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300次
分類:褚遂良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褚遂良楷書《孟法師碑》簡介
《孟法師碑》全稱《京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唐代正書碑刻,唐岑文本撰,褚遂良書,貞觀十六年(642)刻,碑石佚次,僅有清代李宗瀚藏唐拓本傳世。
孟法師,名靜素,江夏安陸人也。少而好道,誓志不嫁,隋文帝居之京師至德宮,至唐太宗十二年卒,年九十七。
《孟法師碑》,唐岑文本撰,褚遂良書。碑石佚次,拓本冊共二十面,每面四行,滿行九字,凡七百六十九字。有明代王世貞、王世懋,清代王澍、王文治、李宗瀚等人跋記。此碑書法質樸,與《雁塔圣教序》之空明飛動不類,運筆多隸法,與《伊闕佛龕碑》相近。現有文明書局、有正書局影印李宗瀚本,臨川李氏石印本。
明王世貞跋稱:“褚公以貞觀十六年書,時尚刻意信本,而微參以分隸法,最為端雅,饒有古意,波拂轉折處,無毫發遺恨,真墨池中至寶也。”王世懋跋稱:“質若敦彝,雅若天球,……精神燁燁,妙得八分古意,……是褚擇筆書也。”李宗瀚評曰:“遒麗處似虞,端勁處似歐,而運以分隸遺法,風規振六代之余,高古近二王以上,殆登善早年極用意之作。”
褚遂良寫《孟法師碑》時四十七歲,此是他的中期作品。吸收了其兩位老師歐陽詢和虞世南的優點,用筆輕重虛實、起伏頓挫均富于變化,結體疏密相間,顧盼照應,章法縝密而氣勢流動。在創立唐代楷書新的風范上,褚遂良是影響很大的。唐李嗣真《書后品》講:“褚氏臨寫右軍,亦為高足。豐艷雕刻,盛為當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這段話反映了褚書在當時風靡的情況及其不足之處。
褚遂良 楷書《孟法師碑》賞析
▼
孟法師碑銘
▼
觀夫太陽始旦,指崦嵫其若馳;巨川分流,趨渤澥而不息。是以至人無已,先天地(而)御六氣,列仙神化,隘宇宙而遺萬物。與(夫)齊魯縉紳,束名教于俄景;漢魏豪杰,殉榮利于窮途。何異乎蜉(蝣)生于崇朝,爭長于龜鶴;秋毫出于未兆,計大于昆閬者哉。若乃岱山龍駕,傳神丹之秘決;秦都鳳祠,流洞簫之妙響。用能延頹年于昧谷,振朽骨于玄廬。白玉之簡,祈西王而可值;青云之衣,師東陵而易襲。豈非度世之寶術,登遐之妙道焉?
法師俗姓孟氏,諱靜素,江夏安陸人也。其先徙里成仁,繼跡于孔墨;冬筍表德,齊聲于曾閔。是以貽則當世,錫類後昆。軒冕之盛,既富于天爵;賢明之質,獨表于仙才。固以軼仲弓之奕(葉,邁陽元之馀慶者矣。……豈惟揚號異才,馳聲益部,曹稱孝行,播美上)虞而已哉?幼而慕道,超然拔俗。志在芝桂,譬芻豢于糠秕;心系煙霞,方綺羅于桎梏。既而初笄云畢。迨吉有典,懿戚托繼世之援,慈親割相離之情,千金甫陳,百兩將戒。法師凌霜之操必守節于玄冬;匪石之誠,誓捐生于白刃。素概難奪,嘉禮遽寢,乃脫屣通德之門,絕景集靈之館。虔修經戒,長甘蔬菲,漱元氣于停午,思輕舉于中夜。若夫金簡玉字之余論,玄牝道摳之妙旨,三皇內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條貫,猶登山而小魯,踐其戶庭。若披云而見日,允所謂天挺才明,人宗摸楷者巳。
隨高祖文皇帝聞風而悅,征赴京師。亦既來儀,居于至德之觀,公卿虛已,士女翹心。于是高視神州,廣開眾妙,懸明鏡于講肆,陳鴻鐘于靈壇。著錄之侶,升堂者比跡;問道之客,及門者成群。雖列星(之)仰天津,眾山之宗地軸,未足以喻也。
我高祖以大圣締基,功逾覆載,皇上以欽明纂歷,道冠犧農,崇三清以緯民,懷九仙而濟俗,天地交泰,中外和平。法師維持科戒,弘宣經典,時歷夷險,懷趙璧而無玷;年殊盛衰,鼓吳濤而不竭。跡均有待,心葉無為。循大小于天倪,既齊椿菌;忘壽夭于物化,寧辨彭殤?而靈氣有感,仙骨夙著。金液方授,駕白龍而不反;玉棺遽掩,望青鳥之來翔。以貞觀十二年七月十二日,遺形而化,春秋九十有七。顏色如生,舉體柔弱,斯蓋仙經所謂尸解者也。冕旒惜道門之梁壞,縉紳悼人師之云亡。固以恩侔撤樂,悲逾輟相。有敕賜以賻(禮,資給葬事,并加隆焉。……其詞曰:西秦簫響,東陵圣)跡。霞舉玉京,云開金液。飛廉先路,句芒奉璧。形表丹青,聲流金石。玄風誰纂?允屬賢明。翟衣絕志,鶴御依情。棲心大道,投跡長生。三山可陟,九轉方成。靈化人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