測當時宋樓璹《耕織圖》尚存于世。康熙皇帝讀后認為“古人有言,衣帛當思織女之寒,食粟當念農夫之苦,朕拳拳于此至深且切也。”遂命內廷畫家焦秉貞繪耕織圖各二十三幅,同時“朕于每幅制詩一章,以吟詠其勤苦,而書之于圖。自始事迄終事,農人胼手胝足之勞,蠶女繭絲機杼之瘁,咸備其情狀。復命鏤版流傳,用以示子孫臣庶。”

     

《國朝畫征錄》載:“焦秉貞,濟寧人,欽天監五官正。工人物, 其位置之自近及遠,由大及小,不爽毫發,蓋西洋法也。康熙中祗候內廷,圣祖御制<耕織圖>四十六幅,秉貞奉詔所作……旋鏤版印賜臣工。”特意強調了焦秉貞繪畫是“西洋法”。《國朝院畫錄》中也稱 “參用西洋法……善于繪影,剖析分寸,以量度陰陽向背,斜正長短,就其形之所著而色,分濃淡陰暗焉。故遠視則人物、花木、屋宇皆直立而形圓,以至照有天光,蒸為云氣,窮深極遠,均粲布于寸縑尺楮之中。”

      

正是因為焦秉貞繪畫兼采西洋構圖法,中西合璧,使《御制耕織圖》成為一部中國古代版畫史上異軍突起、別開生面之作。比如,樓圖大都為正面取景,焦圖多以成角透視,按遠景、中景、近景順序取景;樓圖人物多以正面,焦圖則多是四分之三側面。不過,在這種單線的線條圖中,西洋透視畫法難以得到更徹底的體現。據考證,焦秉貞繪《耕織圖》原作現藏美國國會圖書館,該圖紙本設色,西洋畫法的特征就更為明顯。樓圖簡約粗率,焦圖工細纖麗,可謂各擅勝場。或者正因為過于追求工麗秀雅,焦秉貞筆下的農夫多顯軟弱無力,舉手投足之間更似書生;農婦則婀娜娉婷,宛若大家閨秀,卻難稱神肖形似,為粉飾太平刻意雕琢而反失其真,正是殿版畫——官刻而且是“御制”作品的通病。原因無它,唯在于焦圖追求宮廷的審美趣向;就反映農家現實生活氣息而言,反而不如樓圖。據清道光間《膠州志》卷三十八《冷枚傳》載:“秉貞奉敕繪耕織圖,冷枚助之。”冷枚為焦秉貞弟子,也是供奉內廷的畫家,在《耕織圖》繪寫中,他應該是參與了其事的。朱圭的鐫刻刀鋒流暢,宛轉如意,末圖署“鴻臚寺序班臣朱圭”,以刻技供奉內廷而得到清職,在歷朝歷代的刻工中未聞有第二人,清朝廷對版畫的重視,于此也可見一斑。


圖7 清乾隆朱藍套印本(此本是由康熙三十五年御制耕織圖縮摹而成)

《耕織圖》歌頌農家勞作,經過宮廷審美的改造后,成為了具有觀賞和實用價值的版畫名作,為農事題材的藝術創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自康熙三十五年初版后,坊肆私家多有摹刻,故傳世版本極盛。在康熙本朝,就有三十八年(1699)張鵬翮翻刻本、五十一年(1712)內府刻本、內府白描本、彩繪《胤禛耕織圖》;乾隆年間有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題詩刻本、內府刻《授時通考》本(圖8)、四年(1739)內府拓刻本(圖為刻、詩為拓)、三十四年(1769)刻朱墨套印本、木刻填色本、圓明園拓本、歐洲銅版《耕織圖》(圖9)數種等等;另乾隆時宮廷畫家冷枚(圖10)、陳枚(圖11)亦繪有《耕織圖》46 幅,但并未鏤版,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圖8 《授時通考》本

圖9 歐洲銅版  

圖10 冷枚繪《耕織圖》

圖11 陳枚繪《耕織圖》

自乾隆之后, 刻本、銅版、石印本先后迭出,難以枚舉,大致有嘉慶十三年(1808)《耕織圖詩》補刊本、同治十一年(1872)刊本、光緒五年(1879)上海點石齋《御制耕織圖》石印本、光緒十一年(1885)上海文瑞樓本、光緒十二年(1886)上海點石齋石印本(圖12)等。入民國后,有武進陶蘭泉刊本。此外,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地區亦有《耕織圖》的摹本、翻刻本。如日本文化五年(1808)櫻井絢刻套印本、明治二十五年(1892)東陽堂石印本等。

圖12 民國點石齋石印本 

翻刻本不但版本諸多,版式也不盡相同,有上文下圖、左文右圖以及朱印本等多種形式;而巾箱本套印耕織圖更為稀見。巾箱本開本小巧,將《御制耕織圖》精華部分濃縮,刻印清麗絕倫。如清乾隆年間黃履昊刊藍墨套印巾箱本(圖13),刻印精細,遠景用藍色,近景用墨色,使整幅畫面頗具立體感。使用套印技術來表示深淺遠近的景色,在版畫史中并不多見,鄭振鐸在《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中認為這方法未曾用過,亦是一種創作;明治十六年(1883)日本響泉堂銅版印巾箱本,周圍以紅框套印詩文,圖像細致入微,精巧秀麗,與木刻版風格迥異。

圖13 黃氏巾箱本  

從南宋到晚清,《耕織圖》形態紛呈。今可見與其有關的陶瓷、墨錠、墨彩瓷板書、扇面、屏風、石刻等一系列衍生作品,更有清漪園耕織圖實景(清末已毀,僅存石碑)。通過這些實物載體,不斷傳播著中國古代耕作、織綢等生產過程。《耕織圖》作為教民農桑的科普性繪畫,由文人畫家參與制作,并得到帝王的推崇;由民間走向宮廷,又從宮廷傳播至世界,完成了實用與審美兼備的過程,是中華文明珍貴的農耕文化遺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免费毛片|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久草免费福利资源站|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男女生活|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图片校园春色| 高清国语自产拍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freesexvideo性欧美医生护士| 放荡女同老师和女同学生|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欧美性xxxx极品|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韩国三级理论在线电影网|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对白脏话肉麻粗话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边视频| 你懂的中文字幕| 精精国产www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饯| 男人操女人的网站|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色综合久久加勒比高清88| 国产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7777奇米四色|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aaaa级毛片|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彩虹男gary网站| 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 把水管开水放b里是什么感觉|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H动漫| 日韩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