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349次
分類:王羲之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王羲之尺牘經典《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全圖簡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均為尺牘。存雙鉤摹本,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隔水有宋徽宗題款“晉王羲之奉橘帖”。米芾書史謂“又有唐右軍帖,雙鉤蠟摹,末后一帖,是‘奉橘三百顆(帖作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奉橘帖》在唐代就很有名,詩人韋應物有詩句說:“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更待滿林霜。”用的就是這件書蹟的典故。開皇十八年(598)三月二十七日參軍學士諸葛穎,諮議參軍開府學士柳顧言,釋智果跋其尾。”
從六世紀南朝時期以來,歷代帝王都喜好收藏王羲之等名家的信札,當時將零散的書蹟裱背成一定長度的手卷,后來輾轉流傳,遭割裂重裝,已不復原貌。這卷書蹟是用雙鉤廓填的方式,復製了三件王羲之短札。《平安帖》行書兼草書,信中提到的“脩載”,是王羲之的堂兄弟。《何如帖》行書,問候對方并告知近況。《奉橘帖》行書,贈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信。
這三帖中,除了從整幅尺牘中去玩賞其風韻外,還可細察對比每一字之遒麗。如“復”字,三帖出現四次,《平安》中“當復”之“復”為草書,《何如》帖中三個“復”字都是行書,《平安帖》運筆提按頓挫的變化較多,鉤挑轉折間,鋒穎秀發,一些牽絲引帶的草書筆法,也十分生動靈巧。《何如帖》較端整,三個“復”字,而無一雷同,或異其偏旁,或變其轉折,都鮮活生動,結構精密,神思凝淀。《奉橘帖》字形大小偃仰,饒富變化,“三”字如橫空掠燕,筆畫互有照應,“百”字起筆上揚,末畫斜下挫鋒,筆鋒幾經轉折,并露出賊毫,“未”字出現兩次,筆法也不盡相同。其他如“白”、“奉”等字。也是變化不一。可謂從心所欲不逾矩。
前二帖略見於褚遂良《右軍書目》。《平安如何》二帖前尚有蕭梁時代鑑書人徐僧權、唐懷充二人的“僧權”、“懷充”押署,故此帖鉤摹的上限,可能在梁隋之際,亦未可知。此三帖北宋初年藏駙馬都尉李瑋家,尚有“李瑋圖書”收藏印。后入宣和內府。再紹興內府,明清為項元汴,及京口張氏(張覲辰、張玉裁、張孝思)笪重光等所藏。入清內府,未受重視,《石渠寶笈初編》,著錄列次等,《三希堂法帖》亦未收入。惟古法帖為《寶晉齋帖》、《東書堂帖》、《戲鴻堂帖》、《墨池堂帖》等均曾摹刻,而次序各異。現藏故宮博物院,先后收入《故宮法書》,《晉王羲之墨跡》,《故宮歷代法書全集》;及二玄社精印。存真卷行於世。
王羲之三帖
宋徽宗題款“晉王羲之奉橘帖”
王羲之平安帖
王羲之何如帖
王羲之奉橘帖
釋智果尾跋
歐陽修等題簽
邵亢等閱跋
張孝思珍藏題簽
項元汴篆書題跋
京口懶逸張孝思書法題跋
王羲之行書尺牘欣賞《奉橘帖》兩種
王羲之奉橘帖摹本
硬黃紙本。縱24.7厘米。2行,12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與《平安帖》、《何如帖》共一紙。
王羲之奉橘帖刻本
釋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王羲之行書尺牘欣賞《何如帖》兩種
王羲之行書《何如帖》
又名《不審尊體帖》此帖與《平安帖》、《奉橘帖》共一紙,橫46.8厘米。摹本,硬黃紙本。縱24.7厘米。3行,27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帖中“懷充”押署系唐懷充,“察”系姚察。
王羲之何如帖刻本
釋文: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白。羲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