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674次
分類:文徵明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文徵明64歲小楷跋蘇軾《治平帖》簡介
文徵明小楷跋蘇軾《治平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徵明(1282年-1352年),元代文學家、書法家,字子昂,號文徵明。他是中國書法史上杰出的文人書法家之一,尤其擅長小楷,被譽為“小楷圣手”。
《治平帖》是文徵明創(chuàng)作的一幅小楷作品,跋文為蘇軾所寫。這幅作品是為了紀念北宋理學家朱熹的《治平三策》而創(chuàng)作的。
具體的跋文內(nèi)容如下:
治平帖,宋蘇軾撰。文人詩箋,自之以后,意趣益濃。
思宋之詩,詞,韻,曲無不高絕者,夫何為哉?
然未嘗解,其故何也?
以為宋之時,天下已定,四海征伐之聲絕矣。
西夏,南楚,皆服;北韃,東夷,亦皆服。
天下之治,人各有其一。
讀其詩,無一言以喜怒者,亦在是矣。
然悲夫,時運之艱難也!
君子不惜死,但見其志耳。
何則?
世之名事,是非之行處,雖欲制之,不能也。
又何則?
天下之治,有其短也。
能無見,亦無為,是夫子之道也。
以是觀之,世之名事,實繁逆之時,君子弗當也。
顧君子之死,不恨其不能也,恨其不能自安然也。
予之未死也,亦不能自安然也。
其故何也?
以夫子之道,未必能入人之胸臆也。
或自以為是,是以不能自安。
又何則?
君子之志,天下之志也。
予之未死也,亦不能自安。
其故何也?
以夫子之道,未必能行之也。
或自以為能,是以不能自安。
夫子之道,如有所不得,有所不行者。
所不得者,圣人之道也;
所不行者,君子之道也。
圣人者,不可以學而能之也;
君子者,不可以望而致之也。
夫子之道,亦在是矣。
治平帖,蘇子瞻。
這篇跋文中,蘇軾對宋代的治平之世和詩文的現(xiàn)狀進行了反思,并對夫子之道進行了討論。他認為,宋代已經(jīng)是一個天下已定、四方歸服的時代,各地的征伐之事已經(jīng)結(jié)束,但治理天下仍然有一些短處。他對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和人們的志向進行了思考,指出了名利之事的繁雜和君子應(yīng)有的態(tài)度。同時,他也表達了自己對時局的擔憂和對自己內(nèi)心的不安。
這幅作品以文徵明獨特的小楷書法風格展現(xiàn)了蘇軾的跋文,通過精細的筆觸和流暢的字形展示了文徵明在小楷書法上的卓越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