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下載:574次
分類:書法篆刻
手機掃碼免費下載
糾錯留言#皇象《急就章》書法欣賞簡介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漢元帝時命令黃門令史游為兒童識字編的識字課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急就篇》用不同的字組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韻文,內容涉及姓名、組織、生物、禮樂、職官等各方面,如一部小的百科全書。該文從漢至唐一直是社會流傳的主要識字教材,同時,抄寫規(guī)范精雅 的本子也有作為臨書范本的功能。唐代以后,《急就篇》的主導蒙學教材地位方為《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所代替。
皇象,字體明,廣陵江都人。官至青州刺史。三國吳著名書法家。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他的草書與曹不興繪畫,嚴武的圍棋等并稱“八絕。”《急就章》是古代的識字課本,以皇象寫本最早。前人對皇象書法評價甚高,唐張懷瑾曰:“右軍隸書,以一形而眾相,萬字皆別;休明章草,相眾而形一,萬字皆同,各造其極。”可見他創(chuàng)造了“相眾而形一”的書風,在書法史上有重要意義。
流傳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寫本傳為皇象書,今有刻本流傳。而以明代吉水(今屬江西省)楊政于正統(tǒng)四年(1439)時,據(jù)宋人葉夢得潁昌本摹刻的為最著名,因刻于松江,故名“松江本”,原石現(xiàn)藏松江縣博物館。此本章草和楷書各書一行,字形規(guī)范,筆力剛健,寓變化于統(tǒng)一,其字結體略扁,各字間均不牽連。有些筆畫下筆尖細,重按后上挑,出鋒鐮利,形成不規(guī)則的三角形,成為其字的重要特點。此書點畫簡約、凝重、含蓄,筆意多隸,筆劃雖有牽絲,但有法度,字字獨立內斂。橫、捺、點畫多作波磔,整篇氣息古樸、溫厚,沉著痛快,縱橫自然。近人沈曾植《海日樓札叢》稱:“細玩此書,筆勢全注波發(fā),而波發(fā)純是八分筆勢,但是唐人八分,非漢人八分。”此帖對后世影響甚大,至今仍為古章草的代表作品,亦是公認的章草范本之一。
《急就篇》為西漢人史游所著,以63字為一章。第一部分列舉了132個姓,單姓加兩字、復姓加一字成三字句,所加的字都是一些抽象名詞、動詞、形容詞,以便學童識字學習;第二部分“言物”,依次敘述了錦繡、飲食、衣物、臣民、器物、蟲魚、服飾、音樂、形體、兵器、車馬、宮室、植物、動物、疾病、藥品、喪葬等方面,七字一句,有韻,讀來順口;第三部分寫的是職官方面的字。全書最后用四字句歌頌漢代的盛世。《急就篇》主要特點是:
(1)生字的密度大;
(2)整齊押韻,便于記憶;
(3)知識比較豐富。
《急就篇》中很多字詞一直沿用至今,這說明漢語源遠流長,也為漢語詞匯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急就篇》,西漢史游編撰,成書時間約在公元前40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識字與常識課本。關于“急就”二字的意思,宋人晁公武是這樣解釋的:“雜記姓名諸物五官等字,以教童蒙。‘急就’者,謂字之難知者,緩急可就而求焉。”現(xiàn)在看來,“急就”二字并不是指“字之難知”,而是“速成”的意思。
《急就篇》由章句組成,其文三言、四言、七言都有韻,共2144字,據(jù)前人考證,最后的128字是東漢人補加的。在識字過程中盡可能多地教給兒童常識。全書編成三部分:一是“姓氏名字”,400多字包括了100多個姓;二是“器服百物”,1100多字,包括400多種器物,100多種動植物,60多種人體部位器官,70多種疾病和藥物的名稱;三是“文學法理”440多字,包括官職名稱和法律知識等。教材所體現(xiàn)的自然及社會知識非常豐富。兒童通過學習,可以獲得當時歷史條件下比較全面的生產及生活所必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